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收納才是害家事變麻煩的元凶

17 Oct, 2018

作者:山下英子 譯者:鍾雅茜

  

 

現在我們來一一檢視過往對於家事「應該這麼做」、「那樣做才對」的刻板想法,因為這些刻板想法,正是害家事變得麻煩又辛苦的元凶。

首先是「收納」。

當東西收納完成後,是不是覺得原本散亂的房間好像整理好了呢?

你是否曾經試著分類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後放到收納用品中呢?

我能斬釘截鐵地告訴大家,「收納」並不能解決問題。接下來,我以某家庭的例子來舉證,說明「收納」究竟會令家事變得多麼辛苦。

這是在雜誌的某次企劃—「斷捨離的Before・After」中前往拜訪某戶人家發生的事。家庭成員是一對三十幾歲的夫婦,育有五位子女,最小的老么還只是個小嬰兒。讓人不禁佩服他們如此努力生活。

採購生活必需品是他們花費時間與精力最多的第一順位。為了避免孩子餓著肚子,得趕快準備三餐;還必須備有大量衣服,玩具跟讀書用品也需要不斷換新。

在這樣的生活中,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收拾東西。結果我看到的情景是,喜歡下廚跟招待客人的媽媽,站在被食材擠滿的大型冰箱跟餐桌中間努力地煮飯。她從堆滿廚具的櫃子中俐落地拿出鍋具跟碗盤。在收納櫃的門前,特大容量的調味料(這是問題點之一)直接放在廚房地板上(這也是一個大問題),導致收納櫃的門無法打開。

另外,就算把冰箱門整個打開,眼前也只能看到最外圍的食材,不知道深處到底放著什麼東西。結果為了確保冰箱裡有需要的食材可料理,她總是重複採買一樣的食材。

 

名為儲藏室,實際上卻是「垃圾場」

雖然各房間皆配有收納空間,但每一處都塞滿了東西,擠不進去的物品就散亂地放在地上。像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

這時我們要從最近的東西開始「捨棄」。

也就是名為儲藏室的「垃圾場」。位在樓梯下方、不到半坪的空間裡,塞滿了被淘汰的舊玩具、媽媽的手工藝品、爸爸的休閒物品跟露營器具等等,你家也有類似的空間嗎?

通常,廚餘跟廢紙等可以在規定的日子拿去回收,比較不會累積。但是要處理體積稍大的東西可就麻煩多了,比如有特殊規定的丟棄方式,或者必須聯絡清潔隊約定時間。這種時候,二十四小時隨時開放、距離近又便利的「垃圾場」就粉墨登場了。

不過,問題在於原本的儲藏室裡也會混雜著必要物品,所以必須先花費勞力、時間與精力展開一場挖掘工程。等到雜物被搬到儲藏室後,就會感覺客廳騰出了空間,讓人產生「算是整理好了」的錯覺,家裡看起來也不再像垃圾屋。

另外,為了營造「溫馨小屋」的感覺,牆壁跟櫃子上可能會擺著或吊著可愛飾品,不過這些「漂亮飾品」卻布滿灰塵。這也難怪,因為屋主沒有辦法清理,他們並沒有多餘的勞力、時間與精力,將擺飾一個個拿起來「清掃、擦拭、刷洗」。

他們沒有發現自己試圖用「收納」來解決問題,卻反而讓問題越滾越大。

在第5頁我曾提到,「物品等同於勞力、時間、空間」。我們現在就從物主對物品的「意識面」來切入分析。

 

「想丟卻又丟不掉」的原因是什麼?

從下頁的圖表來看,三者之中占最多比例的是遺忘之物。「遺忘之物」指的是自己早已忘記其存在,完全想不起來的東西。人對於眼睛未見的東西容易忘記,可是這些「遺忘之物」卻霸占了我們的空間、時間,而且還耗費精力。

「執著之物」是指雖然腦海中有印象,但無法丟掉的東西,也就是很多人掛在嘴上的「想丟卻又丟不掉」的物品,通常是一些充滿回憶或親手製作的東西。即使如此,當事人也不是特別寶貝它,只是延緩決定要不要丟棄它們的時間。換句話說,就是「不需要・不適用・不喜歡之物」。

相對地,「需要・合適・喜歡之物」則是明白其價值並且符合自己需求與感覺的物品。也就是說C才是應該留下來的部分。

你並不會覺得它「費時」,而是「願意花時間」、「想傾注時間」給它的東西。

你並不會覺得它「占位子」,而是「願意騰出空間」給它的東西。

你並不會覺得它「費事」,而是「願意多花心思、想維護品質」的東西。

這是完全不同的心態。

很遺憾地,我們對「遺忘之物」和「執著之物」早已沒有感情了。但對於「需要・合適・喜歡之物」卻仍充滿喜愛,在使用者和物品之間會維持著一層舒服的關係。

不過大家要記得,這三種分類會隨著時間改變。「需要・合適・喜歡之物」也會變成「遺忘之物」或是「執著之物」,這其中充滿了變化因素。

 

藉由分類得到滿足的「標籤分類收納術」

我以前也曾嘗試過「收納術」。

首先,我採取的行動是去購買收納用品。

把雜物放入收納用品之後,東西會暫時從視野中消失。

接著,我便遺忘了東西的存在。

換言之,收納就如同把東西收起來,然後對它見死不救。嚴格說來,收納才是害東西變成「遺忘之物」的催化劑。而不斷增加的收納用品,甚至會逐漸蠶食鯨吞你所處的空間。

擅長「收納術」的老師會教大家用標籤來分類的技巧。做法是先區隔空間,然後貼上標籤貼紙。這件事最初就很費工夫,而且一旦開始貼標籤分類,就會把「全部物品分類完成」視為最大目標。

雜誌上刊載著漂亮的收納空間、櫃子上整齊擺放著色彩繽紛的調味料、多功能系統書櫃、分類整理的備用文具……。看著這些畫面,有些人應該會覺得「我絕對辦不到」吧?

會這麼想也無可厚非。因為能夠每天完成高難度「收納」的人,才有辦法維持那種狀態。也就是說,那只有專業人士能夠辦到,因為這是他們的專業,所以做得到。可是對平常就很忙的我們而言,難度實在太高了,簡直就像是叫不常慢跑的人去跑馬拉松一樣。總之,我想說的是—

收納需要時間。

收納需要空間。

收納需要勞力。

 

管理物品是一件高難度的事,因為難以管理導致無法維護,當然就會變成灰塵的溫床。我建議大家還是放棄那些難以管理的事吧!

我想表達的重點是,絕對不要持有多到需要用標籤分類收納的物品。歸根究柢,將使用完畢的物品放回貼標籤的位置,這本身就是個錯誤的想法。只要沒有過多的物品,不管東西收在哪裡都能一目瞭然,這就是斷捨離。

人是一種非常想省事、想一下子就解決問題的生物,只要分析人的心理,就能明白「收納術」只是一種天真的想法。「雜亂」的問題,早已不能靠整頓、收納做為解決良策。

真正有意義的整理收納,是在這之前要先—

 

‧減少物品。

‧篩選需要的物品。

‧嚴選喜愛的物品。

 

意即斷捨離是必要的。若物品經過精挑細選,留下最適當的數量,那麼即使東西四處散亂,也能輕易地恢復原狀。

 

需要斷捨離的東西

□ 使用標籤分類的麻煩。

□ 因延後處置而一直擺著的東西。

□ 最後仍舊很快地變回散亂情況的壓力。

 

 

往下看更多《家事斷捨離》相關文章

 

 

小雜物要「統一管理」不需要大量儲備文具

大家是否曾因為「找不到買回來的備用電池!」而在家裡展開大規模搜索呢?由於許多物品常需要替換乾電池,覺得很難固定放置的地方嗎?

如果考量到家事動線,將電池放在「會用的地方」就很方便吧? 但無論是廚房、客廳或是洗臉檯,都會用到乾電池,如果在每個需要的地方都放了,那只會不斷增加放電池的位置,最後反而不容易找到電池。

那麼就把東西統一放在同個地方吧!這就是「統一管理」。

這是一種讓自己明白「走去那邊就一定有」的狀態。

我們並不會覺得走到目的地很辛苦,但如果是要一邊猜想著「在這邊嗎?還是那邊?」一邊四處尋找,心情上可就完全不一樣。

我家乾電池的指定位置是玄關處的櫃子。電池跟燈泡一起放在櫃子的抽屜裡面。

旁邊抽屜還放著點火器跟打火機。櫃子裡還有備用紙巾跟面紙、防災避難品的礦泉水、手電筒、油燈、絕緣膠帶、封箱膠帶、其餘工具等等。

我把生活備用品全部放在這個櫃子裡「統一管理」。橡皮擦、墨水等小物品很繁雜,雖然會想用「標籤收納術」整理,但其實沒有那個必要。就算努力完成詳細分類,也只有一開始會派上用場。

斷捨離即是用來打造不需詳細分類也不會有問題的系統。

能夠「俯瞰」檢視抽屜就是最關鍵的重點。為此需要先嚴選備用品跟數量。我的文具「固定總數量」是一支原子筆、三支簽字筆、一捲透明膠帶、五份便條紙。

有些人家裡有成堆的文具備用品,結果幾乎都沒登場便成了無用之物。在大量的原子筆中弄丟了簽字筆,最後還得再買一次。

一眼就能看清有多少數量,這便是斷捨離的成果。

 

拿掉蓋子,放到「固定位置」讓你能夠輕鬆拿取物品的安排

統一管理文具備品

書房的其中一個櫃子抽屜,專門用來集中放置文具備用品。覺得沒有大量備用品會感到不安嗎?只要在替換、補充的時候順便檢查數量就沒問題。

 

釘書機的替換針也要能馬上拿取

一般會擔心沒盒蓋的替換針會到處亂滾,都是起因於備用品過多。釘書機總是突然需要換針,所以要盡量讓自己能立刻取用。

 

防災避難用的水瓶

避難用品我只準備了水。食物方面就靠冰箱裡冷藏、冷凍的食品。我的信念是:「前七十二小時(前三天)靠自己,然後在這段時間思考下一步。」

 

打開門就能拿取

將裝螺絲起子盒子的蓋子拿掉,要用時就能馬上拿。玄關處的櫃子「統一管理」粗略分類的避難用品跟日常備用品。

 

達到一個動作就能完成的無蓋收納

精巧玲瓏的小裁縫箱

一般的裁縫箱為什麼都很大呢?有些人家中甚至存放一大堆白色縫線。如果只是要縫補釦子或修改長度,其實這個大小就綽綽有餘。

 

計算經費的收據統一保存

每天都要清理錢包裡的收據或發票,與經費相關的收據就收到這個盒子保管。定期寄給委託的會計師。

 

變沉重不少的小額儲蓄

我每天回到家一定會檢查錢包,並把零錢取出。這些零錢都放在這個存錢盒。與「省錢」無關,純粹是個人興趣。

 

提振精神的鑰匙圈

這是我在亞洲市集發現的鑰匙圈。鮮豔的顏色與形狀可以刺激人的交感神經。

 

 

 

內容由 台灣廣廈《家事斷捨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