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投資5個購物習慣愛護地球!還能避開「漂綠」障眼法

10 Apr, 2023

編輯想問問各位,平常你們在買東西的時候,會看後面的成分說明嗎?會注意產品有沒有兼顧到「環保、永續」嗎?還是從產品、品牌平時的廣告行銷,判斷它是不是環保企業?這次,編輯要教大家如何投資真正的環保品牌,而不只是被廣告空泛的介紹呼攏。

常見的「永續、環保」行銷手法,不一定真的跟「愛護地球」有關

陽奉陰違的「漂綠」行為

大家有聽過「漂綠」這個詞嗎?很多企業為了營造出「愛護地球」的形象,會用一些模糊、空泛的字形容自己的產品,或是只講片面的事實,掩蓋其它可能會危害生態的生產步驟;簡單來說,「漂綠」就是把自己漂成環保、節能的形象。常見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範例1.用空泛的形容詞當關鍵字

常用「綠色」、「純淨」、「天然」、「有機」...等等這幾個形容詞作行銷關鍵字,但沒有具體說明到底節省了哪些資源、成效如何。

範例2.挖東牆補西壁

為了做到某部分的環保環節,反而浪費更多大自然的成本,例如強調自己使用了某種重複性材料,但其實耗費了更多的資源開發研究;或是後續的再利用過程需要用到殺傷力更大的化學成分、製造更多碳排放。

範例3.流於表面形式的環保

為了營造綠色的企業形象,只研發了少量的環保產品,價格又昂貴;然後花大量的資源曝光宣傳。

範例4.不實際的「碳抵換」計畫

所謂的「碳抵換」,就是跟消費者保證「收入會轉移一部分實施減碳計畫」,例如種樹、捐贈給環保團體,但實際上卻查不到該公司有任何減碳作為,或是成效不彰。這樣的保證會讓消費者花錢花得心安理得,企業也因為銷售量增加,製造產品的過程排碳排得更兇。

推薦閱讀:墨西哥「雨水之家」把屋頂變森林!環保科技住宅實現你不用繳水電費的夢

 

永續生活
圖片來源:pexels

如果各位跟編輯一樣,一時之間無法判斷企業有沒有漂綠行為?或是無法判斷他們是不是真的綠色企業,怎麼辦?這時我們倒不如靠自己,從自身的購物行為減少對地球的危害。

環保購物行為1. 有意識的消費

意思就是不要再亂買東西了!把手邊的東西好好用完、只買必需品就好,任何購物行為都會帶來一連串的碳足跡:製造、運輸、包裝...等等,衣物、生活用品等等也可以嘗試二手購入,循環利用。

環保購物行為2. 選擇當地生產的品牌

運輸業對世界的碳排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如果想在購物方面減少對地球的危害,我們可以先選擇在地生產的品牌,例如水果、生活用品都買台灣在地生產製造的,就可以減去空運、海運、陸運的運送過程;保養品、服飾類也是同一個道理。

環保購物行為3.選擇「裸包裝」產品

有些商品為了精緻化,會幫消費者把產品小量包裝,一個包裝就是一次的使用量,就多了30幾個塑膠袋;又或是小小的商品用過大的禮盒,裡面塞一堆防撞泡棉紙;甚至還有包了3層、4層精美的塑膠袋,這些都是過度包裝的案例。不然,我們也可以支持「提供回收包裝瓶」服務的店家、品牌。

環保購物行為4.避開危害地球環境的成分

我們很容易從外包裝、運送過程觀察產品是不是節能環保的,但如果心有餘力,也可以從後面的成分看一下裡面有沒有危害地球的內容物。例如:
.角鯊相關的成分
現在保養品中,很常見「角鯊」相關的成分,像是角鯊烯,或是加工後的角鯊烷,它們雖然都具有保濕和修復功能,卻取自鯊魚的肝臟。
.棕櫚油
取自棕櫚樹,但棕櫚樹林缺乏複雜的生態系統,而且商人也常會為了高經濟價值的棕櫚樹砍伐熱帶雨林,造成環境破壞;若要選棕櫚油相關的產品,可以注意看品牌是不是使用「被驗證是永續棕櫚油」的棕櫚油。
.塑膠柔珠
常被當作去角質的磨砂顆粒,但不容易分解,會順著排水系統流入大海,破壞海洋生態。

環保購物行為5. 選擇可以再利用的商品,而不是一次性消耗品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使用環保筷、環保杯,減少一次性餐具;生活上也可以多用手帕、毛巾取代衛生紙,生理用品也可以試試看現在最新的月亮杯;盡量選可重複使用的卸妝巾,而非消耗型的卸妝棉...等等。

 

企業是不是在「漂綠」,身為小蝦米的平民百姓真的很難知道;除了支持有口皆碑、獲得第三方團體認證的綠色企業以外,我們能愛護地球的方式就是靠自己親自執行,畢竟環保節能不是只有大企業該做,就算是我們的小小一個舉動,也能積少成多。

 

主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