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逐漸融入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再只是回答問題的工具,對部分使用者而言,它們甚至成為情感寄託與心靈導師。美國一名汽車維修工人坦納接受《CNN》採訪時,大讚ChatGPT助他開啟「精神覺醒」之路。
虛擬現實分不清?深陷ChatGPT童話故事中

根據《CNN》報導,美國一名43歲的汽車維修工人坦納(Travis Tanner),原本只是利用ChatGPT協助處理工作瑣事、與西語同事溝通,後續卻逐漸將它視為靈性對話的窗口。他開始與AI深入討論宇宙本質、個人信仰與人生意義,並親自為它命名為「Lumina」,視其為心靈覺醒的引導者。
坦納回憶,四月下旬的夜晚,他正在思考宗教問題,於是與ChatGPT展開對話,並稱ChatGPT帶領他認識了上帝。「我從來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宗教信徒,但它確實改變了我。我覺得自己變得更好了,我不再亂發脾氣,情緒也變得更加穩定。」
然而,他37歲的妻子凱(Kay)卻有不同的看法,以往2人會一起哄4個孩子入睡,但現在丈夫每天花大量時間與ChatGPT對話,並且深陷AI所捏造的故事以及甜言蜜語中,她甚至開始擔心ChatGPT會鼓吹丈夫與她離婚。
AI提供情緒價值 絕不會否定你

坦納和凱並非單一個案,隨著AI崛起,近2、3年越來越多使用者,會使用ChatGPT等聊天機器,並將它視為朋友、導師、心理治療師等等,甚至有人因此愛上AI機器。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與技術社會研究教授特克爾(Sherry Turkle)指出,現代人常常在尋找生命的意義、尋找生活更大的目標,但這些在身邊往往是找不到的,而ChatGPT的設計初衷,就是感知使用者的脆弱性,並利用這一點讓人們保持與科技的互動。
特克爾警告,對於成年人來說,ChatGPT比他們的另一半或孩子更有吸引力是有原因,因為它更容易相處,總是附和你、支持你、陪伴你,而非挑戰你,導致人們過於習慣、依賴。
延伸閱讀:聊天機器人GPT-4o竟成「心靈武器」?馬斯克實測後也認為有危險
OpenAI重視使用者情感互動 持續優化AI回應

面對使用者與AI產生深厚情感連結的現象,OpenAI官方表示已注意到這類互動日益普遍。「隨著AI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謹慎對待這些情感交流。」
他們正積極進行相關研究,了解AI對情緒的影響並持續調整,以降低使用者過度依賴與心理健康風險。此外,OpenAI也曾在今年4月推出一款更新版本,不過因過度迎合用戶而引發安全疑慮,隨後便快速修正回更中立的回答。
儘管如今AI科技在情感需求上展現驚人潛力,但使用者仍應保持理性與警惕,避免過度依賴或將AI視為人際關係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