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7年來首例!4歲女童染腸病毒「急性下肢無力、痛到無法蹲下」

27 Jun, 2025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封面圖片來源:pexels

國內腸病毒疫情進入高峰期,疾病管制署最近公布最新個案資訊,中部一名4歲女童確診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急性下肢無力,成為自2018年以來、國內7年首見類似併發症狀的病例,女童一度出現無法蹲下、走路緩慢等神經異常狀況。

少見併發症再現!7年來首例年長童重症

根據疾管署說明,這名4歲女童在5月下旬最初出現咳嗽、流鼻水等輕微症狀,隨後陸續出現發燒、雙腳痠痛、走路變慢、無法正常蹲下等異常情形。經數度就診後,最終因症狀反覆加劇,第四度前往急診時被收治住院,並診斷為疑似橫斷性脊髓炎,住進加護病房觀察。院方檢驗糞便樣本後,確診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並合併急性無力性肢體麻痺(AFP)。

疾管署指出,這起個案是自2018年北部一名4歲女童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下肢無力後,國內7年來首見類似情況。過去伊科病毒11型重症多見於新生兒,年紀較大的孩童發病相對少見,這名4歲女童也是今年國內最年長的腸病毒重症確診者,歷史資料顯示,2003年也曾出現3起類似案例,患者年齡介於2個月至7歲之間。

延伸閱讀: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5年來最兇!醫示警:症狀難辨別、重症率高

pexels-olly-3807629
圖片來源:pexels

重症病例累計創新高「6症狀」要注意!

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今年以來已累計8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當中包括5例死亡病例。重症患者中,有7例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4例死亡),另有1例感染克沙奇B5型(死亡)。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同期最高數字。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生兒族群成為重災區,目前5起新生兒重症個案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

腸病毒疫情仍持續升溫,第25週(6月15日至21日)門急診就診人次已達6,772人,較前一週成長逾10%,疾管署預測,暑假期間因幼童活動頻繁,傳播風險增加,疫情可能延續至7月底。就地區來看,北部地區上升幅度較明顯,中南部維持平穩或略升,東部地區則略微下降。

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風險族群,家長應特別留意是否出現如嗜睡、意識模糊、手腳無力、肌肉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等重症徵兆。若有上述症狀,務必儘速送往大型醫院治療,避免延誤就醫時機,造成嚴重併發症如腦炎、心肌炎甚至多重器官衰竭。

延伸閱讀:新冠疫情暴衝!變種病毒「2特性」單週增88%!高風險國家、高峰期曝

防疫洗手消毒不能少

疾管署提醒,伊科病毒11型具高度傳染性,且容易在新生兒及嬰幼兒中引發重症,照顧者應落實「吃東西前、與嬰幼兒接觸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等時機的正確洗手。幼托中心、暑期課程與夏令營活動單位,應加強消毒措施,建議使用濃度500ppm的漂白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漂白水)擦拭常接觸物表面。

延伸閱讀:酒精對腸病毒沒效!做好2步驟才能真正預防,這4疾病也正流行,恐變病毒大亂鬥

資料來源:疾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