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電影中「意念控制」、「人機融合」的場景,過去總被視為天馬行空的幻想;但現在,這些虛構情節正一步步走進現實世界。2025年6月底,由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公司正式宣布,已有七名志願者成功植入其最新研發的N1腦機介面晶片。
這項突破性的成果,被視為推動人類與數位設備直接溝通的關鍵里程碑,也為未來腦神經科技與人工智慧的結合揭開序幕。
Neuralink創辦人伊隆馬斯克在最新發布會上展示了受試者操作實況。這些志願者透過意念控制電腦游標、玩遊戲,甚至操控機械手臂,引發全球科技圈關注。馬斯克更分享了未來三年內的宏大藍圖,目標在2028年前實現全腦介面,與AI技術整合,邁向「人機共生」的新時代。
據介紹,這款N1晶片體積僅如硬幣大小,內建超過1,000個細微電極,可深入大腦皮層,並以無線方式進行充電。手術則由專用的R1機器人精準執行,確保安全與準確性。使用者可透過藍牙,遠端控制電腦、手機等設備,實現高頻寬、近乎「心靈感應」的操作體驗。
延伸閱讀:iPhone新世代「無邊框全螢幕」要來了?蘋果兩階段革新升級曝光

目前七位受試者的情況也對外公開,包括因脊髓損傷癱瘓的Noland Arbaugh,他能用意念操作電腦瀏覽網頁、進行日常管理;原為機械設計師的Alex,更能透過CAD軟體設計3D零件;另有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的Bard與Mike,也藉此恢復溝通能力,並持續在家辦公。
Neuralink目前已獲得美國、加拿大、英國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多國的臨床試驗許可,預計在2025年內完成20至30例額外植入手術,持續擴大技術驗證與臨床應用。

馬斯克強調,Neuralink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套「大腦的通用通訊協定」,打破語音與文字輸入的限制,讓人類能夠透過「意念」直接交流。他也預告,未來兩年內將推進語言皮層植入研究,嘗試將腦訊號直接轉換為語音,幫助失語症患者重拾溝通能力。
隨著Neuralink技術日益成熟,從醫療輔助到AI融合的應用潛力日漸浮現,也讓人類與機器深層互動的未來輪廓,逐步從想像走向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