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別人的眼光永遠比較好?解密大家為什麼「愛跟風搶排隊」,出現選擇障礙,只要參考2個人的意見就會有解?

09 Mar, 2018

作者:池谷裕二 譯者:李靜宜

  

 

 

想吃醬油拉麵時,正好看到有家拉麵店生意很好,於是也跟著排隊。

不過,這家店有名的是不是鹽味拉麵啊?怎麼其他客人都點這一味?

在此狀況下,多數人會怎麼做?

 

1.還是點一開始想吃的醬油拉麵

2.改點該店招牌的鹽味拉麵

 

 

A:2.改點該店招牌的鹽味拉麵

人很容易受周遭的意見左右(*1),所以,如果不是非常想吃醬油拉麵,就會受當下氣氛的影響,點了鹽味拉麵吧。

「因為大家都這麼做」、「因為大家都這麼說」,這種心態稱為「同儕壓力」(「或社會壓力」)。同儕壓力不只是形成流行和暢銷商品的原動力,也是造成股價暴跌及社會恐慌的深層因素。

比方說,團體中適度的意見分歧,從整體來看,會呈現各種意見很平均的狀態,但經過共同討論後,就會形成較偏向贊成或反對的結果,亦即「團體極化」(group polarization),這也是在同儕壓力下形成的現象(*2)。有趣的是,參加會議的人還會相信,「這是大家決定的,所以是公平正確的意見」。

再者,當我們說「最近大家都結婚了」、「大家都拿到比較多零用錢喔」,所謂的「大家」,具體來說是幾人?調查的結果是三人以上。

只要人數超過三人,就會削弱單一個人的具體性,變成所謂「大家」的抽象對象。

類似的表現還有「他總是遲到」、「到處都有在賣」等說法。

有時候,一句話中也會出現好幾個這種表現的詞彙,例如「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照顧」。

 

心理學效應

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引導或壓力,會懷疑自己的正確判斷,進而改變觀點或行為。

 

*1 Leibenstein H. Bandwagon, snob, and veblen effects in the theory of consumers demand. Quart J Econ 64:183-207, 1950.

*2 Asch SE. Effects of group pressure upon the modification and distortion of judgements. In Guetzkow H,ed., Groups, Leadership and Men. Carnegie Press 177-190,1951.

 

 

往下看更多《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相關文章

 

 

【再見啦!拖延病】

 

有項實驗準備了二十個課題,包括解謎遊戲、用粘土捏一隻小狗、算數學題、以厚紙做出盒子等,請受試者在一小時內逐一完成。

實驗者在二十個課題中隨機選出十個,讓受試者做到好為止,另外十個,則在中途打斷,不讓他們做完。

實驗結束後,請受試者回想自己做了什麼課題。請問,他們比較容易回想起來的是哪些?

 

1已經完成的課題

2尚未完成的課題

 

A:2尚未完成的課題

在短時間內一口氣做二十件事,之後如果要回想內容會很難。不過,據研究顯示,沒做完的工作容易回想起來的程度,是已完成工作的兩倍(*1)。這種現象依發現者之名,命名為蔡格尼效應。

朝著目標工作時的緊張感,會讓我們總是惦記著工作本身,但達成目標後,緊張感一消失,對工作內容的記憶也會跟著變得模糊。

—比起工作告一段落就下班,不如將下一項工作先做一點後再下班,這樣隔天早上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收到文件後,不要因為工作截止日還早,就先放著不管。先打開稍微瀏覽一

下,之後要趕工時會比較有效率。

—要向他人說明新工作的步驟時,即使事前仔細說明,對方也很難記住,不如讓他實際動手做再說明,對方更容易理解。

即使工作進行到一半時先暫放一邊,大腦迴路仍會在我們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情況下,代替我們處理工作,所以之後再處理反而效率更高。

 

 

心理學效應

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

我們對未完成的事情總是念念不忘,甚至比起已完成的事情更容易會想起。直到工作完成、目標達成,這個不斷提醒的狀況才會戛然而止。

 

*1 Zeigarnik BV. On finished and unfinished tasks. In Ellis WD. A sourcebook of Gestalt psychology.Humanities Press, 1967

 

 

 

內容由 時報出版《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