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樺旦純 譯者:羊恩媺
間接稱讚最得人心
當我們與朋友有約時,對方忽然話題一轉,提起一件事:「前陣子和××剛好碰面,我們聊了一些最近發生的事,然後他不停稱讚你,說你很棒耶!」
人們聽到這些轉述時,想必當下都會覺得很高興吧。無論是誰都會因為受到別人的稱讚,打從心底感到高興、充滿自信。只不過,即使講的都是同樣讚美的話,假如是由當事人直接傳達給對方時,卻會讓人忍不住地懷疑或許只是「客套話」罷了。
相反地,若是從不相關的第三者間接聽到同樣的稱讚,反而讓人覺得很真實,可信度相當高,滿意的心情加倍。
艾琳‧羅馬諾內斯伯爵夫人(Aline Griffith, Countess of Romanones),在她的自傳式間諜小說《去跳舞的間諜》(The Spy Went Dancing,暫譯)中,其中有這麼一段精彩話:「不管在什麼時候,第三者的稱讚永遠都是最有效的,千萬別忘記這個準則,總有一天肯定能派上用場。」
心理學中所謂的「溫莎效應」,正是從這段經典的台詞而來。
人們從第三者口中間接聽來的話,永遠比當事人直接說出口還要來得有效許多,這就是「溫莎效應」。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實在很想向喜歡的人表達自己心意時,與其費盡心思,大費周章洋洋灑灑寫一封百頁情書、驚天動地的告白台詞,倒不如請兩人共同認識的朋友協助,透過友人婉轉表露愛意,這麼做不僅含蓄,也比較能夠抓住對方的心。
有效的稱讚法
美國的心理學家阿隆索(Elliot Aronson)和林德(Darwyn E. Linder),曾經共同執行一個統計調查計畫。
他們觀察人在偶然聽見和自己有關的八卦時,會對談論自己的人抱有什麼樣的印象。
在這個調查中,阿隆索和林德總共特別安排了下面四種類型的八卦─
1 從頭到尾沒改變地一直稱讚對方「他是很溫柔的人」、「很親切」、「是大人物」之類的好話。
2 一開始先批評「其實他很普通」、「人很小氣、都不會提供什麼資訊」、「根本不會說話,不會看氣氛」等等,並且之後再說出和1一樣的稱讚。
3 從頭批評到尾。
4 一開始先稱讚,之後再批評。
棍子與紅蘿蔔,也講究順序
這四種類型的八卦之中,讓當事人印象最差的就是4。
從實驗結果得知,先稍稍稱讚幾句之後,再一連串給予批評,會嚴重損害一個人的自尊心,所以帶來的傷害最大。
另一方面,給人印象最好的八卦則是2。也就是說,比起從頭一路稱讚到尾,先批評之後再稱讚的行為,比較能讓人虛心接納,甚至留下好印象。
這是因為在一般人的認知中,先講一些批評的行為,可以為接下來的說話內容相對帶來客觀的感受,就不會給人「客套話」、「敷衍」的感覺。
同時這麼做的效用也會進一步加強稱讚的部分,如此的做法不僅可以觸動人的自尊心,更能夠滿足虛榮感。
不過,我在這裡也要特別提醒各位一件事,當人們湊在一起大伙兒分享八卦之時,這個聊天行為的用意本身就不是要認真地討論某件事,而只不過彼此解悶或吐苦水罷了。
通常所謂的八卦不過就是說人閒話,宣傳偏頗的評價、看法或觀念,到了最後,可能就只有開頭的批評部分被傳開來,甚至加油添醋,不僅無法達到原先拉攏人心的目的,還把對方的心推得更遠了。
因此要使用「先批評,後稱讚」的戰略時,你所批評的內容最好是些一無關緊要的小事會比較好。
往下看更多《暗黑心機操控心理學》相關文章
【問得越清楚,越容易落入圈套】
小心謹慎也容易受騙?
你生活周遭應該有這種人:不管做任何事,要是不做完整的事前調查,絕不善罷甘休。舉例來說,即使只是買一臺電腦,他們也會充滿熱忱地收集產品目錄和雜誌,研究規格,還會親自跑好幾趟賣場實際試用。
這種類型的人小心謹慎,乍看之下好像不會輕易被詐騙,但事實上,這種人才容易受騙。 他們好奇心旺盛,不深入了解絕不停手,不會輕易漏掉推銷人員提供的種種資訊,會非常賣力地閱讀。這種習慣就正中了詐騙分子的下懷,只要對方願意聽他們說話,詐騙成功的機會也就會隨之提高。
好奇心殺死一隻貓
好奇心旺盛的人,也很容易被新話題吸引,他們會興致勃勃地聆聽,以致於不知不覺地深陷其中。
不僅如此,這種類型的人對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收集的資訊往往充滿自信,所以更有可能自掘墳墓,落入詐騙圈套。相反地,不太在意坊間流行的最新情報,只依循自己喜好過生活的人,由於對新話題本身也不怎麼感興趣,反而很難被詐騙分子騙上勾。就像英文諺語有這麼一句:「好奇心殺死一隻貓。」有時候,過於好奇反而會招來災禍。
內容由 方言文化《暗黑心機操控心理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