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理/彭曉薇 採訪諮詢/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所)教授陳慶和 資料來源/陳慶和(2014),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通識課程「環境保護概論」教材。(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所) 鄭伉妙、劉几鳳、楊捷婷、郭士鋒、單乃囿同學協助資料蒐集及文章之彙整。)
懸浮微粒充斥在日常生活中,卻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然而你知道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及環境汙染,對於媽媽寶寶有多大的影響呢?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所)教授陳慶和將為你解析。
懸浮微粒是什麼?
根據美國環保署(USEPA)與國內環保署的定義,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s,PM 2.5 、PM 10 )是指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質,容易被人體吸入並且深入人體肺部,如該粒子附著其他汙染物,則會對人體產生更大的危害,且來源四面八方,因此無論室內室外都要多加注意,而人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處於住家、辦公室或其他建築物等室內環境中,因此針對居家環境及室內公共場所的懸浮微粒必須特別小心。
對人體器官影響
陳慶和教授說明,相關研究指出,PM 2.5 對於人體器官影響,可分為呼吸道系統、心血管系統、血液系統與生殖系統四部分,PM 2.5 可溶性部分會直接進入血液,在肺泡中PM 2.5 不可溶性的部分,累積後將會引起呼吸道系統的肺炎;PM 2.5 會嚴重刺激心血管系統中心臟與控制心肌的自主神經;引起血液毒性與血液凝固功能等血液系統異常,並且觸發心臟疾病;若暴露於附著不同汙染物質的PM 2.5 ,如重金屬、多環芳香烴等,會引發胎盤血液毒性,還會直接對胎兒有害,如胎兒發育遲緩、體重不足,尤其是在懷孕第一個月時期,影響更為嚴重。
對胎兒發育影響
陳慶和教授表示,根據研究數據顯示,空汙暴露對胎兒發育的影響可能是深遠的,因為子宮內發育遲緩在成年後會增加心臟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而懸浮微粒及其所附著的部分化學物質,也是環境因素中造成先天畸形的致畸原之一。
由於胎兒接受從母體富有養分和氧氣的血液,然而相關研究證實懸浮微粒(PM 2.5 )會經由循環系統,隨著血液到達懷孕者身體各處,並且穿過胎盤屏障,經擴散作用、膜泡傳輸等作用輸送到胎兒體內,並且透過心血管的氧化壓力、發炎反應、凝血功能、內皮功能和血流動力學等機制反映,而導致胎兒低出生體重、早產、子宮內發育遲緩等影響。
※原文刊載於2018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2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