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履歷寄出之後音訊全無,是許多求職者都曾歷經的焦慮時刻。尤其正值畢業季,成千上萬的新鮮人一同湧入職場,熱門職缺平均一天會收到上百封履歷,人資常常只能「看前面幾封」,剩下的就直接被系統淹沒。
這對求職者來說是一種漫長而模糊的等待。你可能會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經歷太普通,還是HR根本沒看到?其實,在招募流程中,很多履歷的確連開都沒開就被刷掉,甚至只是透過平台預覽就跳過。
現在的求職市場,不只是學經歷的競爭,更是資訊戰。你的履歷有針對不同職缺微調嗎?還是每次都只是複製貼上?排版是否清晰、照片是否得體、是否有錯字,這些你以為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對HR來說卻是你是否值得進一步了解的重要依據。特別是畢業季,履歷不是比誰最優秀,而是比誰「最會呈現」。你不是在和沒經驗的人競爭,而是在和那些「更懂得表達經驗的人」較勁。
反覆投履歷,真的有用嗎?
許多人一看到履歷沒回音,就選擇對同一家公司再次投遞,有時甚至連續投兩三次同樣的內容。這樣做真的有用嗎?

根據多位HR的回應,答案是「反效果」。
重複投遞會讓人資懷疑你的判斷能力與穩定性,也可能覺得你沒有閱讀清楚職缺內容,只是亂槍打鳥。更嚴重的,還會被系統標記為「過度投遞者」,未來即使職缺符合,也可能不被優先考慮。一位科技業HR透露,曾有求職者針對同一個職缺在三天內投遞三次履歷,甚至沒有做任何修改。結果不但沒有增加機會,還直接被列入「不再聯絡名單」。
面試機會不是靠「多投幾封」堆出來的
很多人相信「投多一點總會中」,但實際上,比起數量,HR更看重「匹配度」與「專業度」。你與這份工作的連結在哪裡?是否真的理解職缺所需?履歷中是否提供足夠證據來證明你勝任這份職務?這些才是HR在3秒內決定要不要約你面試的關鍵。
也有HR建議,如果真的很想進入某家公司,不妨在履歷寄出後一週內,透過禮貌性的追蹤信件詢問進度,或表達你對職缺的期待。這種「有溫度」的互動,反而能在履歷海中增加你的辨識度。
延伸閱讀:屆畢業生夢想職業排行!「YouTuber」排第三,前兩名有滿滿黑歷史

停下來調整,比什麼都重要
求職過程難免碰壁,但別讓一次次無聲回應打亂了你原本的節奏。若履歷長期沒有進展,不妨請朋友幫你看一次排版、用詞或架構,甚至尋求專業建議。你也可以在這段時間補充作品集、證照,甚至重新定義自己的職涯目標,讓履歷不只是「簡單介紹自己」,而是「說服對方選你」的工具。
履歷投出去沒回應,是每個求職者都會面對的關卡。真正的解方,不在於拚命增加投遞數量,而是回過頭來檢查自己是否對準了目標、做好了準備。與其把希望寄託在一封封石沉大海的履歷上,不如集中火力、一次做到最好。當你願意多想一步,機會也會向你靠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