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Threads上線那幾天,幾乎所有 IG 限動都是「已加入」,一瞬間彷彿全世界都搬了家。但過了幾週,很多帳號就靜悄悄沉寂了,小編發現「不是不好玩,而是大家搞不懂怎麼玩。」
沒想到,一年過去,還留在 Threads 的人,玩得反而越來越開心。他們不是品牌方、不是專業創作者,更不是發文計畫表的奴隸,他們只是想講話。
在 Threads 上,不說人設,只說人話
跟其他社群不同,Threads從一開始就不是要「經營」的,沒有演算法壓力、沒有追蹤門檻、也沒人強迫你要用圖說服世界你過得多好。你可以上傳一張模糊健身照,配上一句:「今天肩推炸裂」;你也可以什麼圖都不放直接碎念:「今天上班被氣死,但我忍住沒辭職。」
在 IG上你可能要想hashtag,在Threads上你只需要誠實,結果意外地,這種誠實的碎唸比精緻圖文更容易獲得回應。有趣的是,Threads反而讓我們重新學會了「講話」這件事——不是自我推銷,而是真正在說話。
3種新行為,正在 Threads 發生
第1是「公開限動化」,很多人開始把原本只會寫在 IG 限時動態的心情,發在 Threads上,因為這裡沒那麼多熟人盯場、也沒有演算法評分,反正說出來就好。
第2是「聊天室化」,Threads的互動不像留言區,更像即時聊天!你發一句廢話有人接,於是話題就展開了,沒人管你的粉絲數,大家只在意好不好笑、感不感同身受。
第3是「輕內容測試場」,不少創作者、設計師、媒體人已悄悄把 Threads 當作 idea sandbox,把IG發不了的草稿、碎念、草圖全丟上來,反而意外圈粉。

Threads 不一定火,但它好用,還很好聊天
Threads不是病毒式爆紅的平台,但它低門檻、低壓力、低人設要求,這3個「低」,組合起來反而造就了一個讓年輕人願意待著的空間。不像IG的「我要讓別人羨慕」,Threads比較像「我想有人懂我」。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把Threads當成「下班後的聊天室」,用來抒發情緒、亂講廢話、或找同溫層取暖,這裡沒那麼多演,也沒那麼多預設劇本。
我們不缺社群平台,我們缺一個能說實話的地方
你說Threads是下一個X(Twitter)嗎?不一定。你說它會取代IG嗎?更不可能。但它提供了一個不需要拚讚、不需要剪片、不需要開濾鏡的空間,這件事對很多人來說就夠了。
社群不該只剩「推播內容」,而是讓人說出「推心置腹」,也許未來的平台會一直變,但我們會記得Threads曾讓我們重新喜歡講話、講幹話、講真話。如果這不是社群最純粹的意義,那什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