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日常生活中的東西你一定見過,但怎麼樣就是想不起它的名字,近期在社群論壇Threads上掀起討論,不懂就問!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物品吧!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1. 邦提圈
外食族的大家買湯麵或是湯品外帶時一定見過這個東西,外型是一個紅色繩子、呈現圓形,可以用來豎起塑膠袋的圈繩,這個紅色塑膠繩圈的真正名字叫做「邦提圈」。而邦提圈的由來是因為台灣早期大多是使用早繩或布繩綁東西,後來改成輕薄的塑膠製品,到菜市場、小吃攤或自助餐廳等地方都能見到邦提圈的身影!
圖片來源:蝦皮購物
延伸閱讀:比彈跳豬可愛?全球不到100隻!泰國黃金虎萌翻網友:不是AI嗎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2. 豆棗
不少人早餐會選擇稀飯,吃稀飯除了搭配麵筋、蔥蛋、豆腐乳之外,還有一種外觀是褐色、吃起來甜甜的東西,許多網友不知道它的真實名字,對它的稱呼大不同:「我都講台語ㄉㄠˇㄍㄧ」、「甜甜的麵筋」、「甜甜配飯的那個」
圖片來源:報廢公社、東森新聞
其實這個甜甜的配稀飯的東西叫做「豆棗」,台語為「豆枝」,主要原料為黃豆,將黃豆磨成泥後製成條狀,油炸過後再加入麥芽糖及糖粉熬煮,就變成大家常見的稀飯配菜!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3. 拒馬
許多透天厝的家庭為了防範陌生人隨意亂停車,會在家門外的空地擺上「請勿停車」的ㄇ字形車阻,限制車輛進入特定區域。例如曾經紅到韓國的「許光漢專屬停車格」上放置的車阻,而那些鐵製馬路柱或防撞柱真正的名字,叫做「拒馬」!
圖片來源:MMTG 문명특급
延伸閱讀:只有許光漢能停的停車格竟紅到韓國去!節目主持人驚喜曝光,許光漢:「有想過真的去停車看看」
拒馬是一種可以搬動的障礙物,古代的拒馬是使用於戰爭中布置防禦基地時,利用木頭製作的大型路障。再加上這個防禦布置是跟馬有關,大家便稱這樣的物件為「拒馬」。
圖片來源:PChome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4. 貓耳朵、豬耳朵
台灣人祭拜時常會在供桌上看見這款古早味餅乾,擁有圓形的外觀和螺旋紋,吃起來非常「堅硬」且沒有什麼甜味。其實這款餅乾沒有固定的名字,有網友指出,因為這種餅乾有大小之分,小的會叫貓耳朵、大的才會叫豬耳朵,也有人稱它為螺仔餅或露螺仔餅。
圖片來源:快車肉乾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5. 披薩救星
派對聚餐一起吃披薩時,會發現披薩中間有一個塑膠製的白色三角(或四角)支架,而這個東西的真正名稱是「披薩救星」,也有人稱它為披薩助手、披薩小椅子或披薩支架。披薩救星的功用是支撐盒子,因為披薩出爐後產生的熱氣,可能會使得盒子變軟而壓到披薩,披薩救星能支撐盒子,防止餡料黏在紙盒上。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6. 哈哈球
許多人兒時都吃過這款巧克力,外包裝造型長得像足球,打開之後是香濃的圓型巧克力,是台灣民眾心中的經典糖果之一。而許多網友表示,叫了這麼多年的「足球巧克力」,終於知道它的名字叫做「哈哈球」!讓大家一時之間改不過來。
其實這款足球造型的「哈哈球」,在1980年代就已經上市,當時的巧克力大多為外國進口的高檔品,一般民眾是吃不到的,現在已經變成家喻戶曉的懷舊糖果!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7. 落水頭
大家常說:「記得要把卡在排水孔的頭髮撿起來!」,其實,排水孔是不對的講法,浴室中常見的多孔洞不鏽鋼蓋正確名稱叫做「落水頭」,浴室中落水頭下方的部分才是排水孔,所以落水頭也稱為排水孔蓋,大家記得下次不要再搞混囉!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8. 寸棗
過年期間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外型長條狀的糖果,一條條有紅跟白兩顏色,俗稱「春棗」或「寸棗」,這款零食不僅口感酥脆,還帶有濃厚的吉祥寓意。其製作過程以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將麵糰切割成約一寸長的條狀,經過油炸後,外層會裹上一層透明的糖漿,糖衣薄厚適中,既不過於厚重,也不會過薄。
圖片來源: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9. 牛粒(台式馬卡龍)
「牛粒」是一款口感酥鬆、夾著奶油霜的小圓餅,早期成為台灣人對西式甜點的初印象,到今天仍能在傳統麵包店和夜市中看見。這款甜點通常以袋裝形式販售,深受消費者喜愛。據說「牛粒」這個名字源自法式點心「手指餅乾」的尾音,經由日語音譯成台語後產生,後來也衍生出「麩奶甲」和「福令甲」等別名。透過一些傳承悠久的老店可得知,這款甜點的歷史已超過60年,至今仍是許多人記憶中的經典小西點!
圖片來源:聯華食品
想不起本名的物品10. 海茸(海帶)
便當菜中常見的「捲捲電話線」,真實名字叫做「海茸」,這種外觀彈牙的海藻,其實擁有極高的營養價值,甚至超越了許多常見便當菜。乾燥後的海茸呈深色直條狀,吸水後會恢復至「電話線」的形狀。而且海茸富含維生素A、B6、鈣、鎂、鐵及膳食纖維,對於眼睛、免疫力、皮膚、骨骼等方面有極大的益處,無論是搭配便當或日常餐點,都是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源:PTT
每次都只能說:「幫我拿『那個』過來!」,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就知道它們的正確名字了呢?還有哪些是你叫不出全名的物品,快來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