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婚率越來越高,當時婚禮上的祝賀詞「白頭偕老」、「永浴愛河」實現的可能性越來越低。不過,有網友找到了「即使是吵架,感情依舊可以維持穩定」秘訣,分享後大獲網友認同。
吵架也不影響我愛你
原Po在Threads上分享,他找到了「吵架後依舊維繫感情」的秘訣,那就是「即使是吵架,內心堅定字的觀點,但行為上依舊要做好身為伴侶該做的事」,例如平時他下班都來接你,即使是吵架了他依舊氣鼓鼓地接你下班;他平時買菜做飯,吵架了依舊氣鼓鼓給你做飯;七夕前吵架了,依舊氣鼓鼓花心思花錢給你買禮物。原因是「我們只是在吵架,但這不會影響我愛你,不會影響我們長久地在一起。」
這番言論獲得上萬位網友的認同,表示這就是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安全感來源:「這是真的!這樣就不會動不動就懷疑『你不愛我了』,累積隱性的『沒安全感』」、「完全認同!之前跟真心交往的男友吵架了,還是會為對方著想。如果吵架就只想傷害對方、視為仇人,那就是根本沒愛過」、「這個方法超有效!吵架時依然表現愛意,感覺關係會更穩定!」、「其實跟父母對小孩的愛是同理。」
吵架吵得好,感情會越好
很多情侶視吵架為關係中的洪水猛獸,但如果「吵架吵得好」、「用對的方式吵架」,也是另一種溝通方式,而且能幫助感情更進一步,讓你了解他真正的想法;鬧不愉快的吵架,也絕對比冷戰來得好。
吵架後,感情就回不去了?
不過,小編更常發現大家的問題是:「吵架後,就覺得感情回不去了」、「發現兩人有太多不同的地方,一下就想放棄分手」。也讓小編納悶,為什麼「伴侶間的吵架」沒辦法像「家人之間的吵架」那樣那麼快就和好?
認真想想,或許是有這3個原因:
1. 情感依附的深度與穩定性
- 家人之間的連結源自長期的共同生活,這種關係多數是穩定且根深蒂固的,吵架後仍會被血緣和責任感所維繫,較難因一時情緒而斷裂。
- 伴侶關係則建立在愛情與選擇之上,相較於血緣,這種情感基礎更脆弱,尤其是若吵架動搖了彼此的信任或價值觀,可能會質疑這段關係的未來。
2. 分手或斷絕關係的門檻
- 與伴侶之間,分手或離婚雖痛苦,但仍是一個選項,這讓「結束關係」成為可能的情感出口。
- 然而,家人之間通常缺乏這種「分手選項」,因此雙方更傾向於修復、妥協,即便一時情緒激烈,最後仍能繼續相處。
3. 身份認同與情感回報
- 伴侶關係中,人們可能更渴望被理解、被愛,如果這些情感需求持續無法被滿足,會動搖對關係的認同。
- 家庭關係則因較少需要「證明愛情」或「回報愛意」,因此吵架後不影響基本的身份認同感。
若你一吵架就想分手...
若想減少「吵架後就想分手」的念頭,無非是要在強化感情基礎,以及調整自己的心態。
1.即使是吵架,也要就事論事。把吵架看成是雙方了解彼此需求與價值觀的機會,而非關係破裂的信號。
2.我們往往對伴侶有較高的期望,吵架後容易感到失望。不妨試著接受對方的缺點,將重心從「對方應該怎樣」轉為「我們可以怎麼一起改善」。
3.回憶當初在一起的初衷,並討論未來的計劃。當雙方有共同目標時,會更願意為長遠的幸福而努力,而不是輕易因一場爭執而放棄。
4.吵架後,建立一個專屬的修復儀式,例如一起散步、喝杯茶,或寫一封信給對方,讓這些行為成為和解的象徵,減少情緒累積的負面影響。
若對方一吵架就想分手...
換個角度,如果你已經懂上面的道理,反而是你的另一半對感情還不夠有信心,一吵架就想放棄這段感情,以下這6個行為說不定可以讓他對「吵架」不這麼抗拒、害怕:
1.保持冷靜的語氣與肢體語言:
即使情緒高漲,也要避免大聲吼叫、嘲諷或挖苦。肢體語言同樣重要,避免翻白眼、摔東西等威脅性的行為。柔和的語氣與開放的姿態,能讓對方感到比較安全。
2.明確表達愛與關心:
即使在爭執中,也可以傳達:「我生氣是因為我在乎我們的關係,希望我們能一起解決。」這類話語能讓對方知道爭執是為了改善,而非要傷害。
3.保持傾聽的態度:
吵架時很容易只想表達自己的立場,但試著專注聆聽對方的感受與需求,讓對方知道他們的聲音是被聽見的。可以說:「我聽見你說你覺得……,這對你來說真的很重要。」
4.承認自己的情緒與責任:
若發現自己過於激動或說了傷人的話,適時道歉:「對不起,我剛剛說的話太重了,但我真的感到很難過。」這樣的坦誠能減少對方的防衛心。
5.避免威脅分手或離開:
吵架中提及分手或離開,會大幅降低安全感。即使情緒再激烈,也要避免這種話題,反而應強調:「我們可以一起找到解決方法。」
6.觸碰與肢體接觸:
如果情境允許,輕輕握住對方的手或肩膀,這種簡單的肢體接觸能傳達安撫與支持,減少彼此的緊張感。
希望大家掌握到「吵架」的訣竅後,能藉由這種激烈的溝通方式讓感情越來越好,降低台灣的離婚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