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朋友越多=人氣越高?如果你發現與朋友之間只能靠網路聯繫,當心「假性親密」正在影響你的交友!

18 Jul, 2018

作者:楊嘉玲

  

 

不少人在虛擬的世界裡,

看似吃得很開,呼風喚雨、無所不知,

實質上卻只是一種「假性的親密」,

知道彼此很多的訊息,

但現實中卻不一定有真正的情感基礎。

 

年輕的孩子問我:「老師,怎樣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啊?」青澀的臉龐寫滿了困惑,像是在陌生車站裡找不到月台,深怕遲一步,就錯過班車般,急著向我詢問方向。

「對你來說,什麼叫『更多』朋友?你現在完全沒有朋友嗎?」面對溺水的人,千萬別急著跳下水救他,拋個浮木讓他先抓著,確定對方冷靜後,再打撈上岸比較安全。

「有啊!我有朋友,但常互動的就那幾個,感覺有點遜,不夠有分量。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快跟大家打成一片?讓臉書上的數字好看一點?」速度,常常和青春劃上等號啊!

「聽起來你想要的朋友,像是一種裝飾品,用來突顯你在團體中的價值。這真的是你交『朋友』的目的嗎?」被我這麼一問,他愣了一會,聳聳肩,顯然從來沒有深思朋友之於自己的意義。

但我其實沒有打算說教,我能了解這個時期的學生,小腦袋瓜裡煩惱的,不外乎是同儕的關係。誰喜歡誰?誰又討厭誰?誰說誰的壞話?自己的意見有沒有被接受?

這些你可能覺得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對他們來說,卻是天大的事。畢竟在他們這個階段,自我認同還沒確立,往往需要透過外在的肯定以尋求自信,無法打自內心知道自己是誰?適合什麼關係?

加上社群網站的催化,不少人在虛擬的世界裡,看似吃得很開,呼風喚雨、無所不知,實質上卻只是一種「假性的親密」,知道彼此很多的訊息,最近忙什麼?去哪裡玩?吃了什麼東西?心情好不好?⋯⋯等,但現實中卻不一定有真正的情感基礎,能夠信任對方。

就像大人世界裡,比抬頭、名牌、名車、豪宅、存款;在孩子的世界裡,比朋友數、追蹤數、按讚數、回文樓高、轉分享。比較的項目,在性質上或許差異甚大,但在本質上卻是雷同的,都是透過外在的擁有,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想要獲得關注與認同。

不論大人或年輕的朋友,他們心裡真正的議題,都是無法在關係中感覺到全然的充實與支持,才需要透過這些有形的事物,消除內心的焦慮。

只是孩子還沒有能力撥開層層迷霧,用犀利的眼光、俐落的文字,看透遊戲的本質,只好跟隨眾人的腳步走,企圖在過程中贏得一些驕傲,用信心將迷惑驅趕開來。

但我也明白,在這強調物質的年代,我如果明白地訴求友誼的真諦,孩子不僅聽不懂,還會覺得我八股,下次見面再也不想和我多說兩句。

所以,我反問他:「你有去過超市買過東西嗎?」

「有啊!」他點點頭,蹙著眉,眼神閃爍著懷疑,不懂我為何要問他如此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

「那你去超市時,你會把每一樣東西都買回家嗎?」

「不會啊!我又不需要尿布、奶粉之類的東西。」

「這就對了,超市上陳列的商品,種類雖然繁多,但你會買的就是那幾樣。餅乾三大架、數十種,但你真正愛吃且會帶回家的就是那一兩款。就像朋友再多,你會說真心話的就那幾個。

「其他的不過也是看看,了解一下市面上有什麼新鮮貨,真要你掏錢試試看,你還很怕踩到雷。就像你不會隨便跟網友說自己的祕密。」

「但如果我有很多錢,我就都可以把它們帶回家啦!」

「那你把這些東西帶回家後,要做什麼?等著過期嗎?」他低下頭,開始思考「擁有」的真正目的。

「你慢慢長大了,會發現這個社會充滿不同個性的人,有人爽朗、有人孤僻、有些冷靜、有些暴躁,他們就像是貨架上的各類商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用途。重要的是你需要什麼?想要什麼?什麼東西你花心力買回家後,會有真正的快樂、讓你的生活運作得更順暢。

「你沒打算要當一個購物狂吧?還是你的夢想就是開一間超市,滿足你擁有各種商品的慾望?」

他笑了,露出羞赧的表情說:「你是要我量力而為,有多少錢?需要多少東西,才買回家?擁有太多是負擔,還會負債,而且也不會珍惜。」

我拍拍他的肩,肯定他開始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最後跟他說:

「你現在很煩惱的事情,再過幾年就覺得沒什麼大不了,聽到別人有類似的困擾,還覺得小題大作。人都是這樣的,當時卡住我們的事情,裡頭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需要等著被滿足,重要的不只是獲得方法解決那個問題,你若願意停下腳步,往裡頭看清楚之後再行動,或許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有時,放棄不去做的事情,會比忙著做一堆事,來得更需要勇氣。別讓追逐和競爭,讓你漸漸失去自己。

 

轉個彎這樣想

卡住我們的事情,裡頭都有一個很重要的需要等著被滿足,你若願意停下腳

步,往裡頭看清楚之後再行動,或許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往下看更多《早點這樣想,該多好》相關文章

 


【有效的說服,來自於你願意先進入對方的世界】

 

說服一個人最高的境界,

是讓對方感覺你不是來質疑、反對他的,

而是希望能幫助他做出更好的決定。

 

許多人認為要「說服」另一個人改變心意,是一件很花力氣的事情。因為你無法改變任何人,除非對方願意。

所以人們才說:「世界上最困難的兩件事情,是把對方手上的錢,拿到自己的口袋;以及把自己的想法,放進對方的腦袋。」

然而,不管你的工作是行銷、採買、業務、財務、行政,還是客服,只要與人互動,就得進行溝通,過程中難免會需要相互說服,讓對方願意配合自己的想法,調整行動。

或許是因為「說服」這兩個字,容易讓人聯想到「說話」和「服氣」,直覺認為要讓一個人心悅誠服,就要搬出許多大道理或證據,才能達成目的。假如道理說不通,那就直接訴諸權力上的角力,讓對方不得不聽話。

但這麼做都是有後遺症的,因為對方就算當下不反駁,也不等於他後

續的行動會配合。

當你一想到說服,就是用力把對方從他的觀點,拉到自己這一邊,其實就註定這一場溝通,最後會兩敗俱傷,要不是你贏了面子,他輸了裡子;要不就是他贏了爭論,卻輸了你的尊重。更慘的是,任何一方抽手不玩,反作用力會讓彼此受傷。

相反的,你若懂得槓桿原理,順著對方的邏輯,巧妙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反而更容易說服對方,讓彼此皆大歡喜。

舉一個真實的案例。

***

有一回,陪朋友上街採買藝品,他想買一隻漂亮的老虎,當作擺飾,順便發揮一些風水效果。

我們逛了不少藝品或手工店家,但總卡在尺寸太大,沒空間擺放,或是預算太高,高攀不起。正當我們快要放棄之際,突然在轉角的一間小店,看到一隻大小適中、價位合理的老虎,我心喜趕緊喚朋友來看。

朋友拿起老虎端詳,東摸西翻,臉上明明寫著喜歡,可是到最後又把

老虎放回架上,走出店家。

我不解,跟上朋友的腳步,詢問:「剛剛那隻,你不喜歡嗎?」

「喜歡是喜歡,但差了一點。」

「怎麼說?」

「那隻老虎有點胖,體態不夠精實。」原來,我這個朋友喜歡健身,所以特別注意線條是否勻稱。

我當時在心裡暗笑,覺得對方有些小題大作,不過就是隻老虎,何必把自己投射在裡面。

但同時我也知道,如果我直接告訴對方:「你不就是要買一隻老虎而已!管它是扁的,還是圓的?有這麼重要嗎?趕緊買一買回家吧!別浪費時間了!」

    你想他會有什麼反應?很可能會覺得我不夠體貼,不夠了解他,為了反對而反對。到最後,不僅老虎沒買成,還傷了我們之間的感情。

所以,聽完他的理由,我沒多說什麼,只是笑一笑,又陪了他逛了兩家店。到最後,他有些心灰意冷,腳步越來越沉重,這時,我冷不防地問他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你覺得老虎太瘦,沒吃飽,會做什麼事情?」

朋友聽完這個問題,像是被人猛力敲了一下頭,突然瞪大眼睛,不由分說的往回走,三步併兩步,快跑進剛剛無緣的店家,立馬掏了腰包,連殺價都免了,直接包起來帶走。

開心地捧著剛入手的老虎,朝我走來。我豎起大拇指,肯定他的果斷。

來到身邊,他不好意思的搔搔頭問:「你怎麼想到這麼好的理由,說服我啊!」

「我沒有想要說服或扳倒你啊!我只是順著你的邏輯發想,既然你要將這隻老虎擺在書桌上,朝夕相處,你會在意什麼?好不好看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不能讓你覺得畏懼或害怕吧!」

「沒錯。」

「所以一隻吃飽了、有點慵懶的微胖老虎,會不會比一隻體態扎實,卻虎視眈眈看著你的老虎,來得親和、安全許多?!我只是提醒了一個你剛剛沒想到的觀點。是你自己說服自己的。」

朋友大笑,並表示人果然很容易陷入自己的盲點,而忽略好機會。

***

回到你身上,在生活中遇到想法歧異時,你都是怎麼思考的?是站在自己的原地,生氣對方不知變通?還是跳到對方的角度,從中找到可以施力的點?

 

說服一個人最高的境界,是讓對方感覺你不是來質疑、反對他的,而是希望能幫助他做出更好的決定。

這中間最大的落差在於,你是否懂得把對方的在乎納入自己思考中,讓對方感覺到你有為他著想,而非證明自己有多厲害,他就會願意順著你手指的方向,看見不同的可能。

 

轉個彎這樣想

懂得把對方的在乎納入自己思考中,讓對方感覺到你有為他著想,而非證明自己有多厲害,他就會願意順著你手指的方向,看見不同的可能。

 

 

內容由 大田出版《早點這樣想,該多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