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伯葛林特因飾演《哈利波特》當中的「榮恩」一角走紅,目前沈浸在身為人父的喜悅裡。對此,他的好友「哈利」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獻上祝福,「知道他當爸爸,我立刻就傳訊息給他,告訴他我真的很開心,但同時我又感到心情複雜。」
丹尼爾說:「我們居然都已經到了可以生小孩的年紀了。」他對自己頗誠實,直言到現在都不敢相信年紀越來越大,「這(年齡)總是能戳到我的痛點。」
「我記得我剛過30歲那時,很沮喪地發現:哇,這件事真的成真了。」
綜觀人類一生的心境轉折,筆者大概分成2個階段:青少年走到成年,我們想的是「年紀」;成年走到老年,我們想的是「生死」。
年紀跟生死,兩個詞彙乍看差不多,都是隨著時間遞進而產生的內心恐懼,但分析兩者之間的「恐懼」,其源頭又存在著極大差異。
青少年與成年的人,對於未來都有期許,我們有很多事情想追求。
有的人想成名,想賺錢,在他的專業領域立足;有的人志向遠大,想要推廣他的「理念」給全世界;有的則想要談一場轟轟烈烈、不枉此生的戀愛,最後回歸歲月靜好的婚姻生活;有的呢,他們搞不好什麼都想要,小孩子才做選擇呀!;當然有的人領一份死薪水,平穩過一生,偶爾有著升官加薪的想法。
哪怕小和尚出家,每天撞鐘念經、灑掃庭園,筆者仍舊相信,有的小和尚還是會偶爾做一下方丈夢。縱使今生無緣當高僧,起碼還是期許,相信今生努力修行,來世能當個賢達之人。
就連孔子、孟子、孫子等智者名家,讀萬卷書,最後仍想為國家盡一份心力;老子、莊子講究順其自然、不問俗事,可他們貴在修心,不也是一種對心性真善美的追求?
青少年跟成年人,別說你沒有野心,筆者不信。
▲丹尼爾與魯伯(右)因《哈利波特》走紅,個性完全不一樣。(圖/美聯社)
只是,隨著時間推進、年紀越大,我們逐漸發現日子不夠用,臉蛋不再俊美,體力越來越差,種種變因,似乎都離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越來越遠。甚至,有些人還驚覺到:即便拚勁全力,成果非但不成正比,且對整個世界與人性充滿失望。
年輕人與成年人,他們對於「年紀」的不安,始於對老去的恐慌,擔心達不到自己給自己的要求。
丹尼爾一直想成為知名演員,雖然他早已靠著《哈利波特》賺進大把鈔票跟名氣,但他說過,他不怎麼快樂,因爲他要的不是名利,而是身為演員的一種「存在感」,他不想要世人只記得他是「哈利波特」。
撕下「哈利波特」的標籤,是丹尼爾現階段的期許。(為什麼會說是「現階段」,筆者暫且按下不表。)
為了達成期許,丹尼爾負面、正面行為都嘗試了。
丹尼爾自爆,他一度染上酗酒惡習,只因當一個醉漢,他就不會聽到別人說他是哈利波特,「當時我出門去喝酒,我發現大家對我感興趣,不是因為我是丹尼爾,也不是因為我是普通的醉漢,而是『天啊!你看哈利波特在酒吧喝醉了』,因此我只好喝得更醉,好讓我不會去注意那些人的目光和談話。」
豈知丹尼爾發現,自己酗酒沈迷,清醒後反而更加痛苦自責,越發認為自己無用,「哈利波特」這個名字,它的標籤還是貼在那裡。
他和好友魯伯葛林特、艾瑪華森等人聊天,感恩朋友拉他一把,「他們給我很多鼓勵跟建議,用更清明的視角檢視人生;他們要我不要在乎別人怎麼看我,也不要被別人的評價控制了自己的心跟行為。」
他選擇用正面方式迎擊,就是:繼續演戲。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曾對人生茫然。(圖/取自丹尼爾IG)
他嘗試舞台劇、拓寬戲路、上表演課,做了各種連外人都可以看得見的拚命,搞得大家很難不忽視:丹尼爾,他真的很努力想證明自己,努力想撕下這個標籤。
可是,回到近日他回應魯伯葛林特當爸爸的訪談裡,筆者依舊發現:演戲雖然帶給丹尼爾快樂,但他很怕時間不夠,不夠使他向外界證明自己。
他會對於老去感到恐慌,會對自己在娛樂圈的「存在感」,有著深深的不自信。
丹尼爾的不安的確合理,因為他已經盡全力了,卻無法交出繼《哈利波特》之後的代表作,筆者翻閱他近年作品,票房都是普普,雖然演技有被肯定,但畢竟與成績不成正比,不意外他會緊張。
丹尼爾所體現的狀態,正是筆者前面講的,是青少年與成年人對「年紀」所產生的憂慮。
接下來筆者開始講重點,期待有緣人能理解了,無論你「現階段」煩惱的東西是什麼,很奇妙地是,這些煩惱到了老年,無論藍領白領、智慧高低,大家想的都只剩下一件事:生與死。
縱使懷著教育莘莘學子的抱負,孔子老年醉心研究《易經》,努力研究生死,最終看淡生死;叔本華一生追求「唯意志論」的重要性,追本溯源,也是由於他對生和死的疑惑;曹雪芹在《紅樓夢》講述豪門風花雪月,最終還不是返本歸真,體悟到一切煩惱都是「甄不是真,賈不是假」,十二釵到頭來仍是回歸太虛幻境。
講點世俗的吧,筆者的母親很多女客人,不乏闊太、女明星、家庭主婦,跟丈夫吵了三十多年的柴米油鹽,最後七十古來稀,全部都在害怕生死,什麼婚變、什麼破產,好像都不是太重要了。
老了,就真的只會想生死。
不曉得直接點出這個,會不會讓很多鬱鬱不得志之人好過一些,但筆者確實有好過點,反正人都會死,盡心盡力自然是必要,但成就如何,無須在意啦!
好好活著、感受當下,別花時間在不健康的人事物上吧,不管你人生過得怎樣,起碼絕對不枉此生。送給丹尼爾,也送給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