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每天生活的死氣沉沉,這是你想要的嗎?清除生活中4大阻礙找回熱情!首先,先拔掉網路線、丟掉電視機吧

01 Feb, 2018

作者:萊恩.尼克迪穆 譯者:毛佩琦

  

 

 

清除羈絆找到你的熱情

    我們常陷入日常例行事務的泥沼中,要發現熱情並不容易。迎接每天平凡無奇、死氣沉沉的工作循環,似乎比較簡單。就像洗頭一樣:搓揉起泡、洗淨、重複一次,感覺很簡單,因為真的再簡單不過了。我們很容易受到日常生活的羈絆,要掙脫這些羈絆重獲自由則困難得多。

    我們後來發現,自己的生活中,有四大羈絆阻礙著我們去追求熱情:身分、地位、確定性與金錢。

 

擺脫身分的羈絆

    「你是誰?」你是否曾經坐下來好好思考這個問題?表面上,這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實際上卻涵蓋甚廣,不容易回答。因為這個問題太複雜,我們常以自己的職業當作答案:我是老師、我是會計、我是業務經理、我是家庭主婦。這些回答對別的問題而言,是可以接受的答案(例如:你的收入來源為何? 或你大部分的時間在做什麼?),但如果我們賦予這些職稱太多意義,讓它們來代表自己是誰,那就成了問題。

    一旦你承認你的職業代表你這個人,去做別的事就會變得極端困難。這就是人在換工作時,會留在同一個產業的原因之一。(我在甲紙業公司當業務經理不太快樂,但我敢說,我在乙紙業公司當業務經理一定會很快樂!)人們一心把職業視為自己的身分,沒意識到自己遠遠不止於此──他們在許多方面都能展現自我風采。

    如果你也困在這種身分羈絆中,你就不容易意識到你不等同於自己的工作、物品、債務或薪資──你遠不止於此。你還是別人的兄弟、父親、母親、姊妹、情人、夥伴、朋友。你還在成長中、是個對他人有所貢獻的人、健康的人、有能力做許許多多其他事的人。

    對我們倆而言,這意謂著,以更有意義的稱謂,而非總監或經理等職場頭銜,來做為自己的身分認同。這意謂著,我們必須公開以更有意義的稱謂做為自己的身分認同,例如導師、領導者、貢獻者、極簡主義者。

    你還能用什麼有意義的稱謂做為自己的身分認同?一旦你擺脫身分的箝制,你就能開創一條道路,清除自己其他的羈絆。

 

擺脫地位的羈絆

    隨著時間過去,隨著人們在企業組織中愈爬愈高,在工作與事業上的時間愈長、愈熟悉,也愈自在後,他們常經歷一種奇特的現象:比起其他事,他們更容易把地位跟自己的職業做連結。他們覺得工作是讓自己重要而顯赫的主因。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在失業後會覺得羞恥、尷尬、渺小,甚至沮喪的原因。當然,他們也會擔心錢,或者以後要靠什麼維生,但最初擔心錢的恐慌消退之後,沒有工作常讓他們覺得空虛和無足輕重。這是因為人們太看重相對不重要的事。

    如果你也受到地位的箝制,就不容易看到生活中遠比職業重要的其他層面(例如本書介紹的五大層面──健康、人際關係、熱情、成長與貢獻,它們都比你的工作或事業重要得多)。人們常把地位(或社交舉止)與自己的職業連結得相當緊密,因為那是當下最容易控制的事。換句話說,如果你很努力工作(即使是你痛恨的工作),就會得到即時滿足(獎項、獎金、老闆的讚美、公眾認同、親友認同、同事羨慕與巴結、感覺得到了權力、額外的責任等),以及長期滿足(加薪、分紅、佣金、升遷、獎金與福利等)。

    不幸的是,許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都比職場上短期努力工作要困難得多,而且無法像事業提供地位一般,提供你同樣的即時滿足。在社會上,你已經被訓練成一個想得到(甚至期待)即時滿足的人。此外,同樣的社會箝制力強調職業或金錢地位更勝於其他地位。以家庭主夫為例,你心中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你很可能覺得他能待在家裡太棒了、他真的很幸運,或者他根本稱不上是個男人、他真懶等等,但你只要認識任何一位稱職的家庭主夫,就會知道上述這些想法有多麼悖離事實。相反的,如果想到某某執行長,你可能會認為他很有錢、很有權力,或者他一定很拚命工作才能坐上那個位子等。雖然這些想法不見得正確,卻是難以跳脫的文化刻板印象。

    想擺脫地位的黑暗面與伴隨而來的文化刻板印象,最好的方式是降低其重要性。對我們倆而言,這意謂著不過度重視其他人對我們工作的看法,並讓他們了解為什麼他們應該更看重我們新的身分認同──這種身分認同可以是我們所做的任何事,而非僅限於我們的事業。

    只要你對地位抱持較為正面的觀念,就比較容易接受生命中更多的變化與不確定性,並願意放棄阻礙你向前的確定性。

 

擺脫確定性的羈絆

    確定性是一件很詭異的事。每個人都需要某種程度的確定性才能存活。例如,你一定得確定自己睡覺時天花板不會突然垮下來,你一定得確定自己的飲用水沒有毒,你一定得確定接近你的那輛車不會突然越過黃線開到你的車道來。

    但在這些基本的安全需求之外,每個人對確定性的需求高低有極大的差異。多數人都要求高度的確定性──太多確定性──才會覺得安全,少部分人(例如專業跳傘運動員或賽車手)的日常生活,卻僅需要低度的確定性就足夠。後者較容易擺脫不確定性的羈絆,前者則需要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才能擺脫生活中這種耗費精力的羈絆。

    確定性讓人感覺愉快──它讓你感到舒服、溫暖而友善──但這通常就是你不去進行生活中所需改變的潛在因素。也就是說,你雖不滿意現況,卻又舒適得不想犧牲今日的舒適,來換取可能較不舒適的明日,因此你不想改變。換句話說,你比較不是把愉悅感與改變聯想在一起,而是把痛苦與改變聯想在一起。幸好,有兩種方式可以改變這種思考過程──有兩種方式能切斷確定性的羈絆,讓你著手改變你的生活。

    首先,你可以想辦法把「不改變」與痛苦多聯想在一塊兒,例如,你可以審視自己生活中可能因此喪失的意義──不去完成你真正想做的事、不去追求你的熱情與志業,會有哪些損失。事實上,長期懊悔的痛苦,遠比短期確定性的愉快來得沉重多了。

    第二,你可以把「愉悅感」與追尋熱情和志業的長久充實感,多聯想在一起。這兩種方式都能給你所需的動力。

    我們兩人針對這點的做法截然不同。約書亞在沒有想太多的情況下就採取行動了,他認為企業所提供的事業確定性,比不上未能追求自己熱情的痛苦。相反的,萊恩則是慢慢才卸下企業的束縛,逐步把愈來愈多的愉悅感與追求熱情所在做連結。

 

擺脫金錢的羈絆

    追根究柢來看,金錢不過是另一層次的確定性,但我們仍應視金錢為一種獨立的羈絆,因為它在許多人心中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因為我們的文化極度重視金錢,同時,金錢也常是一些人去做自己憎恨的工作的主要原因。「我有賬單要付呀!」是個很遜的藉口。你當然得賺錢維生沒錯,但追求自己熱情的同時,你一樣可以賺錢維生。

    想擺脫金錢的羈絆,最好的方式是不要那麼重視它。我們可以藉由落實極簡主義的原則來做到這點。我們在兩年內做了很多改變,讓自己得以擺脫金錢的束縛。

    我們建議你也進行這些改變:

    ● 解決債務

    ● 出售你的房子

    ● 家中不裝有線電視

    ● 擺脫水電費以外的開銷

    ● 家中不裝網路

    ● 家裡不裝電視

    ● 賣掉或捐出你不用的東西

    ● 不再購買任何實物

    ● 付清車款、賣掉或報廢你的汽車

    ● 盡可能走路,不要開車

    請各位多包涵。我們了解上述很多觀念看似不切實際,但其實不然。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見樹不見林;有時候,對於那些當下能安撫我們的東西(例如電視和網路),那些阻礙我們追求熱情、活得更有目標的東西,我們輕易的就賦予了重要性,但這些東西不見得能帶給我們長久的快樂。

 

內容由 大雁出版《心簡單:尋找生活意義的法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