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失戀就像末日,把你打到谷底?1招帶你盡快走出低潮:面對令人挫折的回憶,投入「好奇心」去探索吧

20 Mar, 2018

作者:賴瑞.孫恩 譯者:謝慈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斷用情緒升降梯來比喻情緒的高低起伏。當然,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升降梯在使用中,根據專家說法,光是美國人每年就要搭超過一百八十億次電梯。為什麼從沒聽過電梯直接墜落到地下室?這種情節只會發生在恐怖片或噩夢裡,因為除了建造與管理的安全守則外,所有當今的電梯都有一系列的自動煞車系統,即便有纜繩斷裂,車廂也不至於成為自由落體。多虧了這樣天才的設計(伊萊沙.奧的斯在1852年所發明),搭乘電梯可說遠比走樓梯安全多了。

同樣的,我們應該學習踩下情緒升降梯的煞車。只要願意使用,我們都有天生的自動煞車系統,可以使我們的情緒不會跌得太快、太重。回顧一下第一章的升降梯樓層配置圖,你覺得頂層與底層的交界在哪呢?

分界線是「好奇心、感興趣」,就在圖片的正中央,是跌落底層前的理想停損點。讓自己的生活有更多好奇心,就能避免持續低落,原理大概是這樣的:發生了讓你的情緒升降梯不斷下沉的事,例如有人說了或做了什麼令你無法理解、不贊同,你當然可以選擇被激怒、沮喪、怪罪,心想:多麼蠢的舉動啊!一整天都被毀了!他們一定是在佔我便宜!你會立刻感受到情緒升降梯一路向下。

 

換個角度想,你也可以選擇保持好奇心。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呢?多麼不尋常的意外啊!試著去了解事情背後的原因,或許也挺有意思。

當命運開你玩笑時,你可以選擇生氣、沮喪、充滿抗拒;也可以選擇投注心力,從逆境中學習,發展出創新的方法來面對並解決問題。後者需要大量的好奇心,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因人而異,但好奇心能讓你贏在起跑點。

 

抗拒你的情緒衝動

想要理解好奇心為什麼能成為情緒升降梯的煞車,我們來讀一下以下的段落,它給你帶來怎樣的想法和情緒呢?

所有懂讀這段人的有都怪奇的心理。一百人裡有只五十五個辦到得。

我沒法辦信相自己以可真的了解自己在讀閱麼甚。這是類人理心的量力。據根橋劍學大的究研,文字的序順不會影閱響讀,只要第一和後最的字對是的,剩下使即一團亂混,你也能利順閱讀。這是為因人類心理不會獨單閱讀每字個,是而個整詞彙。

 

確實是一篇很奇怪的文章,你試著讀完了嗎?若是,你能理解嗎?如果本書的讀者群是一般大眾,大概只會有一半的人能讀懂。

更重要的是,你體驗到怎樣的想法和情緒呢?你是否覺得段落中混亂的字句讓你困惑、厭煩?你是否很快就放棄閱讀?你是否曾這樣想:多麼愚蠢的練習啊!我怎麼可能理解這篇鬼話?或是這根本是浪費時間。

 

如果你有上述的反應,大多數人都和你一樣。我們面對繁複挫折的事,通常會快速墜落到情緒升降梯的底層,而且是接近最下方的「批判/責怪」。

回頭再試著讀一遍吧,或許從最後一句開始讀比較有幫助,然後一句一句慢慢讀。一點一點,字詞和概念會慢慢成形。如果還是沒辦法,就讀下面順序正常的版本吧:

所有讀懂這段的人都有奇怪的心理。一百人裡只有五十五個辦得到。

我沒辦法相信自己可以真的了解自己在閱讀什麼。這是人類心理的力量。根據劍橋大學的研究,文字的順序不會影響閱讀,只要第一和最後的字是對的,剩下即使一團混亂,你也能順利閱讀。這是因為人類心理不會單獨閱讀每個字,而是整個詞彙。

 

這個例子來自心智運作的研究。我們正確解讀順序錯誤句子的能力是心理學上的奇妙之處,單獨來看似乎不怎麼重要,但你對這項活動的反應有著重大

的涵義。如果感到不耐煩或惱怒,代表你確切體驗了情緒升降梯的運作模式。當超出預期的意外發生,造成威脅,而我們準備不足,就很容易經歷難以控制的情緒反應,讓情緒升降梯急速跌落底層。

 

另一方面,若你抱持好奇心面對,則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你可能會有強烈的渴望,想揭開這段文字的奧秘,或是猜測這個意外小練習的目的,又或是興味盎然地逐步抽絲剝繭,拼湊出每個字詞,慢慢理解整段文字的意義。

若這是你的反應,那麼恭喜了!你已經見識到好奇心如何拯救你,使情緒升降梯不再下墜。好奇心也會影響態度,讓你能面對生命中各種錯綜複雜的挑戰,一一勇敢擊破。

 

 

往下看更多《情緒升降梯》相關文章

 

 

【批判要小心!】

面對陌生不尋常的體驗,很多人的反應是快速抵達升降梯「批判、責怪」的樓層。

 

首先,我們必須分辨「批評的態度」和單純、必要的判斷能力。當然,我們每天都得做出判斷,諸如決定適當的行為,判斷是否要做某件事、接受某個任務,或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但批評的態度就是另一回事了,代表我們倉促做出判斷,很快地批評不熟悉的人、事物、想法或是挑戰,而沒有花時間了解情況和思考。

我們會很輕易地想採取批評的態度,因為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必費心力了解不熟悉的事物了。為了追求輕鬆快速,我們倉促地用過於簡化、膚淺的標準進行歸類,即便結果通常是錯的,一點幫助也沒有。

 

批評的態度給我們「對」的愉悅感,同時將他人貼上「錯」的標籤。不幸的是,這最終會導致誤解和衝突,帶來的痛苦遠大於愉悅。

批評的態度讓我們保有自己的信念、觀點,也讓世界保持我們熟悉而舒適的樣貌。然而,這限制了我們心靈的開拓,我們不再能體驗新的事物,智慧和見解都無法有進一步成長。

批判他人的衝動會引發激辯爭執,無論同事、朋友和愛侶之間都可能因為無關緊要的小事而大吵一架。這股衝動也讓我們只注意到陌生事物「錯」的地方,而看不見「對」的地方,自然也就無法從中學到東西。

比起運用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更容易倉促批判,這是為什麼許多人際關係會如此緊繃僵化,也是大多數組織無法靈敏反應、創造創新的原因。

所有的人在特定的情況下都可能落入批判的陷阱,想想下列的假設情境吧:

▶你的上司宣布,公司選擇採用一套新的電腦軟體來掌握工作進度。學習操作將花費你兩天的時間,並且要閱讀一百頁的操作手冊。

▶晚餐時,你的配偶提出下次假期的出遊目的地,卻和你偏好的完全不同。

▶工作新同事的背景與你迥異,或許她來自別的國家,教育背景與人生經歷都很獨特。上司告訴你:「來認識你的新搭檔吧!」

▶一位家庭的成員,或許是孩子、手足、雙親,告知全家他即將做出重大的生涯轉變:新的職業、婚姻,或是搬到別的州。

▶你的公司宣告與對手合併,而對方的方法、價值和文化都很不一樣。

 

你是被選中轉調到新的部門的員工之一。

對於上述的情況,你能想像自己理智和情緒上會做出什麼反應嗎?你甚至可能會發現,光是閱讀這些簡短的敘述,就使你感到焦慮、煩躁和恐懼。若是如此,你應該能理解為什麼人們傾向用批判的態度面對新的挑戰,而不是延遲做出判斷,用好奇、開放的心態展開探索。

即便是最創新有創意的人都可能一時魯莽,太快做出保守僵化的論定。2007年,微軟的執行長巴爾默驕傲地展示個人電腦新的作業系統Vista。在一次訪問中,巴爾默被問及對於高科技競爭對手蘋果同時期的新產品有何看法,他毫不猶豫地斷論:「iPhone 的市佔率注定微不足道,一定的。」

巴爾默的判斷大錯特錯,Vista 的銷量一蹶不振,而iPhone 快速地佔領了全世界的智慧型手機市場,為產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也為Apple 賺進數十億元。

其實不難理解他為什麼選擇批判之途。他是世界成功大型企業的執行長,公司領導著軟體產業,不斷突破。如此看來,他對顧客需求的看法和推測怎麼可能會錯呢?巴爾默相信,沒有人會想要無按鍵的手機,更不會有人想用這種手機上網、剪輯影片、聽音樂或玩遊戲。簡而言之,iPhone 不符合巴爾默對世界的認知,所以他拒絕接受,不願用好奇、感興趣的態度研究探索。

其實,微軟的執行長應該要召集旗下頂尖的工程師、設計師和行銷專家來開會,一邊傳閱新的iPhone,一邊討論:「這個與眾不同的新產品是什麼?為什麼蘋果會選擇移除按鍵?這樣的設計創造什麼新的可能性?能保證人們除了打電話和簡訊外,還會用iPhone 進行別的活動嗎?我們能依循iPhone 的策略,推出新的產品或服務嗎?有可能參考iPhone 的概念,推出更好的版本嗎?」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或許就能產生許多創新的想法,讓微軟不用接連幾年都苦苦追趕蘋果的背影。

 

選擇好奇心

你可以選擇帶著好奇心看世界。當老天開你玩笑,不如意、困難、不愉快、煩心或痛苦的事情發生時,你可以選擇屈服於當下的情緒衝動,妄下評斷,讓情緒升降梯不斷下降;或者,你可以深呼吸,從負面的情緒反應退一步,帶著好奇心問自己:

▶這件煩心、意料之外的事情背後的肇因是什麼?

▶這種行為我難以理解,背後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我能從這不尋常的事件中學到什麼?

▶雖然事情看起來很負面,我如何從中得到正面的收穫?

▶我該如何成長或改變?

 

參加我們文化塑型課程的客戶時常會問:「你們課程最重要的概念是什麼?」我會回答:「選擇帶著好奇心過生活,而不是批判。如果你能做到,人際關係就能更圓滿,生命也能更沒有壓力、更成功。」選擇情緒升降梯的好奇心樓層作為你的歸屬,時時造訪停留,就能深深受益。你會發現,大部分的時間都能待在高樓,而不是困在地下室。

 

 

內容由 遠流出版《情緒升降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