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很重要就該說三次!如果每次討論事情你總是容易居下風,運用2個技巧讓你的意見更被重視!

28 Jan, 2019

作者:李勁

  

 

一定條件下,重複的次數越多,印象就越深刻。

 

人們頭腦中的看法不是短時間形成的,想要讓一個人接受一種新觀念,也不能只靠一、兩次交談。許多話需要經過反覆的強調,才能真正進入對方的思想中。

 

恆源祥的經典廣告,想必許多人都看過,其廣告畫外音(按:指不是由畫面中人或物直接發出聲音)是「羊羊羊」,三個字反覆說幾遍,特別能夠引起人們的視聽注意力。只要看過這個廣告,沒有幾個人會忘記。

這就是恆源祥播廣告的策略——反覆述說,反覆強調。2008年新春期間,恆源祥的12生肖廣告在電視臺播放長達60秒,其間把「恆源祥是北京奧運會贊助商」連續說了十幾遍,生怕大家不知道,這使每個看過這個廣告的人,都有一種抓心撓肝(按:比喻十分難受)的感覺。

 

有些人熱衷於創意,看不起恆源祥的這種廣告方法,但是他們也無法否認這個廣告策略的有效性:反覆敘述、強調,能夠強化、加深人們對恆源祥的印象,並提高品牌的認知度。

如果你是做買賣的人,想要透過廣告來說服消費者,那麼你就要想盡辦法讓別人把你和你的產品、品牌記住;否則,你的表達就是無效的。聰明的說服者會想盡辦法讓你記住他。

 

譚木匠集團是一家生產實用工藝品的企業,主要產品是木梳。一直以來,譚木匠集團既沒有採取經銷商的方式來經營產品,也沒有採取媒體廣告的方式來推廣自己的產品,而是採取加盟店的方式來銷售產品。

每當顧客走進店內,銷售員就會向顧客詳細的介紹產品的工藝,以及保健用途,比如木梳經過36道工序製作而成。銷售員非常有耐心,通常都會反覆介紹產品,讓人的頭腦裡不斷閃現「譚木匠」、「36道工序」、「保健」、「精品」之類的字眼。

重複的言語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許多高手都會採用引人注意的詞句,不斷重複,以加深我們對商品或人物的印象,這其中的道理和暗示的作用是一樣的。

美國前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最有名的話是「來自人民的為人民的人民政府」。如果只是為了表達意思,只要說「人民的政府」就可以了,但是,林肯重複使用3次「人民」這個詞,所以給人們帶來了極強的感染力。

的確,民眾聽了林肯的話後,似乎更加強化了人民政府已經誕生的這種意識。這就是重複言語的力量所在。

如果你經常與人打招呼,往往能夠讓人對你印象深刻。一次、兩次打招呼,別人也許不覺得什麼,但如果經常打招呼,慢慢的對方的印象中就會留下明顯的痕跡。

如果你的女朋友認為自己不太美,那麼你不妨經常讚美她,比如,「妳的眼睛真美」、「妳的笑容真好看」等。經過反覆讚美,她就會開始覺得自己很漂亮,並且更加傾心於你。

一定條件下,重複的次數越多,印象就越深刻。每週一歌或電視劇插曲,聽第一遍時感到陌生,然而一週下來,便基本會唱了。

德國著名記憶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研究發現,熟記一段文字後僅過一個小時,就會忘記了56%,兩天後又忘記了16%,此後遺忘的速度就大幅度放慢,6天後雖然還會遺忘,但是僅僅遺忘3%。可見複習應該及時,新記憶的內容最好在短期內再次進行強化記憶。只有不斷的強化,印象才會更加深刻。

 

「三句話」提升溝通、說服力

 

律師在做陳述時,第一句話會說:「陪審團的各位女士、先生,我認為○○○是無罪的……」接下來,他會把前面提過的證據重新再整理一次,這就像是演講的主題,到了最後,他一定會將前面的話再說一遍:「陪審團的各位女士、先生,所以我堅信○○○無罪。」

在溝通的技巧中,這叫做「三句話」。第一句話叫做「告訴他們你準備要告訴他們什麼」,第二句話就是「告訴他們」,最後一句話則是「告訴他們你已經告訴了他們什麼」。

一場演講,大致也可以分成這三個層次。演講的「開場白」其實就是一種「預告」,把你要說的話先說一遍。接下來的「主體」就是闡述你想說的話。到了「結語」,則是把你想說的話再強調一次。

另外,當別人接受了你的要求,答應為你做某件事時,不要忘記時常的問一問,免得對方忘記。當然,這種提醒式的做法不宜太頻繁。

總而言之,重複性的言語,能夠讓人產生深刻的印象,對於增強說服力而言,具有相當不錯的效果。

那麼,在說服過程中,該怎麼運用這個說服策略,讓對方記住我們呢?具體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加強刺激的強度: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言語。

如果你的語言複雜而難以理解,很容易讓人聽得想睡覺。如果你仔細去體會,就會發現在交談中我們其實都不太留意對方的話,對方說十句話,真正能夠讓我們記住的,往往不過一、兩句而已。所以,不要說太多話,要說引人注意、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話。

看看電視裡的廣告語:「我們的目標是——沒有蛀牙」、「農夫山泉,味道有點甜」、「女人更年要靜心」、「天才第一步,雀氏紙尿褲」……這些言簡意賅、朗朗上口的話,如果反覆播出,必然能夠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2提高重複的次數:盡可能多的反覆敘述。

不要怕囉唆,雖然人們都討厭嘮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嘮叨其實很有效。雖然在你嘮叨時,聽者或許會不耐煩,但是嘮叨聽多了,也會成為一種習慣。當你不嘮叨時,聽者就會覺得不舒服,反而會懷念起你的嘮叨。

當然,如果你覺得嘮叨真的不太好,那麼可以減少重複敘述的次數;不過,最起碼你應該在說話結束時,再次強調一下你的主題。

 

 

往下看更多《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相關文章

 

 

【不要安慰,對方的心情反而好些】

 

不要對他們下判斷,不要心想他們正在受苦,反而要給予他們空間做自己、並認同自己的感覺。

 

當別人遇到不幸時,該如何進行安慰,而不用擔心說錯話呢?例如,某個朋友生病,到醫院或他家看他,一般會說:「安心休養吧,別想太多,一定會康復的。」或許,你以為這是最完美的安慰了。但這些話不過是一種電視上常見的善意客套話,不能算是說到對方心裡的真心安慰。

如果這兩句話是出自醫生或陌生人口中,或許沒有不妥。但如果這位病人是你人生或生活中很重要的人,你就不能用這種類似「路人甲」的臺詞了。那麼,安慰別人時到底應該怎麼說?

假設你的朋友躺在病床上不能走路,但精神很好。那麼你去探病時就不一定要說什麼安慰的話,有可能那些話他已經聽得厭煩了。事實上,病榻生活是相當枯燥的,這時為他說說社會上的新聞、公司裡的趣聞,或者網路上的笑話,也許就是給他最大的安慰了。

表面上,你沒有對對方做出任何心理上的安慰,也沒有表現出對他的病情很緊張的樣子,但事實上,你分析了他內心的最大需求,直接給他歡樂和情報,應該算是給予對方你的關心了。

如果你一定要說幾句安慰的話,也不要表現出憐憫的神情,沒有幾個人願意接受別人憐憫的眼光。你越是同情他,就越讓他覺得自己得病是一種痛苦和悲哀。不妨換一種說法看看。

比如:「唉!現在我都有點兒羨慕你了,有時間休息!我每天都快忙死了,也想生點病,好讓自己安靜的躺在床上休息幾天。」聽到這種話,對方也許會說:「就你會說,你是不知道生病的苦,我倒是想去工作呢。」心中憂慮也會散去不少。

如果朋友承受不了生活的折磨,無助的痛哭,這時,與其勸對方不要哭,還不如就讓他好好的哭一場,宣洩一下悲傷的情緒。然後你再說幾句貼心話,他才聽得進去。

如果你只會說:「你這點苦算什麼呢?何必這麼煩惱啊?」你不僅沒有給他安慰,反而會讓他很不爽,甚至生氣。因為他心裡一定會想:「我的苦你懂什麼?只會說風涼話,難道我是為了小事自尋煩惱嗎?」

 

給他空間去做自己——認同他自己的感覺

 

在別人遇到不幸的事情,需要安慰時,如果你不知道說什麼好,那麼就不要亂講。否則安慰朋友不成,反而多了一個敵人。特別是在沒有弄清楚對方憂慮和煩惱的原因時,不要隨便亂說話,不要急於下判斷,特別不要輕易表達「反對」的意見,我們最好弄清楚事情的經過再說。

有的人為高考落榜而沮喪、有的人為工作失敗而苦惱、也有的人為失戀而鬱鬱寡歡……人們有各式各樣的煩惱,而消除這些煩惱的最快方法就是將煩惱說出來。煩惱如果不說出來,一直憋在心裡,問題是永遠無法解決的。

解決他人煩惱的心理諮詢機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交談者能夠把憋在心裡的話說出來,讓談話者說出他想說的,一旦把內心的煩惱都傾吐出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

這種心理諮詢的方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把自己的煩惱坦白的告訴自己周圍的人,也可以寫信給親密的朋友或戀人。

以下是一些安慰他人的技巧:

 

1學會聆聽,不評斷。

聆聽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細的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及話裡真正的含意。聆聽,是用我們的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不去追問事情的前因後果。當對方把煩惱說出來,心情就會好很多。

 

2問清楚,讓他說更多。

對話時,如果我們沒有聽懂對方的話,一定要停頓下來,問問對方,把問題弄清楚。安慰的藝術,在於「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以及「不在一時衝動下,說出不該說的話」。

 

3讓對方盡情的哭泣。

我們應該認同對方的痛苦,但不要試圖快速驅散他的痛苦。要允許對方哭泣。哭泣是人體將情緒毒素排出體外的一種基本方式。所以,請別急著拿面紙給對方,只要讓他知道你的心意就夠了。

 

4感同身受——「我懂」。

不要忘記,對方也會察覺到我們內心的波動。面對面的安慰人,效果如何同我們內心真正的狀態有很大的關聯。如果我們對他的遭遇感同身受,不僅會分擔對方的痛苦,也須忍受自己內心的煎熬。而對被安慰者而言,這種感同身受的表現與安慰,就是給予他們最好的禮物。

 

5坦誠表達你的感受。

當我們因不知道該說什麼而感到困窘時,或當對方對我們說:「你根本不明白我的感受」時,我們可以老實的說:「我不明白你的感受,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但是我真的關心你。」

 

6設身處地——「換成是我,我會……」。

當我們問別人「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時,有時候我們能得到答案,有時候對方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幫忙,而有的時候,他們會無法開口說出自己真正的需要。這時,你應該設身處地去思考他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幫忙。

 

7別糾正他。

在對方遭受痛苦時,即使我們有過類似的經歷,也無法百分之百的了解別人的感受,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關懷對方。這樣做,切記須先耐心的聽完別人的故事,再想想有沒有必要和對方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的結果是否對對方有益?考慮清楚後再做決定。

最後要特別提醒你的是,在安慰他人的過程中,當對方提出一些我們不同意的意見時,不要直接反對,你可以換個話題。給予安慰並不是告訴別人:「你應該覺得……」,或是「你不應該覺得……」,人們有權利保有自己的感覺。安慰他人時,不要對他們下判斷,不要心想他們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幫忙,而應該給予他們空間去做自己、並認同自己的感覺。

 

 

內容由 大是文化《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