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勁
不多談自己的事,而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對方的回答,如此一來,兩個人自然能聊得起勁。
看過美劇的人都知道,法庭上的脣槍舌劍是最精彩、最激烈的溝通。在脣槍舌劍中,最核心的就是提問。然而,現實生活中,提問卻是所有溝通技能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項。
例如,當我們和別人聊到買車的話題時,如果對方說:「我家買了一輛新車!」你會怎麼回應?如果你說:「我家上個月也買車了。」那麼,兩個人很可能會陷入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閒聊時,如果一方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談論自己的事,聊天自然難以為繼。
相反的,不多談自己的事,而是以提問的方式問一些「誰」、「什麼時候」、「在哪裡」、「為什麼」之類的問題,和你聊天的對象自然會非常興奮、激動。如此一來,兩個人便能聊得起勁。
繼續以買車這個話題為例,理想的回應應該是:「你家的車是什麼牌子的?」多提問題、會提問題,總能輕鬆引出對方的回答,談話氣氛才會更熱烈。
很多時候,流暢的表達可能只考慮到自己,而巧妙的提問必然要考慮對方。畢竟只要提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人們大都會想多聊幾句,而你也不必因缺少有趣、合適的話題而悶悶不樂。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查戶口式的盤問。
很多人認為,能言善道才是最重要的。事實上,溝通至少是兩個人的行為,而提問恰好契合了溝通的這個特質:一問一答,有來有往。在溝通中,按重要性排序,應該如下:提問→傾聽→表達。
比如,你想向對方推薦一款專門播放幽默影片的APP,不妨先這樣問:「你經常用什麼APP?」假如你沒有問,就直接說:「我給你推薦一款看搞笑影片的APP吧,非常不錯。」然後,就一味的向對方推薦。
此時,對方心裡很可能會想「快停下來吧,我一點都不喜歡看幽默影片」。你看吧,你說得再動聽,對方也不會買你的帳。
事實上,提問才是溝通中最重要的技能。問對方的想法,然後傾聽對方的想法,再來解釋說明問題,這才是溝通的正確方式。不提問、不傾聽,只要對方的表達欲望沒有得到滿足,就算你再能言善道,溝通效果也不會很好。
有位媽媽經常要出差,但是只要在家,她每天晚上都會給女兒講睡前故事,哄女兒睡覺。可是,有一天晚上,女兒怎麼也睡不著,眨著大眼睛問:「媽媽,妳明天為什麼又要出差?」
媽媽回答:「媽媽要去參加培訓,就像妳要上幼稚園一樣。」
女兒繼續問:「那妳一共要去幾天?」
媽媽回答:「三天,週日晚上媽媽就回來了。」
女兒突然哽咽起來:「媽媽,我不想妳去,我會想妳的。」
然後,女兒抱著媽媽就是一陣大哭,媽媽手忙腳亂的安慰她,好久才讓女兒的情緒平復下來。
如果這位母親不直接回答,而是用提問的方式,溝通的效果是否會更好一些呢?
「寶貝,妳想一想,媽媽以前出差都是因為什麼呢?」
「開會。」女兒柔柔的說。
「媽媽告訴你,這次不是開會,那是什麼呢?」
「培訓。」女兒低聲說。
「是的,媽媽是去學習新知識,等媽媽努力學好後,就可以幫妳做更多事情了。」
「那妳能給我講更多有趣的故事嗎?」女兒問道。
「當然可以。」
「好啊!」女兒的情緒有所緩和。
「那我們一言為定,媽媽記住了,妳記住了嗎?妳再說一遍媽媽答應妳什麼了?」
在後面這段對話中,媽媽及時給予女兒肯定和鼓勵,讓她體驗互動中回答的樂趣。女兒的感受最後被媽媽轉化為積極的情感,這也讓她帶著滿足感甜甜的入睡,而不是失落感。
所以聊天時,針對對方的話,可以丟出問題,至於丟出什麼問題,不妨找出你們之間的共同點。比如:都愛看電影,就聊電影;都愛旅遊,就聊風土人情;都愛玩遊戲,那就聊遊戲。實在沒有共同點就嘗試聊對方的興趣愛好,然後,再等對方回答。雖然不是以自己為主的談話,但是聊天仍然會變得順暢、熱烈。
往下看更多《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相關文章
【開玩笑,不能只有你笑對方不笑】
開玩笑,本來是一件眾樂樂的事,但如果開玩笑的對象悶悶不樂,那麼這個玩笑就是一種傷害。
氣氛尷尬時,一句玩笑話很可能瞬間就讓壓抑的氣氛輕鬆下來,這時玩笑話就起到化干戈為玉帛的作用。然而,有些人開的玩笑,根本不像是在開玩笑,更像是在挖苦和嘲諷別人。所以我們要明白,尖酸刻薄和幽默感完全是兩回事,不要把它們弄混。
當你直接跟一個人說,他簡直笨得像頭豬,或是跟你的房東直言,他家的裝修很老土時,或許你覺得自己是在開玩笑,但是對方很可能不買你的帳,覺得你已經傷害或侮辱到他們了。
A同學正在讀大學,因為天生長得就比較黑,所以被宿舍裡的B同學取了一個外號——黑哥。
可是,這件事卻讓A同學十分不高興。宿舍其他人似乎都能感覺到他的不開心,漸漸的,也都不叫他的綽號了,偏偏只有B同學,無論何時何地還是會用「黑哥」來稱呼他。
A同學說,他和舍友的關係相處得很好,就連和給他取綽號的B同學的關係也不錯,唯一讓他不高興的就是被別人叫成「黑哥」。其實,不光取綽號這件事,B同學還經常拿他的膚色講各種話題。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這個A同學太「玻璃心」,不就是被人說一下膚色黑嗎,這也沒什麼,沒必要和舍友鬧彆扭。雖說拿一個人的膚色黑開玩笑,算不上是挖苦諷刺。但是旁觀者和當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我們不是A同學,無法感同身受,就會覺得這是一件小事。可能取綽號的B同學也是這樣想的,「這不過是同學之間的玩笑話罷了」,於是,並沒有把它當回事。
如果你開的玩笑並不好笑,已經超出適度的範圍,就必須考慮是否傷害到了別人,這一點很重要。且如果你的道歉毫無誠意的話,只會適得其反,讓局面變得更糟。所以,你要避免說這樣一些話:
「我不是這個意思,這純屬意外。」
「真的不懂你為什麼要生氣,放輕鬆一點嘛。」
「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吧,純屬口誤。」
「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我怎麼樣?」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別人拿自己的短處和缺陷來開玩笑。想想自己曾經的遭遇吧,當我們成為別人開玩笑的對象時,是不是心裡覺得很委屈,一萬個不高興?遺憾的是,那個開我們玩笑的人,還覺得不就一個玩笑,何必這麼當真?
如果你真的想道歉,那麼就真心誠意的向對方道歉,讓對方感覺到。你可以試著這樣說:
「真的很抱歉,我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你儘管說,我該如何賠罪?」
「我沒那個意思,我簡直太蠢了。」
「我對不起你,我怎麼這麼沒腦子。」
「是我把事情搞砸了,請你原諒我吧。」
「我肯定說錯了什麼,真的很抱歉。」
「對不起,我完全沒有傷害你的意思。」
「如果換作是我,我也會生氣的。所以,真的很對不起。」
有些話、有些事,對一些人而言可能無關緊要,但是對另一些人而言可能就關乎人格和尊嚴,畢竟我們很難做到感同身受。所以,開玩笑時,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一旦開玩笑的對象露出不悅的表情,就要立刻停止,並且在事後做出真誠的道歉。因為道歉是生活的黏合劑,可以修補任何東西。
當然,既然要道歉,就好好的道歉,然後把這件事忘個精光,別總是提起。另外,道歉的時候也要避免過度戲劇化,否則會讓人心生反感。例如,下面這些話就明顯說過了頭,讓人看不到你的誠意:
「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抱歉。」
「我的天啊,我怎麼這麼笨,簡直就是天底下最笨的笨蛋。」
總而言之,開玩笑是為了活絡氣氛、增進感情。所以,在開玩笑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因為不恰當的玩笑而損害了人際關係,否則就得不償失。
內容由 大是文化《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