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綠電供過於求!歐洲多國驚現「負電價」,不等於「用電還能收錢」

15 Jun, 2024

為了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歐洲正在大規模擴展再生能源發電。然而,由於再生能源電力過剩,歐洲的電力市場已經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其中,西班牙電價已跌至接近零,而法國甚至出現了「負電價」。

根據《彭博社》(Bloomberg)6月14日報導,過多的再生發電量導致歐洲的核電廠停產,「負電價」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這反映了供需失衡以及儲電和輸電設施未能同步跟進的問題。

28726356_m
圖片來源:photoAC

法國將在週末關閉核電廠運作

根據歐洲電力交易所Epex Spot SE的數據,法國近期的電價跌至負數,每MWh(Megawatt hour)達到負5.76歐元的超低價,創下四年來的新低。報導指出,這主要是因為法國近期的天氣狀況良好,促使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再加上電力需求下降,導致電價轉為負值。預計未來「負電價」的情況會越來越普遍,不僅在法國,北歐地區和西班牙也將出現類似情況。

法國再生能源發電量豐沛到甚至需要關閉部分核電廠。法國約有三分之二的電力來自核能發電,但目前法國電力公司(EDF)已暫停了Golfech 2、Cruas 2和Tricastin 1這三座核電廠的運轉,並計畫在週末期間再關閉三座核電廠運轉。此外,法國部分再生能源生產商也不得不限制發電,以避免在負電價情況下支付費用。

《商業內幕》(Markets Insider)指出,歐洲各國正加速推動電網脫碳,並對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投入大量資源。然而相比之下,電池儲能系統的建設相對不足,導致多餘電力無法有效儲存,進而頻繁出現負電價的情況。

延伸閱讀:通膨嚴重!上班族大嘆薪水不夠用,7成外食費增加!

1857231_m
圖片來源:photoAC

德國是太陽能發電最大國

2023年5月,歐盟的太陽能發電量首次超過了煤炭發電量。德國的太陽能發電新裝機量也屢創新高,從2021年的5.26GW增至2022年的7.19GW,2023年更達到14.28GW。據SEB Research 5月的報告顯示,德國是歐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然而,隨著太陽能發電量的暴增,德國近年來經常出現負電價的情況。除了上述的德、法以外,英國、荷蘭、芬蘭、挪威和比利時在內的十多個歐洲國家也曾經遇到類似情況。

此前,由於俄烏戰爭的爆發,俄羅斯以切斷天然氣供應來威脅歐洲,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為了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洲在2023年的太陽能板安裝量創下歷史新高,進一步推動了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增長。

延伸閱讀:電價漲雙鐵恐跟進?高鐵達漲價門檻,票價最高可從「1490元 ⭢1720元」

pexels-photo-433308
圖片來源:Pexels

發電用電高峰錯配

另一方面,自2022年初的能源危機以來,部分歐洲民眾養成了節約用電的習慣。這樣一來,某些季節和時段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就出現了過剩。

以德國為例,截至2023年底,該國的太陽能總裝機量飆升至81.7GW,遠超過平均需求的52.2GW。因此,在一些陽光充足的時段,太陽能發電量可能會超過需求。特別是在德國這些氣溫較低的西歐國家,用電高峰期在冬季,而太陽能發電的高峰期卻在夏季,這導致了先天上的錯配。

延伸閱讀:萬物皆漲只有薪水沒漲?小資族、外食族省錢必載5款APP,餐飲折扣、優惠券、高額現金回饋

pexels-kervin-3976320
圖片來源:Pexels

「負電價」不等於「用電還能收錢」

不過需要澄清的是,「負電價」並不意味著一般家庭和企業可以「用電還能收錢」。歐洲電力交易所(European Power Exchange, EPEX SPOT)是13個歐洲國家的發電廠與售電業者之間的電力交易平台,其所提供的「負電價」是批發價,而不是一般民眾支付的零售價。實際上,歐洲家庭和企業支付的電價通常是事先定下的,並不太受批發電價波動的影響。

然而,「負電價」確實反映了市場的供需失衡,尤其在某些時段和地區。這可能會影響未來再生能源的投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盡快建立有效的儲電設施和改進老化的輸電網絡。

當然,如果歐洲人調整消費模式,例如使用電動車取代燃油車,或者如果俄羅斯進一步切斷天然氣供應,以及歐洲遭遇極端天氣等情況,再生能源的「負電價」現象可能很快就會消失。

主圖來源:Pexels、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