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嚮往浪漫的夢幻外國婚禮?先好好存錢吧!各種開銷絕對花到妳手抖,光餐廳就貴又吃不飽?

02 Aug, 2018

作者:Dr. Phobee

  

 

「能夠愛與被愛,就足夠了,別奢求更多。」──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單膝跪下,鑽戒高舉,開囗問「妳願不願意嫁給我」,偶像劇常見的戲碼,實則是發生在美國各地的日常。進行一個「向女友求婚」的動作,不只是多金暖男才有的特例,而是美國男人婚前必做事項,若不悉心安排一個浪漫、充滿驚喜的求婚儀式,就會被定位為不用心的傢伙。但女孩也別太得意,根據美國文化中不成文的規定,男生的義務基本上就到求婚(等同於訂下婚約)為止,接下來的婚禮大小細節和費用等,統統會交由準新娘籌畫。臺灣的習俗是男方負責婚禮、甚至禮金禮品,女方負責訂婚,在美國卻是相反。以前常說生女兒是賠錢貨,若在美國舉辦婚禮,可能比臺灣還更符合這個說法。

 

美國婚禮貴山山

美國婚禮沒有大聘小聘,儀式相對簡單,只要新人當著牧師或見證人的面交換誓詞,許諾生老病死都緊緊相依,互訴「我願意」後便禮成奏樂。宴席也不用請不熟的政治人物站臺,而是請伴娘伴郎或知心好友致詞,與賓客分享新人的糗事和趣事。

美國婚禮氣氛溫馨、簡單隆重,但辦起來可一點也不便宜。根據婚禮網站「the knot」的資料顯示,在美國辦一場婚禮平均要價三萬五千美元(約臺幣一○六萬元),而且價碼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如果辦在物價、房價都頗貴的加州,三、四萬只能得到一個有點寒酸的婚禮,可能直接在住家後院擺張桌子,塑膠餐盤加塑膠杯,買好市多的食物來宴客。若要找家飯店坐下來好好吃頓飯的婚禮,幾乎都是六、七萬美元起跳。因此為了辦一場夢想中的婚禮而去向銀行借貸、分期償還的大有人在。

想當然耳,只要和婚禮沾上邊的任何產業統統都雞犬升天,新人也會乖乖買單。美國的婚宴菜色通常只有前菜沙拉、主菜外加甜點,平常在高級飯店裡享用三道式料理,五十到六十美元已經綽綽有餘,但只要冠上「婚禮」二字,價格絕對是一百二到一百五起跳,而且場地費通常已占走開銷的一半,在燈光美氣氛佳的餐廳內,想吃飽很難,和臺灣十道菜山珍海味全包的豐富菜色完全不能比。

 

喜歡故事自然風結婚照

美國人拍婚紗照與臺灣新娘一定要瞳孔放大片、頭髮吹得老硬,拍完後大力修片那種大費周章的隆重婚紗照風格不同,在美國拍婚紗相對隨興,新人只會準備一到兩套像樣的衣服到選擇的地點拍攝,通常都會選對新人有意義的地方,如第一次約會的公園、第一次吃飯的餐廳,求婚的地點等。我和老公C的訂婚照則選擇在紐約的各大地標,做為我們在這個大蘋果交往、訂婚的紀念,現在回頭看照片,也會勾起許多故事。

而婚禮當天的攝影,對美國人來說更為重要,畢竟是親友齊聚送上祝福的珍貴時刻,美國婚攝不只幫拍攝新人和親友輪番坐在椅子上面大合照而已,會紀錄婚戒、婚紗、婚禮場景等各個細節,近年來更流行故事的呈現手法,新人擺pose微笑或在紅毯上熱吻不再是婚攝的唯一焦點,而是捕捉在婚禮中發生的各種有趣畫面,像是偷挖鼻孔的花童、賓客熱歌勁舞的空拍照、好姐妹致詞時熱淚盈眶的模樣等,拚湊出充滿故事性的可貴回憶。如此說來,選擇婚禮攝影比婚紗照攝影重要太多,好的婚禮攝影師檔期可能半年前就會被訂走,價格自然也不斐,兩千起跳為陽春款,豪華款則至少五千起跳。

我與老公C的訂婚照拍攝地點,就是在大蘋果交往的各個角落。

 

新人才是主角

臺灣婚禮習俗繁多,有時辦到最後都會覺得婚禮是以家人為主,但在美國,婚禮主角絕對是繞著新人打轉。首先,營造出一個色調和諧的婚禮,是稱職的美國新娘的職責,不同於臺灣婚禮大都以大紅、金色、粉色為主色調,美國婚宴布置並沒有限定顏色,而是新娘挑選最愛的一到兩個顏色做為主色,上至伴娘服,下至桌椅、甚至捧花、蛋糕擺飾,都會以主色調精心搭配。當天穿的婚紗也沒有租借習慣,新娘會親自購買,材質好的婚紗通常需三千到四千美元,因此大部分新娘會一件婚紗穿到底。伴娘禮服則會搭配新娘選擇的主色,而且根據習俗,女賓客也要避穿白色,好襯托出主角新娘的白紗。

如果新人剛好是你的死黨,而你被欽點為伴娘伴郎,那麼你最好準備存錢來支付一大筆開銷了。伴郎需負責籌辦新郎的告別單身派對(Bachelor/Bachelorette Party),像電影《醉後大丈夫(The Hangover)》那樣一群男人到賭城狂歡,或選在某個酒吧瘋狂一晚;而女生則舉辦「Bridal Shower」,找來新娘欽點的女性友人或親戚,一起喝喝假掰的下午茶,新娘會當著大家的面拆大家送的一件件性感內衣。這活動最主要的宗旨就是讓新郎、新娘爽,費用則全部由伴郎伴娘團買單。依照禮儀,新人也會準備小禮物回饋死黨,雖然價值往往遠低於伴郎伴娘的「付出」。

我與C的婚禮選擇了我喜歡的紫色。

 

美式婚禮都會選用一個主色調。

 

五花八門、不同文化的美麗結合

美國沒有謝親恩、迎娶的儀式,但整場婚禮最感動我的,絕對是父親牽著女兒的手走上紅毯,將新娘交給新郎的那一瞬間;晚宴開場前,新人跳完第一支舞後,新娘便會和爸爸接著跳第二支舞。無論參加哪一場婚禮,總會看到老淚縱橫的爸爸牽著依依不捨的女兒,深刻的感情在那一刻表露無遺。

我看過的婚禮五花八門,有溫馨感人的小婚禮、有碧海藍天的海灘婚禮、也有經濟實惠的海島型婚禮。許多美國新移民結婚時,也會加入自己原生國家的文化。我有一對朋友是港人第二代配印度裔第二代,因此他們的婚禮菜色就出現印度咖哩和大餅,搭配生猛蒜蓉大龍蝦和白飯的有趣結合。

不過最瘋狂的大概是我的牙醫系朋友小陶了,為了辦一場盛大風光的婚禮,小陶從牙醫系畢業後,便和男友開始全年無休的瘋狂工作存錢,再向銀行借貸了三、四萬美元,終於在兩年後備好資金。我特別從紐約飛去舊金山參加,當天小陶換了兩套Vera Wang的婚紗,外加一套越南傳統新娘服,腳踏Jimmy Choo的婚鞋。現場用玫瑰鮮花打造了一片花牆背景,端上烤鴨、明蝦、龍蝦、鮮魚等八、九道豪華菜餚,更請來專業歌手獻唱。這場婚禮不只排場到位,新人也和賓客一起跳舞狂歡,聯合把新郎灌醉,可說是我畢生參加最過癮的一場婚禮了。至於價錢呢?──破了美金六位數。

想辦一場美式婚禮嗎?從現在起,開始存錢吧!

 

 

往下看更多《美國人的真正生活》相關文章

 

 

【和美國人聊天不冷場】

「良善的人從心中所存的良善發出良善,邪惡的人從心中所存的邪惡發出邪惡;因為心中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路加福音》6:45

美國人真的很愛跟人聊天,無論是派對上的帥哥、想要搭訕的辣妹、坐隔壁的同學、第一次見面的表妹……只要聽力不差,勇於大方發聲,融入美國人社交圈的第一步便是克服尷尬,從聊天開始。

 

記得先問好,天氣很好聊

在美國與人見了面,先禮貌的問好絕對沒錯。像在臺灣一進早餐店,劈頭就跟老闆娘說:「老闆娘,我要蘿蔔糕加蛋和一個大冰奶。」對美國人來說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小時候在英語課本裡學到的how are you doing,隨興版本的how’s it going、西岸版本的what’s up等,無論選哪一個開場白,都一定要問好。

 

問好只是一種制式的問候,大家也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最近剛跟女朋友分手很賭爛又厭世、或愛上不該愛的人整日茶不思飯不想,所以通常對方也會回fine、good、not bad等肯定的答案,若對方回答so-so、hanging in there,可能表示最近心情比較負面。但真的沒人想知道你到底好不好,不用太認真作答,如果忽然跟他掏心掏肺,反而會把人嚇壞,覺得你是怪胎。

 

你好我好大家好之後,接著來到閒聊階段,通常最安全的話題大概是天氣。雖說美國大部分的工作都不靠天吃飯,但大家都很愛聊天氣。只要遇到下雪、下雨就唉聲嘆氣,晴空萬里都無比開心,幾乎每個人都喜歡針對天氣聊上一兩句。臺灣雖然天氣變化也很大,卻似乎沒有很熱衷這個話題,可能是在美國生活,很容易被天氣影響作息,只要外面颳風下雨就不想去看醫生,尤其在洛杉磯,飄個小雨交通絕對大塞車。

 

 

聊週末計畫,了解對方興趣

美國有很重要的三大國定假日:感恩節、聖誕節和新年,在這三大節日裡,家庭通常會團圓在一起,朋友也會聚餐。所以臨近節日時,挑起節日是否有特殊安排或計畫的話題,通常會得到善意回應,畢竟誰不愛聊假期計畫呢?哪怕只是在沙發上看影集耍廢,也好過上班看老闆的臭臉。

 

美國人和臺灣人一樣大多是週休二日,不過在大城市,週休二日不一定是休六日,也可能是固定休二四或一三,全看班表制定。美國人非常在乎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重視下班後的生活品質,因此週休就是工作之餘的小確幸,除了華爾街或醫生值班、某些特別操的公司,大多數人假日都會精心安排,舉凡帶寵物去爬山、去健身房、公園騎腳踏車、打牙祭、小酌兩杯……只要問起平日的休閒嗜好,他們都很願意侃侃而談。藉由他們的回答,也可打聽出對方的嗜好和興趣,進而延伸出更多聊天話題。

 

騎腳踏車是美國人熱愛的週末休閒之一

 

支持同個球隊,立刻變麻吉

美國人對運動也不是普通的著迷!其程度和臺灣人對選舉的政治狂熱大概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美國,無論籃球、美式足球或棒球都相當興盛,一年四季都有各種球類賽事,還有在臺灣較不熱門的高爾夫球或網球比賽。大家可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甚至不同的政治立場,但只要支持同一球隊,絕對立馬從陌生人變麻吉!

 

在五花八門的運動賽事中,美國人最為之瘋狂的當屬美式足球了,從秋季開打一直到二月的「超級盃(Super Bowl)」,不同隊伍之間的捉對廝殺都會引起強烈的關注和討論,甚至還會開賭盤小賭兩把。即便平時沒有在看球類運動的人,超級盃開打那天還是會聚集某個親戚朋友家吃炸雞、披薩和洋芋片(看球賽搭配的定番食物就是越油膩越好,養生、卡路里統統閃邊去),感受全民瘋狂的熱鬧氣氛。

 

看超級盃要為哪隊加油呢?這對美國人來說可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並非光看你住在哪一個州就替誰加油這麼簡單,而是必須追溯到很久遠的歷史淵源。例如:「小豬隊和小羊隊在爭奪超級盃的寶座,雖說這兩隊都不屬於我現在所住的城市,但小豬隊在二十年前曾把我家鄉的球隊打敗,害我們不能晉級,所以我要支持小羊隊!」這理由夠複雜牽扯了吧!所以想更融入美國人的運動喜好,最好還得熟知近幾年的美式足球史,包括各個球隊的明星球員,或者他們在哪一年因為傳了哪一球而打敗哪一隊等鉅細靡遺的歷史,夠你們津津有味得聊上三天三夜了。

 

紐約拿下超級盃冠軍那年,我的紐約朋友們開心的舉辦慶祝派對。

 

 

聊新聞政治要小心

美國雖是一個國家,但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文化跟關心的議題,只要在這裡待一段時間,關注地方時事後,就會慢慢摸索出頭緒。有次我和老公C去爬山,爬了幾個小時後來到優勝美地的瀑布頂端,看到一群登山客正在休息,一邊讚嘆這裡好漂亮,一邊說腿好酸、給我吃個餅乾不然我快餓扁了,這種不耗費腦細胞的話題。不過其中卻有三個來自紐約曼哈頓的大男孩,面對壯麗的大山大水,居然在熱烈討論股市動態和資金流動的問題。

 

我在不同的工作地點也會「因地制宜」,和洛杉磯病患就聊某個明星的八卦;在舊金山就和病患聊正夯的有機餐廳或創業等話題。至於敏感的政治問題,就要提前做點功課了。在洛杉磯,如果你高喊「川普萬歲」,一定會被當眾白眼,反倒是消遣或痛批當今總統,往往可以很快跟當地人搭起友誼的橋樑。

 

 

 

內容由 時報出版《美國人的真正生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