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做完月子準備重返職場,母乳該怎麼處理呢?搞懂這2大母乳須知,讓寶寶吃飽又輕鬆!

16 Apr, 2018

文/洪郁鈞‧黃鈺倫  採訪諮詢/禾馨民權婦幼診所護理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黃致琤‧台中樂恩診所小兒科醫師暨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簡世華(依內文出現順序排列)

  

 

只要乳房有脹奶感受,就以手擠奶的方式擠出,少量多次方能持續刺激泌乳,使母奶充沛。而對於寶寶,產後第6天開始,每日持續有6包重尿布,就表示有喝到足夠奶水。

 

 

不憋奶●更豐沛

產後產假結束,準備返回職場,除了備妥吸奶器與儲存容器之外,了解職場哺乳權益也很重要,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寶寶2歲之前,若有集乳或哺乳的需求,除規定的休息時間外,雇主應提供每日60分鐘的集乳/哺乳時間,若有加班需求,當工時延長1小時以上時,雇主需再給予30分鐘的集乳時間。產後約3~7天,是建立穩定奶量的黃金期,此階段媽咪體內的泌乳激素也會從高點逐漸回復至平穩階段,坐月子期間,建議媽媽儘量親餵寶寶,啟動先天自然的泌乳機制,同時提供身體記憶該經驗,待將近回職場前,再逐步開始使用吸乳器。

 

 

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雖然每日有60分鐘的集乳時間,但泌乳機制的運作,其實不適合定時定量,因此鼓勵媽咪除了將60分鐘的集乳時間分成一天兩次之外,只要乳房有脹奶感受,就以手擠奶的方式,用5~10分鐘擠出部分奶水或引發一次奶陣,如此較能順應泌乳機制的運作、讓產量持續豐沛,也能避免脹奶太久而使FIL物質反饋給大腦錯誤訊息,進而抑制泌乳。手擠奶擠出的奶水如果來不及或不便儲存,捨棄時媽咪無需心疼,因為少量多次才是持續刺激泌乳的必要行為,若因為捨不得而憋奶,反而會讓泌乳量減少,或是容易因脹奶太久而造成乳房不適。

 

追奶●持續少量多次

「累積久一點再擠,產量更多」是哺乳媽媽常見的迷思,其實,感受到脹奶後,若持續未將奶水移出,待乳房逐漸出現脹痛感、奶水流出不暢時,就可能引發乳腺管阻塞,並可能出現硬塊與疼痛,因此少量多次不只協助泌乳順利,也能保護媽咪遠離乳腺炎。職場媽媽受制於工作壓力與時間壓力,返回工作崗位時,可能會發現奶水產量減少,此時若要追回奶量,除了儘量讓自己心情放鬆之外,持續保持少量多次的擠奶模式,即便每次只有5~10分鐘(引發奶陣後,奶水流出速度降低即停止),1周內應該就可逐漸提高泌乳量。

 

 

親餵讓育兒更簡單

如果能夠選擇,依寶寶需求親餵母乳是最能達成母嬰之間供需平衡的方式,即直接透過寶寶的吸吮行為,讓母體自動調節奶水供應量;當寶寶需求增加、哺餵次數與吸吮量增加,母奶的分泌會在2~3天內提升,反之,當副食品加入寶寶的飲食中使喝奶量減少,泌乳回饋性抑制物即會協助身體調節母乳的供應量。哺乳時親子之間肌膚接觸的親密感,不但有助寶寶建立安全感,來自乳房的溫暖觸覺,以及乳頭釋出費洛蒙的嗅覺刺激,也有益於寶寶情緒的穩定與生理發展的成熟,鼓勵職場媽媽回到家還是能以親餵方式哺餵寶寶。

 

 

 

※原文刊載於2018年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4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