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有乳癌還可以懷孕嗎?年輕女性罹「乳癌」時特有的6個挑戰【沙發讀書】

22 Oct, 2024

乳癌是全球女性頭號健康威脅,也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平均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得乳癌;每12位女生,就有1位是乳癌病友。隨著癌症不同階段的治療,主治醫師可能不是同一位,想聽懂醫生說的話,艱澀難懂的醫療名詞和藥物,個案管理師就是最佳翻譯,一一解答。

個案管理師連珮茹的這本《乳癌,不怕!》就會是你與醫療團隊對話的工具,舉凡最新的乳癌手術、化療、放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ADC藥物、次世代基因檢測,健保與自費選擇,詳實介紹。


我這麼年輕,乳癌不會找上我?
年輕乳癌患者面臨6個獨特挑戰

每位乳癌患者都讓我心疼,尤其年紀輕輕就罹癌的病友。娃娃就是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患者。她一開始以為自己是纖維囊腫,結果是三陰性乳癌二期。

29歲那年,娃娃先是摸到自己胸部有個腫塊,但她認為自己高中時也曾長過良性纖維腺瘤,這次應該也是。她沒多想,只是趁著公司健檢,順便做了胸部超音波檢查。

那天在健檢時,醫師觸診一摸就覺得是不規則形狀,囑咐娃娃要盡快去做進一步檢查。結果一到大醫院,醫師在門診檢查後立刻幫娃娃做了切片,並要她一週後回診看報告。娃娃說,那時她還是很有信心,覺得不會有事,因為有良性纖維腺瘤的經驗,自己又這麼年輕,絕對不會這麼倒楣。

圖片來源:canva

然而,天不從她願。回醫院看報告那天,醫生到底都說了些什麼,娃娃說:「我幾乎沒有印象了,因為哭到腦中一片空白。」只記得有位志工媽媽帶她下樓去辦了重大傷病卡,恍恍惚惚回到家,就開始上網瘋狂搜尋各種跟乳癌有關的資料。後來她來到北榮乳醫中心求診,先是想要聽取第二意見,接著決定在這裡接受治療。我因此成為她的個管師。

娃娃的故事很長,但我要說的是,歷經化療、全切除、乳房重建,接著為期一年的口服化療藥物後,在追蹤期的第三年,娃娃發現自己懷孕了!她順利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女孩,現在還在備孕,準備第二胎,一路陪著她走過治療歷程的我,真的非常為她開心。

像娃娃這樣,因為摸到腫塊發現乳癌的患者,愈來愈多。不過許多女性也跟娃娃的想法一樣,「我這麼年輕,乳癌不會找上我。」我想告訴大家,乳癌不會敲鑼打鼓找上門,看到、摸到胸部異常,務必找時間就醫檢查,即使沒有症狀,45歲到69歲婦女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是讓癌細胞早期現蹤的最佳方式。

延伸閱讀:為乳房祈福!日本和歌山乳房寺廟「慈尊院」響應粉紅10月倡導防癌

圖片來源:canva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發布的《癌症登記報告》,在2021年所有確診的17,432位乳癌(包含原位癌)病友年齡,從20歲到超過85歲都有。像娃娃這類年輕型乳癌患者,更面臨獨特的挑戰,包括:
‧年輕乳癌患者可能因外觀改變,有較高的焦慮和憂鬱風險。
‧因乳癌治療副作用會提早進入更年期,可能發生性功能障礙。
‧生育問題,因為乳癌治療影響生育功能。
‧懷孕期間確診乳癌,擔心影響胎兒生長和生產安全。
‧親密關係、人際關係、生涯規劃都因此改變。
‧影響工作與收入,缺乏足夠的醫療保險和癌症照護費用。

面對這些問題,該怎麼辦?當醫師告知你確診乳癌,腦中一片空白,害怕驚慌是很正常反應,重點是要了解未來會踏上的治療旅程地圖。

書名:乳癌,不怕!:資深乳醫個管師的全照護筆記,從用藥、手術到調心,解答你聽不懂、記不得、想不到的關鍵80問

作者:連珮如

出版社: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