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眉毛稀疏在韓國反而吃香?解析東方各國美人的臉部特徵,原來日本「美人」和「美女」的標準不一樣?

06 Jun, 2018

作者:野島剛

  

 

在一次朋友聚餐中,大家談起了「美人」和「美女」的話題。

在日語裡,容姿嬌美的女性既可叫做「美人」,也可稱為「美女」。一名中年男子所說的一句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我喜歡美人,不喜歡美女。」

一位年輕的女孩說:「有人說我是美人,但沒人說我是美女。」於是我問道:「美人和美女不是同樣的意思嗎?」答案似乎並非如此。把大家的意見匯總一下,就是美人是一個大類別,美女也包含在其中,兩者並非對等關係。世人腦海中的「美女」,一般是指那些像模特兒一樣極具風度、稜角分明的女性。「可愛」也在美人範圍內,可是和「美女」意思相對;女性能被分為「可愛型」和「美女型」,男性也對兩者各有所好。

日語裡形容女性魅力的詞語真是多到不勝枚舉:美女、美人、麗人、佳人、漂亮、美貌、傾國、容姿端麗,等等。

說起日本的美人,就會想到美人的兩大產地—秋田和京都。來自這裡的美人被稱為「秋田美人」和「京美人」。在日本社會中,這兩大「品牌」擁有極高的地位。兩地美人的共同點是膚色白皙,但有種說法認為。秋田的美人靠天生,京都的美人靠打扮。

我曾問過一位生於秋田的女性:「作為秋田美人的感受如何」,得到的回答是:「我雖然相貌平平,但每當提到自己是秋田人,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後退一步,把我高看一等。這讓我有些過意不去。」

 

在日本的歷史中,「第一美女」就是有秋田、京都的背景的。生於平安時代的詩人小野小町,她的一生被謎團包圍,據說她生於秋田,十幾歲的時候來到了京都。雖然最初身分卑微,但後來受到天皇寵愛,地位也是扶搖直上,也留下很多日式詩「和歌」。

另外,日本人腦海中的中國美人形象無論如何要屬楊貴妃了。她的故事在日本家喻戶曉,但我也常聽人議論說:「以當今的審美標準來看,楊貴妃算不上是美人。」

原因在於,唐代美人圖中描繪的女性都是面龐飽滿、身材豐腴、眼睛細長,與現代美女的形象相差甚遠。收藏於臺北故宮中的唐三彩仕女像也大多都體態豐滿。今天,即使她坐在身邊,我大概也不會動心。同樣,日本平安時代的美女也絕非現代意義上的美人。

然而,中日兩國的美女觀在不斷接近,明治時代以來已十分相似。說到被中國美人深深吸引的日本人,明治、大正、昭和時代的大文豪芥川龍之介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

當時芥川龍之介作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的臨時海外觀察員,於一九二一年春被派往中國。他從東京出發,經由九州門司來到上海,用四個月時間遍遊中國大陸。上海、杭州、蘇州、揚州、南京、九江、武漢、洛陽、鄭州、北京、大同、天津、瀋陽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回國之後,芥川寫了本書,名叫《南國美人論》,記載了自己在酒樓、妓院接觸到的女性,以及對她們的感想。

例如,名為「時鴻」的女子「帶有淳樸的田園氣息」,「洛娥」是「薄命美人」,「花寶玉」是「大家閨秀」。芥川對這些女性的美麗充滿讚美之情。

當被中國朋友問到中國美人哪裡最好看時,芥川回答說:「我覺得耳朵最好看。」

戴著耳環的耳朵所散發的魅力,是當時的日本女性所不具備的,這對芥川富有藝術氣質的感性帶來很大衝擊。

中國古代的美人圖的確與當今的審美有很大不同。在唐代,美人的標準是「體態豐腴,豐乳肥臀」,指的是胸部與臀部豐滿的女性。據說,唐代還流行穿領口較大、能夠袒露豐滿胸部的服裝。

但是,美人的標準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到了宋代,流行起「身輕如燕、身姿窈窕」的說法,像燕子一般體態輕盈的女性開始受到追捧。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的楚國,當時人喜愛腰細的女子,這種細腰被稱為「楊柳腰」。由此可見,宋代的審美是一種復古。然而,姑且不論腰細與否,豐滿的臀部似乎在任何時代都受歡迎,因為它具有人丁興旺的良好寓意。

小說《金瓶梅》中是這樣描寫美女潘金蓮的:「但見他黑鬒鬒賽鴉鴒的鬢兒,翠彎彎的新月的眉兒,香噴噴櫻桃口兒,直隆隆瓊瑤鼻兒,粉濃濃紅豔腮兒,嬌滴滴銀盆臉兒,輕嫋嫋花朵身兒,玉纖纖蔥枝手兒,一撚撚楊柳腰兒,軟濃濃粉白肚兒,窄星星尖翹腳兒,肉奶奶胸兒,白生生腿兒。」

 

實際上,每個國家對美人的定義都不相同。中國美人眉毛細長上翹,眼角上揚,額頭寬廣,鼻子略低,唇厚而小;日本美人眉毛短而濃,眼睛大而長,髮際線較低,鼻子修長,唇薄而長;韓國美人臉龐較長,眉毛短而稀疏,眼睛細小,額頭緊湊,唇薄而小......這就是各國美人的大致特徵。即使只在東亞,各國對美人的定義都有如此大的差距,從全球範圍來看,關於美人自然沒有一個普遍的價值觀了。

另外,美人的評定標準自然會隨著時代發生變化。每個時代都有美人存在,例如特洛伊戰爭中的海倫、埃及的克麗奧佩脫拉(埃及豔后)、中國的楊貴妃等,而且每個時代的著名美人往往會影響到歷史事件。生為美人的確有很多好處,但是「紅顏薄命」,美人常常會成為男人爭奪、女人嫉妒的對象,往往最終以悲劇收場。

美人(美女)似乎是一個永遠也談不完的話題,女性的美麗是人人都關心的事。在那場聚餐中,大家一直沒完沒了地討論美人的定義,直至深夜散去仍意猶未盡。

 

 

往下看更多《原來,這才是日本》相關文章

 

 

臺灣便當真的比日本美味嗎?

日本過的是新曆年,所以每到了歲末年初的過年期間,多家電視臺會停播一些固定節目,一齊播放所謂的「特別節目」。近年來,日本的電視臺因為廣告收益銳減或是觀眾流向網路等因素,在財務上陷入困境,所以花上大手筆的製作費到國外出外景的節目也大幅減少。然而,唯有年底的特別節目,電視臺會推出一些到國外拍攝的外景節目來提升收視率。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明顯的是有很多節目紛紛到臺灣出外景,可見這幾年在日本掀起的臺灣風潮方興未艾,依舊吸引許多日本民眾注意,甚至聽說只要標題出現「臺灣」,收視率就會增加,反倒是以往熱門的韓國、香港和中國的外景節目幾乎都不見蹤影了。

其中東京電視臺的節目《未來世紀ZIPANGU》介紹了到臺灣展店的日本便當店。雖然這家便當店引進了日式的便當風格,銷售成績卻停滯不前,令人傷透腦筋。大部分的日本料理在臺灣都非常受歡迎,像是拉麵、炸豬排、天婦羅、日式燒肉、日式漢堡等,幾乎都是大排長龍,或是在臺灣邁向穩定成長的階段。但是,唯獨便當這一項,遲遲無法勝過臺灣當地的便當業者。

本來,日文裡的「弁当」一詞,語源是來自中國南宋時期的「便當」,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之後隨著時代變遷,逐漸轉變為方便用膳的意思。

 

臺灣的便當文化是在日治時代傳入的,今日大家熟悉的臺式便當是配合臺灣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改良而成的。包括我自己也非常喜歡臺灣的「排骨便當」和「雞腿便當」,尤其每次搭乘臺灣高鐵時,都很期待買「臺鐵便當」(抱歉,不是高鐵便當)上車享用的時刻。

要說臺灣便當哪裡好吃的話,就是主菜分量大,配菜也不遜色,重點是溫熱食用。以日本人的觀點來看,很羨慕臺灣便當的「主菜豪華主義」。像日本具代表性的「幕之內便當」,大概有十樣不同的配菜,菜色多但分量少,並沒有特別以哪一樣作為主菜,每次吃完總覺得不過癮。雖然在日本也有像鰻魚便當這樣有主菜的便當,但往往只有放蒲燒鰻魚和醃漬物,卻沒有任何誘人的配菜。就這一點看來,臺灣便當除了雞腿、滷排骨、爌肉等主菜之外,還有青菜、滷蛋、醃漬品等豐盛的配菜相伴,不論味道或分量皆令人非常滿意。

 

仔細想想,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可以窺見不同國家或是民族的美學意識和氛圍。日本的便當很注重外觀,喜歡整齊排列,這方面反映了日本人一板一眼的國民性格。好不好吃當然很重要,但是同樣地在配色或是菜色數量等細節上也很重視。換言之,就是日本便當比較傾向形式主義。

另一方面,雖然臺灣的便當文化是源自日本,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分量要夠」或者「以好吃決勝負,外觀是其次」,傳達出臺灣人偏向實用主義的價值觀,與日本的形式主義形成對比。

要說臺灣便當的特色,像是自由發揮度高、大膽創新、追求美味等特點尤其打動日本人的心。最近,日本的百貨公司地下街等地方,只要一推出臺灣便當的限定販賣活動,就立即被搶購一空。來自日本的「摩斯漢堡」、「一蘭」、「一風堂」等知名的飲食連鎖店來臺展店,大受歡迎。如果臺灣賣珍珠奶茶的「50嵐」或「永和豆漿」等連鎖餐飲店到日本展店的話,應該也會相當成功,其中我最看好的就是「臺鐵便當」,有朝一日進軍日本的話,想必會在日本掀起便當革命吧。

 

內容由 時報出版《原來,這才是日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