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將軍郭
林心如和霍建華十年好友,最終走進了婚姻殿堂。有人感嘆:十年前他們為什麼沒在一起啊?
真的不是所有的好友都能成為情人,這中間有多少曲折,不足為外人道也。
但凡坦蕩蕩地把一個人定義為朋友,且已經沿襲了朋友的交往模式一段時間,再發展出戀情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小。
我聽過一些故事,兩個人不鹹不淡地培養出友情,但有一個人漸漸萌生出愛意,苦於朋友的身分不敢表達,怕連朋友都做不成了,於是只能藏著忍著煎熬著,以朋友之名陪伴對方。也不知道對方什麼時候戀愛。這樣的話,就基本宣告了雙方之間是不可能的,只能一個人悄悄忘掉對方。
你恨自己沒早表白,你恨你沒在最初就明白自己的心跡,最後只能陷入「不說憋屈,說了矯情」的尷尬境地。
兩人從朋友轉變成戀人,並非不可能。的確有這樣的個案存在,忽如一夜春風來,兩個人的關係曖昧了起來,最後竟終成眷屬。可這陣風是怎麼刮的呢?朋友到底怎樣才能發展成戀人?
前提是你要先清楚眼下的狀況,朋友跟戀人的相處模式是不同的。
>>> 首先,需求不同
朋友之間,信義為基礎,需要共鳴,需要互惠互利,彼此的付出追求平衡和穩固。心理層面,我們希望跟朋友在一起輕鬆愉悅,對對方認同和欣賞,同樣渴望被對方認同。我們不需要朋友時時刻刻參與我們的生活,大多數人也不會要求成為彼此的唯一,友情的排他性和連結的緊密性都是相對較弱的。
戀人之間相處,雖然有一部分跟朋友之間相像,同樣需要精神交流,彼此付出,渴望在一起獲得愉悅,但愛情的建立一定是以有欲望和更為強烈的親密感為基礎的。朋友是那個你希望跟他徹夜暢談,或是可以在外「high」(痛快地玩)到天亮的人,而伴侶是你希望無論多晚都能跟你一起回家共枕的人。並且,在愛情中,你們對彼此的連結要求更為緊密,你可以接受朋友幾天甚至幾個月不聯繫,但對戀人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需求程度和接觸頻率不一樣,戀人之間更容易產生矛盾,兩個人在一起並不總是輕鬆愉悅的,還伴有嫉妒、猜疑、爭執等負面的情緒出現。最為重要的是,愛情是具有排他性和唯一性的,你可以朋友遍天下,但戀人在某時某刻只能有一個。
>>> 其次,朋友身分和戀人身分看重的特質不同
體貼、幽默、誠信、善解人意之類的特質很容易讓人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朋友,因為跟這樣的人在一起會感覺可靠又安全。但作為戀人僅有這些是不夠的,陷入愛情裡的人會追求浪漫、激情,所以能激發神秘感、好奇感的特質更為重要。然而,這些特質因為帶有濃重的個人魅力色彩,所以很難一概而論,就像有人喜歡「高冷」,有人喜歡「作」,有人喜歡傻氣,有人喜歡執拗,這些放在朋友身上或許並不是會博得好感的特質,但放在戀人身上卻是可以增加情趣和吸引力的。
基於這樣的不同,即便不能說朋友和戀人之間隔著千山萬水,但要跨越這段距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到底你們之間有沒有機會,不妨先試探一下。
試探的方式是你一定要做一些改變。
這些改變不是要持續地在語言和行動上向對方表達愛意,而是從細微之處著手。
著裝、交流的話題都是可以先改變的部分。
異性朋友之間相處久了,性別角色可能會趨於模糊,這很不利於愛情的產生。如果平時的著裝以追求舒適為主,是很難引起對方注意的,嘗試一些可以突出性別特徵的服裝,讓對方眼前一亮,觸動對方的性別角色意識,這是個不錯的開始。
交流的話題可以從粗獷收回到細膩,更多聚焦在情感和情緒層面,這樣會更有利於彼此打開心扉。談論近況是安全的選擇,但從近況中找到對方可以深度傾訴的話題點,適當的時候給予關注和情緒回應,會讓你們之間的關係有更深度的連結,固有的相處模式鬆動,就會產生新的可能,而這是從朋友走向戀人的必經之路。
除此之外,兩個人可以嘗試做一些不一樣的事。先有土壤,才有可能培育出愛情的花朵。我問受這個問題困擾的男性朋友,他跟喜歡的女孩平時見面都做什麼。他說跟其他朋友沒什麼區別,深夜喊她「擼串」喝酒,週末跑步。當然,這些活動雖然有趣,卻很難讓人有「約會」的感覺,更是跟浪漫溫馨扯不上關係。容易營造氣氛的活動有很多,看愛情電影,找個環境好的餐廳,哪怕泡咖啡館都比去嘈雜的燒烤攤更容易產生曖昧情愫。
當然,即便是你已經開始試探,但如果不增加見面的頻率和時間,剛剛建立的連結也很容易被打破。適度多發出見面的邀請,不但能增加接觸的機會,讓感情迅速升溫,同時你的這些改變也是一種暗示,如果對方有意,離戀人的關係就更近了一步。
還可以嘗試改變說話的語氣和方式,打破原有的交流習慣。當你先調整成把對方當成「戀人」的狀態,該說什麼、該用什麼語氣表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細膩地多表達支持、體貼、理解,要好過大而化之的「沒事的」 「都會過去的」, 「心疼」 「擔心」要比「哈哈哈哈」更能觸動對方。
從朋友到戀人是需要過渡的,改變就是過渡的嘗試,雖然慢了一些,總好過你不了解情況就冒進,所以有兩件事盡量不要做。
>>> 一是不要直接表白
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表白,會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和防禦心態, 很可能他還沒準備好去思考這個問題,之前也毫無預兆,反而會下意識地把你推開,逃避繼續接觸。這也是很多人說的「可能連朋友都做不成」。給對方一些暗示和按照之前所說的去做些改變,是給對方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餘地,這是一種禮貌和尊重。
>>> 二是不要表現得太過熾熱
從朋友到戀人,做到潤物細無聲是絕妙的,做到讓對方察覺,在心中泛起波瀾的是高手,做到狂轟濫炸則適得其反。太有壓迫感的追逐會引起懷疑和反感,對方心中會產生虧欠感。所以,要注意密度和強度,畢竟你要的不是一時的煙花絢爛,而是一輩子的細水長流。
我以前看過一部青春劇《我可能不會愛你》,男主角李大仁和女主角程又青從朋友發展成戀人,一共花了十五年時間。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捨得十五年,又有多少李大仁最終能等到程又青。但誰的青春都是限量版,有些人錯過就不在。如果真的喜歡上好朋友,邁出那一步,或許會望見一片新天地。
往下看更多《我們終將告別那些揮之不去的痛苦》相關文章
【適度的不喜歡,是對自己的保護】
讀者留言問我,感覺宿舍裡的人都不喜歡她,該怎麼辦?我問:每個人都不喜歡你嗎?她說也不是,有兩個人不喜歡她。
從小到大,不喜歡我們的人十個手指都數不過來吧?仔細數數,其實不喜歡我們的大有人在!以前我也憂慮過這個問題,唉,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我呢?怎麼才能讓他們喜歡我啊?
大多數人都為此苦惱過,因為我們常常有現實達不到的不合理的目標,那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自己。
你以為你是誰?人民幣嗎?就算你是人民幣,還有更多人喜歡美元呢!
但作為凡人,還是會因此而不開心,即便理性上接受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多元複雜,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可還是偶爾閃現失落和煩惱。如果你沒學會跟不喜歡自己的人和解,這種失落和煩惱就會一直存在。下面來說說怎麼面對不喜歡你的人吧。
>>> 別盯著對方,低頭看看自己
苦苦追問對方為什麼不喜歡你,對方或許不會跟你講出最真實的想法。但這是一個審視自己的好機會,回顧你們的交往過程,想想你都做了什麼,有哪些部分可能存在問題。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我深以為然,以人為鏡,的確可以更全面地窺視自己。
不排除一些很容易引起別人反感的表現,比如失信、欺騙、過度依賴、以自我為中心,這些的確構成了別人不喜歡你的因素。如果你發現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這很好,這是一次修正和調整自我的機會,至少以此為鑒,我們以後會躲避掉很多不被喜歡的可能。
還有一些模棱兩可的特質,比如直爽、愛「吐槽」、敏感,這些反應放在一些情境下是可以被理解的,說不定還會變成令人喜歡的優點,但如果用錯了場合,確實很容易讓對方不快。所以,除了自身的原因,不妨再審視一下你是不是在某些場合表錯了情。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多數人認為的美好的特質,也未必就一定讓對方喜歡。我特別喜歡吃海膽,認為那簡直是人間美味。一次跟朋友吃飯的時候,我點了海膽想跟他分享,本以為他也會忍不住讚嘆海膽入口即化的口感,沒想到他非常不喜歡海膽的味道和觸感。
可是,海膽有什麼錯呢?它是無辜的啊!它怎麼可能會被不喜歡呢?可就是有人不喜歡呢!所以,我不怪海膽,你也別苛責自己。審視自己,如果沒有明顯的問題,做你自己就好。
>>> 你要明白,他不喜歡你,有時候只是他的原因
「喜歡」這件事其實是很模糊的,有時候說不清具體的原因,但「不喜歡」這件事,一定能找到一些原因。我閨密的男朋友不喜歡她化妝,朋友的媽媽不喜歡他打遊戲……諸如此類的細節都可以成為一個人不喜歡你的理由。但這些理由背後一定跟他自己有關,因為我們很難做到排除過往的經歷去簡單純粹地面對一個人、一件事。
當這個人對你表現出不喜歡的時候,他或許是把他過去的情感體驗投射到你身上了。比如閨密的男朋友其實是因為上一段感情中女友出軌,而他的前女友很愛打扮;朋友的媽媽以前經常抱怨他爸玩物喪志,擔心兒子也這樣。所以,看似針對你的個人情感,其實摻雜了對方過往積累的情緒。
還有人會用自己的「三觀」去衡量他人,不符合標準的人就不喜歡,這跟你是怎樣的人並沒有絕對關係,他只是不喜歡他看不慣的人而已,換作是別人,未必就能討得他的歡心。
這一點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才能覺悟,當你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請別洩氣,給他一些時間釐清自己的情感。
>>> 適度的不喜歡,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我們都以為所有人都喜歡我們才是最幸福最舒服的事,其實不然。假設真的存在所有人都喜歡這種可能,我想我會躲得更遠。所有人都喜歡你,說明你是一個多麼面目模糊又放低自己的人啊,你可能會為了討得別人的歡心做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的事,你可能為了維持這種喜歡而繼續犧牲自己留存住他人的期望。
什麼樣的人更有可能被所有人喜歡呢?要麼是絕對完美的人,要麼是能夠滿足所有人需求的人。前者是癡人說夢,後者只會讓你忘記存在的真實意義,只為了贏得他人的喜歡而活。
所以,那些不喜歡保護了我們真實的個性、相對自由的個人意志,讓我們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拿去跟彼此喜歡的人相處吧。
>>> 過度關注不喜歡自己的人,是對喜歡自己的人不公平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原本我也不認為自己是個八面玲瓏能讓接觸過我的人都喜歡的角色。我的個性很強,說話直接,對不喜歡做的事不會僅僅為了別人而勉強自己,當然缺點也不少。所以,認清自己之後,我從不把有多少人喜歡我當成要求和標準。
寫文章之後,這一點就更加突顯,雖然大多遇到的是支持和肯定的聲音,但也遭遇過直接表達不喜歡的聲音。因為大家都隱藏在網路背後,所以有些語言蠻尖銳蠻刺耳,最嚴重的時候遭遇過人身攻擊,連帶對我家人的侮辱和謾駡。
我反省過,一些確實做得不夠妥帖的地方我會改,但在我有限的認知範圍內,並不認為自己傷害或者攻擊過他人,也沒犯過上升到大是大非的錯誤,可還是有人不喜歡我。
有時候跟朋友聊起這個話題,他們說:你可以反駁啊,寫文章或是直接回覆他就可以了啊。是的,非常簡單,只要動動手指我就能回應,甚至可以討個說法。但大多數時候,審視了對方說的話和自己之後,除了表達歉意以外,我保持了沉默。
如果我把時間、精力、情緒花費在跟不喜歡我的人繼續解釋和爭論上,勢必減少了我跟其他人的互動時間,向我提問或者喜歡我的人更需要我的關注。
有那時間,我跟其他讀者深入探討問題不好嗎?我陪我媽看會兒電視不好嗎?我去想想我的終身大事不好嗎?
每天與不喜歡你的人糾纏,這種不被喜歡的低落更難擺脫。所以不要戀戰,把你的人生花費在值得的地方。
>>> 坦蕩蕩地相處
最後還是想說說行為層面上的互動,因為有時候我們的確無法在現實中杜絕跟不喜歡自己的人相處。我不建議你直接告訴對方:我知道你不喜歡我。因為即便他真的不喜歡你,大多情況下,他也會因為內心的防禦或避免尷尬而不承認。並且,這樣直接地提問,會讓對方覺得你準備還擊或者認為你也不喜歡他。
所以,換種方式提問或表達吧。你可以問問對方,問他希望你怎麼做,或者他覺得你哪裡可以有一些改變。這樣的方式相對溫和,給彼此臺階下,而不是直接讓兩個人陷入情感上的對抗。
但溝通和提問並不代表對方說什麼你都要做出改變,從對方的答案中找到合理的、客觀的、可以調整和改善的部分,在不影響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做些讓步和妥協沒什麼不好,但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也不要以取悅的心態急於改變他對你的看法。退一步講,他已經不喜歡你了,更惡劣的不過是不喜歡的程度加深而已,你畏手畏腳做什麼呢?坦蕩蕩地做你自己就可以,做到你能改變且不委屈自己的那部分,剩下的交給緣分吧。
畢竟我們跟不喜歡自己的人一樣,也會不喜歡他人,不是嗎?所以,盡人事,其他的不要勉強,勉強別人也是難為自己。你能接受自己不喜歡別人,且能給自己找到不喜歡的理由,那麼對他來說,情況是一樣的。
其實,能從不喜歡的人身上看到的不僅是自我,還能看到對方身上折射出的人性。更深遠點講,這些人讓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掌聲和讚美並不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也有人給我們喝過倒彩甚至扔過雞蛋,不正是因為這些不如意的,才讓我們對每一點如意表示肯定和喜歡並更加珍視嗎?
早年我喜歡范曉萱,不是那個唱〈我愛洗澡〉和〈稍息立正站好》的小「蘿莉」,我喜歡的是不願維持自己不喜歡的形象之後酷而灑脫地唱自己想唱的、表現自己想表現的那個范曉萱。你看,我也沒有喜歡全部的她,但這並不影響我尊重她曾經有過的經歷。
范曉萱說,自從她轉型,很多人不再支持她,但她說「我喜歡被一小部分人喜歡的感覺」。
多年之後,即便她已經淡出公眾視線,我還清晰地記著這句話,能被一小部分人哪怕是一個人深刻地喜歡著,已經很幸福了。
除了珍惜,我想不到更高貴的詞語來對待我們得到的喜愛。除了和解,沒有更合適的方法來面對我們所得到的「不喜歡」了。
內容由 皇冠文化《我們終將告別那些揮之不去的痛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