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人跟人之間本來就沒有相欠!別人對你好,那是他們喜歡,你對別人好,那是你的甘願,希望回報是強人所難的!

08 Feb, 2018

作者:慕顏歌

  

 

別人對你好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好是因為自己甘願。

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需要回報。

 

有個老師說過一句很有道理的話:「永遠不要為你愛的人付出太多,除非你做得到永遠不求回報。」這句話說得很好,我們總是打著愛的旗號,理直氣壯地控制他人。只要有一點爭執,覺得付出較多的一方就會說:「想當初我對你……」

如果一個人的善意行為被自己定義為不對等的付出,一旦對方的回應達不到他內心的期望,失望便會產生。可是,我得說失望的絕大部分原因在於自己。「付出感」是扼殺愛情的元凶,額外的善意可能是情感的毒藥、情緒的炸藥,它會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你和對方想要的更平等、更自由的幸福。

 

某一位祥林嫂類型的長輩,堅持她給予家人善意的對待,又責怪丈夫和孩子沒有對她報以感恩之心。她每天早上一起床,就開始抱怨丈夫,先按財富排行榜把丈夫和熟人比較一番,再按勤勞模範榜把丈夫和其他男人比較一番,還會根據體貼榜、性格榜等做比較,最後得出丈夫窮、懶、不關心家人、脾氣壞的結論。隨後,她的念叨又轉到兒女身上,她覺得大女兒長得太矮,二女兒學校成績太差,小兒子身體太弱。

只要一有機會,她就不斷地跟人訴苦,說自己的家人這裡不行,那裡不好,怎麼辦才好喔?自己一個人做得這麼辛苦,日復一日為他們操心,為什麼她對家人那麼好,卻沒有回報,也得不到認可?她覺得自己活得好委曲。

其實,沒有人逼她天沒亮就起床忙家事,一切的辛苦都是因為她擺脫不了「本性」,因為她有「委曲自己,寬以待人」的討好型人格,所以每天重複著得不到感激的辛苦生活。同時,她總是心有不甘。一個典型的「怨婦」就這樣誕生了,她從早到晚挑剔家裡每一個人。雖然她是家中最辛苦的,卻也是引爆所有衝突的那一個。

換句話說,只要她認為自己對他人的好必須有所回報,才能獲得愛與被愛的滿足,那麼這樣的好就很難被感激。因為別人生活中的自主選擇,並不一定需要你的善意去干涉。

這不僅是一個需要換位思考的問題,它還涉及更深層的同理心。比如,有一天,另一個命比她還苦的遠親來找她訴苦。起初她會同情對方,主動給予一些善意的建議和物質的幫助。當對方一再找她訴苦時,她幾乎想馬上把他趕走。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誰受得了這種人,一開口就一直說她有多辛苦!」

聽到這裡,我笑了:「你不是也這樣嗎?」

她一聽勃然大怒,不肯承認,因為她覺得自己的付出是那麼真實,並且她能隨時舉證自己所受的苦多麼冤枉。而別人的傾訴,對她來說就是莫名其妙的騷擾。她沒有想過,其實大家都不容易,大家都有自己的苦。對人對己,我們的標準,差異竟是如此之大。

她的內心,無疑是愛她丈夫的。為了讓家裡的日子過得更好,她隨時隨地提醒丈夫應該跟她一樣努力,那是善意的。但是,她動不動就用道德綁架家人,結果讓這些好,不僅不被感激,還成了家人想要逃離的情感負擔。所以,家人對她不僅沒有感恩之心,而且從來沒給她好臉色。

 

我記得,一個來找我做諮詢的男人,曾經絕望地說過這些話:「她是對我很好,可是早知如此,還不如沒有對我好過。她動不動就拿『我對你如何如何好』來壓我……」

人生本來就沒有相欠。別人對你好,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好,是因為自己甘願。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也不是所有的付出都需要回報。當你在某種關係中有強烈的付出感,說明這段關係可能已經臨近崩潰!

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無論是為老婆放棄了愛好,還是為老公犧牲了青春,抑或是為孩子放棄了事業,一切的一切,只要不是別人脅迫你這麼做的,那麼在那個當下,你就完成了情感的平等交換。你不能將你的這種善行,當作像錢存進了銀行,別人必須在某天根據你所期望的利率還清本息。

 

路,是我們自己在走的,沒有人能理解我們最真實、最具體的感受和需求。不管是心理學家、情感專家,還是人際關係諮詢師,即使可以為我們分析,為我們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但是他們不能代替我們去理解我們經歷的一切。決定權最終握在我們手裡。

可是,有誰天生就能懂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並給予這一切呢?除了我們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

終極愛與被愛的需求,只能由自己去滿足。

這個世界上,只有唯一一個是應該的,就是你應該愛自己,因為要愛自己,所以你要提升愛的能力。

 

 

 

內容由 采實文化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