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肆一
原來,所謂的「完美」指的並不是他多好,而是,他讓你覺得自己很好。這一刻,你發現自己終於在愛裡長大成人。
如同「初戀情人」永遠都占據心中一個位置難以取代,「完美情人」也是,他是一種極致的想像,他的身高、體重、個性,就連微笑你都有角度範本。那是你的終極追求,你知道或許不容易,但要是沒有嘗試過就放棄,也只是一種不甘心、一種對自己的背叛,愛情本來求的就是萬分之一的機率。所以你拿著模型去追尋,即使遍體鱗傷也甘之如飴;你甚至引以為傲,那是你的戰績、你的榮耀。
然後,在經歷過碰撞、拉扯、弄丟自己又死而復生之後,你學會了讓步,也學會了捨棄。可那並不是一種真心接受,而是一種不得不,所以你仍心有不甘、蠢蠢欲動,等待下一次完美的可能。那時你所有後退,圖的都是再前進更多;你把自己交出去,都是為了要跟他拿些什麼回來。所以,你還是談不成一場好的戀愛。如果連真心誠意的愛都不一定成功的話,那麼一開始就算計的愛,又怎麼能圓滿。但這些,是你很後來才體悟到的事。
就像是童年的恣意落淚、到長大後忍住不哭,再到對許多事物的了然,這是一種必須的歷程。愛情也是,可這些體會都得要親身遭遇一回才能算數。
於是現在,你不再斤斤計較他的老毛病、挑剔那些小缺點:他總是還沒洗澡就往床上躺、衣服襪子內褲一起洗、老是沒詢問過你就點了最大分量的菜……他離完美很遠,但卻靠你最近。你曾經以為這仍是一種退讓,時間總會叫人妥協。但時間更久一點之後你才發現,其實你還是追求完美,只是完美的定義在改變。你不再追求更多、不再覺得總是不足夠,不多不少、剛剛好,才是完美。
你的完美,不再是完整無缺,而是即使發現了瑕疵,仍然覺得很好。完美不一定美,耐看才能持久。
而完美的愛情也並非光鮮亮麗,而是不用刻意炫耀,就讓人感到誇耀。一種不強迫、不勉強、不覺得委屈,愛得很自然。愛情是兩個人的對手戲,但卻不允許作戲。這是時間的善意,它給你磨難、幫助你成長,只要不把益處往外推,就會發現原來時間不是只有壞處。
所以有好長一段時間,你並不明白為什麼,只要在他的身邊你就是可以睡得好, 沒有惡夢打擾、半夜驚醒,就連落枕都給治好。然後一直到某一天,你望著他沉沉睡去的臉,於是才驚覺了,原來,他就是你的安眠藥。他的體溫、他的氣息,他那偶爾在睡夢中因為過度疲累而發出的呢喃,都給了你安全感。在他身邊,你生平第一次可以感受到不求再多的意義。
以前的你,希望愛要更完美;現在的你,則是希望愛得更久。你終於不再以完美為珍貴,開始覺得身旁的人最重要。而他讓你喜歡自己,就是完美的對象。
你所有後退,圖的都是再前進更多;你把自己交出去,都是為了要跟他拿些什麼回來。
往下看更多《當我想你時,全世界都救不了我》相關文章
【默默等待,並不是一種付出】
有好長一段時間,久到你已經忘記去數、也計算不出來。你,習慣了等待一個人。等待變成你的日常,時間被它給包圍住,無聲無息。
也就像個悠長的生活習慣一樣,不自覺地嘆氣、無意識地發呆,或是一個人去散很長的步,你從來都沒有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也沒有覺得哪裡需要改變,或者是說,你根本不確定要怎麼改變。更甚至是,你曾經那麼努力去嘗試改變過,最後卻因為無功而返,而決定自此維持現狀。
所以你也才會誤以為維持現狀是好的。你在這樣的狀態下覺得安穩,偶爾的不滿足也不打算再抱怨,人生不可能樣樣都好,你也把這當作是一種知足;但很後來你才發現,你的安全感並不來自兩個人關係的牢靠,而僅僅是自己的沒有擁有。因為沒有擁有什麼,所以也就無所謂失去,你的心滿意足,一開始就立基於錯的地方。而你的沒有風險,其實只是自己從來都不在風險的考量裡頭。於是後來你更懂了,現狀其實只是一處避難所,它讓你感到熟悉、覺得安全,但是,也讓你脫離了現實。
也就是那時候你才驚覺,自己是因為喜歡一個人,所以等待?或者是,是因為習慣了等待,所以才沒有其他的打算?
甚至,你也一度覺得這是一種付出的形式。你很喜歡他,所以不想造成他的困擾;你很喜歡他,所以願意吃苦;你很喜歡他,所以可以接受他的不聞不問……但清醒之後,你才明白原來自己把「很喜歡他」拿來當作擋箭牌,只不過你不是用它遮風擋雨,而是用它來逃避。只要擺到「喜歡他」面前,你就可以不問自己的感受。喜歡一個人,可以用來做很多事,但你卻把它用來當逃避的藉口,原本愛情裡頭的美好定義,變成了一種嘲諷。你躲在等待後面,默不出聲、沾沾自喜。
原來,是自己美化了「等待」。所謂的等待,應該是一種應允,兩個人給了承諾,然後其他交給時間去處理。而單方面的等待,其實只是一種一廂情願,你把自己當成苦情戲的主角,沉溺在悲傷裡頭,覺得很美、認為感人,甚至還帶了點驕傲。你感動自己可以如此去付出,情操偉大,只不過你卻忘了,一廂情願的「感人」,唯一被感動都只有自己,從來都感動不了別人。
跟著你更明白了,付出也有自以為是。你不管對方要不要、拿不拿,只自顧自地把自己的想望擺到對方上頭。這不只是一廂情願,竟也是自欺欺人。
默默等待當然可以是一種選擇,就跟愛裡頭的付出一樣,可以不求回報、不問收穫,但千萬不要把它當作是一種愛的實踐方式。愛一個人所以付出,與付出後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變成愛,是兩件事。吃苦從來都不是愛裡的必須,也不要去相信什麼「吃苦當作吃補」這樣的話,因為這只是得不到愛的人用來慰藉的言語,你不要這樣的歡喜。
常常愛已經很為難人,所以請不要再自找罪受,平白無故受罪,並不會增加愛的分量,愛從來都是建立在兩相歡喜上頭,你要一直這樣記住。
所謂的等待,應該是一種應允,兩個人給了承諾,然後其他交給時間去處理。而單方面的等待,其實只是一種一廂情願。
內容由 三采文化《當我想你時,全世界都救不了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