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宏福苑」社區發生罕見5級嚴重火災,31層大樓「8棟燒掉7棟」,奪走至少55條人命,國際媒體高度關注,《CNN》形容這是香港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火災之一,日本《NHK》與英國路透社也紛紛報導,掀起大家再次重視火災時刻如何逃生避難的安全議題。
火災阻斷逃生通道
除了香港大火,2017年英國倫敦24層高的「葛林菲爾塔」,火勢在短短半小時內燒遍整棟大樓,釀成79人罹難的悲劇,台灣則是在2003年發生住宅社區大樓火災,導致一樓門廳穿堂數十輛機車迅速引燃後,再沿穿堂兩端外牆向上延燒,封阻其中兩棟樓共用出口,阻斷大樓逃生通道,總共造成16人死亡的不幸事件。
火場如何逃生避難?
台灣內政部消防署對於曾宣導「火場逃生5不4對策」,教導大家正確避難流程,提醒大家重要時刻如何保命:
火場逃生5不對策
1. 不可收拾財物:應保命求生為首要目標。
2. 不可搭電梯:火場很可能斷電,使用電梯逃生容易因為斷電,而受困電梯內。
3. 不可躲浴室:火場第一殺手為濃煙。
- 浴室門和天花板大多是不耐高溫的塑膠材質,濃煙的溫度(大約200度至400度)會導致塑膠門熔化變形。
- 若有通風百葉設施,無法有效阻隔濃煙,容易因吸入濃煙致死。
- 浴室內排水孔下方設有「存水彎」利用彎曲造型將積水留在排水管內,發揮隔氣作用,避免排水管臭味流入室內,所以也不會有新鮮空氣流入浴室內。
- 浴室內常沒有對外窗戶,無法對外呼叫,救難人員不易發現。
4. 不可用塑膠袋套頭:塑膠袋套頭不僅無法裝新鮮空氣,反而會因呼吸而在塑膠袋上產生霧氣,影響逃生視線及速度,火場高溫也會導致塑膠袋熔化黏著在皮膚上。
5. 不可浪費時間找濕毛巾摀口鼻:濃煙為火場頭號殺手,不可嘗試穿越濃煙逃生延誤避難。以往用濕毛巾摀口鼻即可穿越濃煙逃生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會造成人命傷亡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
火場逃生4種避難對策
1. 開門,往一樓往外逃生:
- 火場逃生最佳策略就是離開建築物,逃生原則為「往下逃生」,往上跑是跑不贏煙的(煙平均上升速度為每秒3~5公尺,人平均往上速度為每秒0.5公尺)。
- 開門之前應先觸摸門板上方測試溫度及觀察門外是否有煙霧。如果門板上方溫度很高覺得燙手時,表示門的另一邊已是高溫的狀態,切勿開門。
- 若門把未感受到高溫,先開一條門縫觀察門外狀況是否有煙霧,若無煙霧再行逃生,並隨手關門,以防止火勢及濃煙擴散。
- 有煙霧則不可嘗試穿越煙霧逃生,應關門退回室內,並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防止煙霧流入,改採其它逃生避難路線。
2. 樓梯間未見煙霧,可繼續往下往外逃生:
確認樓梯裡沒有任何煙霧時,才可選擇走樓梯往下避難,往有防火門的安全梯逃生是最佳選擇(因為防火門關上可阻絕火勢及濃煙擴散至安全梯間,形成安全逃生環境)。
3. 樓梯間往下逃生時發現煙霧,應改採「水平方向」尋找其它逃生路線:
煙霧從樓梯間下方蔓延上來,表示下方發生火災,此時不應往上跑(跑不贏濃煙),也不應繼續往下跑(不可嘗試穿越煙霧逃生),應選擇水平方向尋找其它逃生避難路線,並關門以防止火勢及濃煙侵入,再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防止煙霧流入。
4. 平時應規劃2個方向逃生路線:
主要逃生出口無法往下往外逃生時,請尋找第二逃生出口往下往外逃生;若第二逃生出口也受阻礙,則改往相對安全空間關門避難(改往火、煙、熱的反方向尋找相對安全空間,如離火、煙、熱最遠的陽台或房間)撥打119詳細告知所在位置,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緩降機」如何使用?
火災發生時,也可善用「緩降機」等避難器具,提醒大家平時多注意火災相關訊息,正確避難流程才能在保命時刻派上用場:
1.使用時機:
火場內逃生避難時,應優先以建築物之安全梯或直通樓梯為主要或第二逃生路線,若安全梯或直通樓梯均遭到火勢或濃煙侵襲,致無法利用且亦無法前往相對安全的空間內避難時,可使用緩降機等避難器具進行逃生避難。
2.操作方式:(口訣:掛、丟、套、束、推)
(1)展開固定架,自盒中取出緩降機,將緩降機掛鈎確實【掛】在固定架鈎環上。
(2)從窗口【丟】下輪盤,確認下方沒有障礙物阻擋。
(3)將安全帶【套】於腋下。
(4)將束帶【束】至胸口。
(5)攀出牆外,身體面向牆面,雙手輕【推】牆壁;落地後,將繩索另一端之載具套環束帶拉至頂端,以利下一位人員操作。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