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烹飪無法去除!寶林茶室案檢出無臭致命「米酵菌酸」,專家揭中毒潛伏期

Ivy
Ivy
29 Mar, 2024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悲劇,經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實驗室檢驗,確定首名死者體內有米酵菌酸,這也是國內首例米酵菌酸中毒案,米酵菌酸有著不會因為經過洗滌、烹飪就被破壞的特性,導致現在人心惶惶,究竟要怎麼預防吃到這種罕見毒素?中毒會有哪些症狀?潛伏期多久?生長條件是什麼?讓專家們為你揭密。

什麼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BA)是一種強烈的粒線體呼吸毒素,主要由玉米或椰子類食物發酵產生,好發於室溫25-38°C、酸鹼值中性、油性及發酵超過3天的食物中;15°C及以下低溫、短期保存及酸性環境可有效抑制。

米酵菌酸中毒症狀

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米酵菌酸主要影響腦、肝、腎等器官,中毒症狀包括全身無力、頭暈、嗜睡、腹痛、嘔吐,也可能會併發血便、血尿、少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呼吸困難、瞻妄、休克、呼吸困難、四肢僵硬、昏迷;最嚴重可能會造成身體所有細胞失去能量、無法運作,導致腦部、心臟、肌肉乃至全身癱瘓,有病患會於發病1至20小時內死亡,這次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的個案,就是在到院前因此死亡。

延伸閱讀:寶林茶室食物中毒致命元凶?「米酵菌酸毒素」如何避免?醫生提醒這6件事要注意!

米酵菌酸中毒潛伏期

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粉專透露,米酵菌酸中毒的潛伏期約為2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病人為1天至2天;輕症患者主要治療方法是症狀治療,有的患者可能在短期內自行康復,若是症狀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催吐、洗胃,若病情嚴重程度可併用活性碳吸附毒素,一旦轉進ICU治療,而且毒素到達各臟器,就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哪些食物中?

營養師程涵宇在臉書粉專指出,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腸粉、河粉、米線、粿條、濕米粉、濕冬粉、久泡木耳、久泡銀耳、涼皮、發酵玉米麵等食物中。

S__23715854
米酵菌酸可能出現在腸粉、河粉等食物中。
圖片來源:photoAC

米酵菌酸最佳生長條件?

程涵宇提到,米酵菌酸來自於唐菖蒲伯克氏菌B. cocovenenans產生的致命毒素,最適合在「溫暖、不要太酸、不要太鹹、有油的狀態」生長,是否產生也取決於脂肪酸的存在,特別是椰子和玉米中的脂肪酸;程涵宇直言,要避免米酵菌酸生長,食物一開始就要衛生、製程良好、謹慎保存,不論是冷凍冷藏或是高溫殺菌,鹽漬酸漬都可以幫助降低污染風險。

延伸閱讀:寶林案解剖驗出「米酵菌酸」是什麼?哪些食物會出現?專家5大QA教外食族如何避免與自保!

預防吃到米酵菌酸方法

程涵宇坦言,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在外觀、氣味和味道上與未受污染的食品一模一樣,也無法透過加熱來去除,目前更沒有針對解毒的特效藥,因此最佳自保方式就是不要吃;程涵宇表示,以過去的經驗來看,主要能預防米酵菌酸中毒的方法,就是阻止高風險發酵食品的生產和消費,不過對於大多外食的現在人實在很難避免。

433442847_965963694887413_1360614569476543004_n
圖片來源:營養師程涵宇提供

若是一定要吃,程涵宇建議可以酸化發酵環境或是添加鹽,似乎可以減少毒素的形成,但是此舉很可能導致發酵食品的外觀或味道讓大眾無法接受。

營養師程涵宇0311
圖片來源:營養師程涵宇提供

封面圖片來源:寶林茶室官網/IG@polamkopitiam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