
新北市三峽區於5月19日發生重大車禍,一名78歲余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行經北大國小前闖紅燈,撞上放學中的學生及行人,釀3死12傷慘劇,引發社會各界關注高齡駕駛安全問題。財經作家李柏鋒就點出,將焦點集中在年齡限制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點出關鍵怒轟:交通部到底還要睡多久?
限制年齡恐衍生更多問題
李柏鋒指出,「年齡與駕駛資格,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若僅以年齡作為限制依據,不僅過於簡化,更可能造成不公平與實務困境,他強調,隨著台灣人口持續老化,若訂出例如70歲以上不得駕駛的硬性規範,將來將會有相當比例的國民受到波及:「說不定還包含你我」。

他進一步指出,從此次車禍情況來看,問題癥結未必在於駕駛年齡,而應回到整體駕駛環境與科技配備的檢討上,他坦言,年齡確實可能帶來生理機能退化等風險,但是否要以此作為剝奪駕駛權的依據,仍值得深思。
延伸閱讀:三峽車禍/肇事原因網友全猜錯?余翁在案發前不發一語、不像路怒症發作
車輛也該有輔助系統?
李柏鋒以居家設計為例說明,許多老年人住所配備電梯與安全扶手,以降低跌倒風險,而車輛亦應朝向同樣方向思考與設計:「其實很多人在五十歲以後,視力就已經退化到不敢開車了」,因此應透過輔助駕駛科技填補能力落差,逐步邁向全自動駕駛。
他指出,日本自2021年起、歐盟自2022年起已明文規定新車須全面配備AEB(自動緊急煞車系統),中國也預計即將跟進,而台灣在這方面卻仍無明確政策,直批「台灣呢?交通部到底還要睡多久?」。
李柏鋒強調,不論是高齡、年輕駕駛,或是在開車過程中突發心肌梗塞、疲勞駕駛甚至酒駕「這些風險很多其實與年齡無關」,但透過科技手段如車道維持、定速巡航、AEB等系統,有機會讓車輛自動停止,防止意外發生。
延伸閱讀:三峽車禍/救命神器有用嗎?專家籲「安裝1系統」、AI抑制器與後照鏡掀議
最後,李柏鋒語重心長表示,生命安全不應因成本問題而妥協:「人命很珍貴,還要在那邊計較如果強制裝這些,新車會變貴?那你只能祈禱下一個被撞死的不是自己的家人了」,呼籲政府正視交通科技政策,盡速制定相關法令,落實科技保命的基本配備。
底下網友也紛紛回應:「真的大多數與年齡無關啊~針對這些交通問題趕快採取配套措施才是重點」、「若是蓄意其實就跟年齡無關,想殺人是這個人有問題,車只是他的殺人工具,我們無法預測他的行為,就像沒人知道鄭捷會突然在捷運砍人!但車子安裝偵測急煞系統好像是不錯的方式」、「三峽這次是殺人,要求大家別把高齡扯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