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有些人只有在道別之後,才發現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些什麼。

10 Sep, 2019

有些人只有在道別之後,才發現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些什麼。 

  

Sometimes the meaning of a person's presence in your 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after they have left. 

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 2015

#解憂電影院  No.374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水ㄤ水某你們好,我是一個大學生,很喜歡你們粉專上的電影心得分享,也知道有時你們會回答一些讀者的問題,剛好最近有一些事困擾著我,所以想請教你們的想法。

 

大學的生活跟高中很不一樣,特別是同學之間的相處,好像有一些距離。現在突然覺得大學期間好像都沒有交到什麼真的很好的朋友。在班上有一些比較熟的同學,但交集僅限在學校,私下很少約,平常隨便閒聊可以,但總覺得沒辦法談心。去修外系的課、去社團、去打工遇到的人,一開始覺得大家相處得不錯,但關係也僅限於那個環境,當課結束之後、當社團結束之後、打工離職之後,也不會再有聯絡了,頂多遇到會打個招呼,很難維持聯繫。

 

本來跟高中朋友都有聯絡,但最近也愈來愈少,大家各自有事要忙,有新的生活,感覺感情也漸漸淡了。某一天,意識到自己能約的人竟沒幾個,突然有點感慨,這是正常的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此之淡,還是其實是我自己的問題,沒有更主動維持關係或這一切只是我想太多?為什麼感覺有些人可以一直擁有一些很要好的朋友,交新朋友、留住舊朋友?

 

特別是在某些時刻會遇到一些人,產生短暫的交集也聊得來,但注定是一面之緣,說再見之後這輩子可能都不會再見面了,甚至連名字叫什麼都不知道,我希望能建立關係,但我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這種感覺很難受,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有接觸。

 

甚至我最近還一直想我的親人如果過世了怎麼辦,這一天一定會到來,我要怎麼面對這個時刻,永遠離別的感覺很讓人感到憂鬱。

 

大概就是這樣,最近心情有點毛躁,腦袋裡不斷地繞著這些事,請問應該怎麼辦?謝謝!“

 

我們想推薦的電影是:《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

 

這部電影的英文名字很特別,叫做“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如果直譯的話,就是『我跟Earl跟一位瀕死的女孩』。

 

故事的男主角Greg,是一個很平凡的高中生,最大的興趣就是跟著好朋友Earl一起拍攝一些用來自娛的業餘電影。Greg一直很自豪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策略,因為他刻意不屬於任何團體,卻又周遊於每個團體之間,除了從小到大的鄰居Earl,他不與任何人深交,卻也不交惡。

 

原本只想安安穩穩度過高中生涯的他,在母親的要求之下跟Rachel,一位得了血癌的同校女孩成為了好朋友。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兩人卻在彼此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記。

 

雖然這部電影主要是在敘述Greg和Rachel之間的友情,但是Greg這個角色的塑造,卻給了我們很多啟發。他的社交策略或許有點像是在“沾醬油”,在電影裡,Greg把學校比喻成是一個世界,裡面有許許多多的『國家』:學校裡的運動員們是一個國家、偷抽煙的學生是一個國家、玩劇場的學生們是一個國家、就連被排擠的邊緣人也是一個一人國家。

 

Greg的理論是,大多數的學生都屬於一個國家,但那卻很容易讓自己成為其他國家裡的人的目標。因此他決定在每個國家都成為公民,就像拿到了每個國家的護照一樣。他不與任何人深交,卻也不交惡。偶爾和每個人都互動一下,就可以讓自己不被特別注意。

 

Greg一開始的思維和社交策略跟最近流行的“佛系”概念有點類似,他沒有特別的目的,也不求和誰深交,只希望能安穩畢業。 但當這個總是不願意投入感情的Greg在與Rachel培養出深厚的友情之後,他反而從Rachel身上學會去給身邊的人多一些機會去認識自己,也主動地去關心別人,且不輕易地因為一次的互動就下結論說對方跟自己不是一掛的。

 

就算剩下沒多少時間,你還是可以跟同學們互動去聊未來,搞不好因為『都對未來很徬徨』的這個共同煩惱,讓你在畢業前,找到了共通的話題。不用期待一定要找到深交,因為朋友也很有多種。誰知道日後你與他的工作機會搞不好會有重疊的時候,能夠在未來互相分享資訊、互吐苦水也不一定啊,甚至互相介紹機會也有可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