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睿騰
這條路線幾乎是所有以台灣為Base的網友,進入哩程世界的「起手式」,雖然香港早已不是台灣年輕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之地,我常跟網友或客戶灌輸一個觀念:點數再多,只要沒有換成機票,都是假的。如果你不常有機會飛歐美長程線,也沒有工作出差磨練鐵屁股的機會,進入哩程世界的唯一救贖就是聚沙成塔的信用卡點數。
很多年輕的小資上班族心裡都會這麼想:「要刷多少金額才能換到一張機票需要的點數啊?太難了吧?我一年也沒這麼多消費啊?還是去超商換杯拿鐵就好。」我必須說還是那句老話,有志者事竟成,沒有白吃的午餐,自然也沒有雙手奉上的機票,與其羨慕美國網友辦一張卡就可以拿到10萬哩的點數,還不如現在開始就改變你的消費習慣,免費機票距離你並不遙遠,起碼,我的哩程世界就是由一張台港來回機票所開啟的。
辦對第一張信用卡很重要
我跟所有社會新鮮人一樣,一直到有工作後才擁有第1張信用卡,買機票也只知道找旅行社,當時航空公司的會員與會籍還被視為少數菁英階級的專利,網路上的資訊也沒有現在多,但當年我做對了一件事,不像同事大多申請本地銀行所發的VISA或Master Card卡,反而申請使用並不普及,而且需要年費的美國運通白金信用卡。
原因有兩個,美國運通辦卡就送2萬點的會員酬賓點數,在當年信用卡點數轉點到航空公司哩程的知識仍未普及的年代,國內的信用卡公司不太重視這塊,美國運通是少數辦卡送點數相當大方的公司,再者,運通的會員酬賓計畫可以支援的航空常旅客計畫很多,國人熟知的華航華夏會員、新航的KrisFlyer計畫、泰航皇家蘭花計畫、馬航的富裕飛行獎勵計畫,最重要的亮點便是國泰的亞洲萬里通。
亞洲萬里通有幾個好處,國泰/港龍往返台灣、或藉由台灣第五航權中轉日本的航班很多,經香港中轉大陸,甚至從香港到歐洲、美加的航線也非常多,不愁沒位子、沒地點可換,對當時剛開始工作的我來說,心也沒那麼大,看到兌換表上最低只要15,000哩就可以換1張台港來回機票,我想都沒想,就把累積點數放到亞洲萬里通上,也成了我第一個加入的常旅客計畫。
如前文所說,天下沒有雙手奉上的免費機票,信用卡送點數,是為了要你消費,辦卡送的點數要「首刷滿額」才會送,日後的點數也是得靠消費每30元一點來累積(當然有其他加速的方法,後面心法會慢慢交代),換言之,剛開始有第一份工作,有第一張信用卡,對「旁門左道」的點數累積方式也不太懂的純小資如我而言,用消費額集哩程數是唯一的方法。
改變消費習慣,一年換一張哩程票並不遙遠
當年亞洲萬里通在台灣的合作商店相當少(現在幸福多了),1 張15,000哩的免費機票如果不計任何加成,需要刷卡45萬,我首先改變消費習慣,創造刷卡的機會,例如跟父母、朋友的聚餐,搶著用我的信用卡結帳,大家再均攤現金,在此同時,我也堅持每個月繳清帳單,不讓信用卡公司有賺我利息的機會,要知道,為了點數而讓信用卡公司收你10幾趴的高利貸,還不如真金白銀買張機票還划算些。就如同存錢一樣,當你有個目標,看著點數每個月入帳,距離心中的目標越來越近,這是所有初入哩程世界的飛客最大成就感,這裡要講個基本的概念,哩程飛客通常會把銀行點數當成「池子」,因為航空常旅客計畫的變化較大,可能今天能用很低的點數就能換到,明天一改兌換表點數就立刻「貶值」了,所以都會把點數放在持卡期間不會過期、且能轉換到最多航空常旅客計畫,存到足夠的點數時再轉到欲兌換的帳戶,以避免損失。
我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存點數」,而同時也進了職場一年,在公司裡不再是菜鳥了,開始接到許多上前線打仗的任務,假也跟著變少,當下就決定用當初設定的15,000點轉到亞洲萬里通兌換一張台港來回機票,不需請假週末就能用掉,國泰官網的哩程兌換操作也非常簡單,尋找有釋出可兌換的航班與日期,線上刷卡付掉機場稅與燃油附加費就可以完成整個程序,對新手而言幾乎沒有任何難度可言。
信用卡點數別再拿來換除濕機了,拜託 !
前面花了這麼長篇幅講我換到第一張免費機票的過程,說實在的,對任何飛客來說,這都是非常基礎的「幼幼班」,沒有任何難度, 也不存在複雜的技巧, 更沒有華麗的CP值,但我還是想花一點點篇幅來講,為什麼呢?
旅行竟然成為我的斜槓人生(自己講)中的一項工作,這是當時懷著一種不真實感、拿著免費機票登機時的我所想不到的,許多年以後,有位客人來找我諮詢,他說之前信用卡消費所累積下40萬點數,拿來換兩台除濕機就很開心了,沒想到經過規畫之後,竟可以換到兩張躺平環繞地球一圈的商務艙環球票,兩者之間的價值相差10倍以上!
我想說的是,點數/哩程所代表的意義,不是表面上所代表的價值,而是創造一種可能性,操作點數是一種技能,能讓你跳脫傳統旅行,去到那些你不會去的地方,這個世界很大,我靠著點數去了很多地方,而這一切的開端,就是一張平凡無奇的台北香港機票!
往下看更多《飛客心法》相關文章
【不知何時會下架的10,000哩 單程當來回激省兌換票】
光靠台灣信用卡的開卡禮,就可以換到數張日韓來回機票?
這個心法我一直很猶豫要不要放到書裡,哩程票的極致就是運用對於航空公司兌換規則的熟悉度,去操作出連規則設計者也想不到的超省兌換方式,但是,航空公司也不是笨蛋,只要兌換的人一多,好康的規則隨時可能被改掉,就像搶Bug 票一樣,換到手又完成旅程才是真的,萬一你看了這段心法換不到可千萬別怪我。
飛客必學:「第五航權」航點中停與轉機
單程票當來回用建立在兩個基礎上,一是亞洲萬里通的新制度實施後,將過去的來回機票兌換改成以單程機票計算,而且新制度沒有「不得折返回出發地」的限制(Back-Tracking),開1 張單程機票可以先向北再往南飛,實際上就可以利用此一規則達成單程來回的目的。
第二個基礎是建立在所謂的「第五航權」(5th Freedom)上,也就是說某一國的航空公司可以經營另一國到第三國之間的航線,以香港為樞紐機場的國泰航空,經營由香港中轉台北到日本的東京、大阪、名古屋、首爾等地,後段的台北到東北亞的航段就屬於第五航權的範疇。同理,華航台北經東京到檀香山、長榮經曼谷到倫敦等諸多航線,也都有第五航權的航班。
新制度的亞洲萬里通在單程兌換機票,可以1個中停1個轉機(總計2個航段),所以按照規則,我們就可以換1 張台北到大阪,將大阪設定為中停,接著執行數日在大阪吃喝玩樂的動作,之後由大阪飛台北(轉機)到香港。為何說單程可當來回?這是因為從大阪到香港有經台北的航班可選,回到台北若無行李即可「跳機」,也就是拋棄後段台北到香港的行程,就能以兌換表上最低的10,000哩,完成一趟來回旅行。
最具爭議的就是「跳機」這個動作了,其實人跳機不是重點,行李能不能跟著人走才是問題,我的建議是,如果只有手提行李當然毫無懸念的說跳就跳(誤),只需抵達台灣後跟地勤通報一聲說有事不能搭乘後段即可,畢竟你在大阪領了到香港的登機證,時間到了乘客沒出現,可是會對辛苦的工作人員造成困擾。
轉機「跳機」,行李怎麼辦?
至於行李,雖說若你沒搭乘後段航班也沒知會航空公司,為了飛安還是會把你的行李卸下來,但終究造成別人的困擾,地勤人員特地幫你把行李領出來也要花時間,耗時是否值得就個人評估了。
要如何按照正規的程序讓行李跟人一起「跳機」?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通例,每個機場不同的地勤各有應對方式,也就是說當你在大阪機場報到時,可以直接問地勤行李是否能只掛到台北,碰到好心的地勤就算賺到了。
其實跳機這招在飛客圈很常見,通常使用在購買便宜的外站票上,例如長榮華航常會有針對香港旅客的促銷票,從香港來回歐洲或美國的航點,會比在台灣買台北出發的票價便宜,雖然去程一定得接1 段台北到香港的單程機票,但用哩程來換單程機票的成本不高,但回程沒道理再舟車勞頓地浪費哩程換機票從香港回來,就在經停台北時以跳機來省下時間與後段回台的機票。
如果有跳機的計畫,最好的方法是讓轉機的時間拉長,一般來說24小時內都算轉機,當天無法直接轉機行李自然可讓旅客提領,省掉在外地跟地勤交涉的時間與力氣。
小細節提醒,10,000哩換台北-日韓-香港的單程亞萬機票,只適合從台北到大阪、名古屋以及首爾(東京不是不能換,只是超過最低標準的距離範圍),而且要從日韓回到香港才會算單程機票,如果是台北到日韓再回到台北,立馬變成是來回票的20,000哩。
名古屋機場必用PP 卡進星盟旗艦貴賓室
順帶一提,馬可孛羅會銀卡無法進入寰宇一家的聯盟貴賓室(只能進入國泰自營貴賓室),像是大阪跟名古屋的日航櫻花貴賓室,寰宇一家在首爾簡直弱爆,所以也不用多想。唯一解法是搭配第三方的PP卡或龍騰卡。好用度來說首選PP卡,在3個機場皆可暢行無阻,首爾機場內幾乎每家貴賓室都能進之外,還能到大韓航空與韓亞航空的主場貴賓室,不過首爾貴賓室的品質不用期待,有個地方歇歇腳就是了。
但名古屋機場就厲害了,靠PP卡可進星空聯盟貴賓室,這可是星盟在亞洲唯一的自營旗艦貴賓室,其他的旗艦貴賓室分別在洛杉磯、巴黎、羅馬、里約熱內盧、聖保羅以及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遠目∼)。星盟旗艦貴賓室會比航空公司自營的商務艙貴賓室更高級些,只略遜頭等艙貴賓室,算是CP值極高的選擇。但若持PP 卡進入須留意使用時間,畢竟是以服務星空聯盟航班為主,在聯盟航班較多的時段(例如平日下午),持PP卡的旅客無法入內,可改去隔壁的大韓航空貴賓室。
在大阪關西機場更威,PP卡除了可以去多家貴賓室之外,還能在機場吃免費的大阪燒餐廳!建議可選一張刷機票或團費就能免費送PP 卡的信用卡來刷機票稅金與燃油附加費,讓信用卡公司請你免費在機場吃好喝好再登機。
內容由 寫樂文化《飛客心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