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速公路上,多數駕駛都會專注在觀察前方路況,調整油門和煞車,來維持與前車的安全距離,但專家提醒,別忘了後方來車的行為也不容忽視,更強調:「你後面的駕駛者,可不是你能控制的!」。
開車不只看前方,遇「這3種後車」提高警覺!

《Go車誌》創辦人、汽車達人朱嘉偉在個人社群分享行車經驗,指出「每個駕駛一定都開過高速公路,但是!你後面的駕駛者,可不是你能控制的。所以,偶爾要看一下車內後視鏡,觀察一下後方駕駛的行為」,指出有三種後方車輛的行為特別值得注意:
第1種:車距忽遠忽近、偶爾還猛踩煞車
第一類需要小心的後車,是那種時而靠近、時而拉遠,甚至不時急踩煞車的駕駛,朱嘉偉表示,這類駕駛很可能在用手機傳訊息或是在看影片,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時間慢,容易發生追撞事故,他建議:「遇到這種人,能讓就讓,安全最重要」。
第2種:緊貼車尾、閃燈按喇叭
第二類則是開車貼得很近,還頻繁閃大燈、按喇叭催促的駕駛,朱嘉偉直言,對方可能真有急事,也可能只是性子急、想超車,這類駕駛情緒容易失控,行為具攻擊性,他提醒:「不管是哪種,讓他先走,讓他先回家」。
第3種:大車(貨車、遊覽車)距離過近
第三種是來自大型車輛,如貨車或遊覽車的風險,朱嘉偉指出,大車駕駛座高、視野遠,開車節奏與小車不同,但煞車距離卻是數倍之多,一旦跟太近,前方小車就可能成為「潰縮區」,成為緩衝對象。他呼籲:「遇到大車靠太近,能閃就閃,保持距離才安全」。
延伸閱讀:男童街頭巧遇夢幻跑車!藍寶堅尼車主暖心邀試坐,純真笑容引26萬人按讚
不是所有後方車輛都令人提心吊膽,朱嘉偉也提到,若後方駕駛乖乖與你保持穩定車距,沒有不當舉動,通常就是具備經驗與安全觀念的好駕駛,「遇到他們,你可以放心一些」。
朱嘉偉也提出自己的經歷,表示自己看到下坡路段塞車回堵時速只有10公里不到,原因是發財車運匠大意滑手機,親眼看到司機的車頭去親吻前車的車尾,雖然速度低不嚴重,但就是浪費時間和造成更嚴重的回堵。

延伸閱讀:為什麼有人一開車就變臉?三峽車禍背後藏著失控的「路怒症」危機
雖然高速公路沒有行人、紅綠燈干擾,但並不代表可以鬆懈,特別是和其他車輛的相對位置、動態,更需隨時注意,朱嘉偉建議駕駛人養成定期查看後視鏡的習慣,不只是「看前面」,而是「看全局」,才是真正的防禦性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