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從何而來?根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說法,「大約一萬年前,當人類進入定居的農業生活,對於財產的認知越來越發達,為了解決紛爭,開始出現關於男女結合為夫妻的法律。」換句話說,不生、沒有財產問題要解決,還要結婚嗎?
為了守護愛情,而結婚?!
若是說,為了愛情結婚。但婚姻的存在,從來不是為了愛情。愛情需要的是不確定性與相互吸引;婚姻追求的是穩定,兩者從根本上矛盾。筆者也並非不婚族,只是有了這一層認知,會知道婚姻是「愛情的挑戰」,而非「愛情的保障」。
而有人是為了年齡壓力,以及社會眼光而婚。符合社會框架,總是比較輕鬆的。但生命短短幾十年,如何不負此生,不也是重要的嗎?
婚姻是「選修」,而非「必修」
以一個新聞從業者的經驗來說,成家的機會成本,是失去接受各種工作挑戰的彈性,以及富有的自我充實、學習的時間。當然成家的正面效果,是圓滿和踏實感。
凡事都有利有弊,端看如何抉擇。唯有當這個社會真正接受,婚姻是「選修」,非「必修」,女性才能真正自由,不再被「敗犬」「大齡」等等的標籤禁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