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紀坪
無論一個人多有才,如果少了機會就會有志難伸,因此常聽人說人脈即錢脈,只要能夠結識各行各業的朋友,就能獲得不少發展的機會,所以按理說,擁有愈多的人脈,就能擁有愈多成功的機會。人脈可以說是一個人相當重要的資產,不但能為我們帶來不少實質好處、長期而穩定的人際關係,更能帶來情緒收入。所以綜觀以上好處,我們應該更積極的爭取人脈嗎?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人脈都一定是好人脈,有時候,一些半推半就而來的人脈,或許帶來的不單單是機會,更多的是困擾,帶來的或許不是情緒收入,而是花費過多的情緒成本。學會分辨篩選這些人脈的種類,才能為我們省掉沒必要的麻煩,降低沒必要的情緒成本。
硬推的產品、硬塞的名片
前陣子有一位做業務的朋友打電話給我,一直讚譽自己的公司有一位陳大哥如何的見識不凡,帶給他不少的人生智慧。他相信這位陳大哥也能帶給我不少的啟發,正因為看重我,希望能給我機會,所以一定要介紹給我認識。
一來我懶得應酬,二來我也不考慮光顧這位朋友的產品,就委婉的謝絕了,認為交朋友這種事,無需太刻意的安排,有機會再順其自然認識就好。但是過沒幾天,這位朋友又來了第二次、第三次的邀約,積極的態度及熱情的言語,實在讓人有些盛情難卻,於是就應邀了。
原來這位朋友口中的陳大哥是公司的資深業務,有不錯的口才及銷售力,對於人生智慧也有一套自己的見解,能夠滔滔不絕的談上半小時,當中還結合了不少勵志金句名言。
但老實說,這些心靈雞湯,真說要能帶給我們什麼有用的新啟發,似乎也不盡然,多數是老生常談,但我也給足面子讓他暢談,而在餐敘的過程中,他當然也少不了對自家產品的大力推銷。
最後我仍然沒有捧朋友的場,生意沒有作成,自然就無法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好朋友」,於是這位朋友,慢慢的也就漸行漸遠了。
另一陣子,因為家裡需要裝潢,開始搜尋相關資訊,一位長輩知道我們要裝潢,硬塞了一張裝潢師傅的名片給我們,自信滿滿的指示我們報他的名字,去聯繫這位裝潢師傅。
由於這位長輩平時為人頗為強勢不太圓融,老實說,我們對於他的推薦其實信心不大,但既然名片已拿就問問吧!
電話接通後,這位裝潢師傅人很客氣,也很有耐心地了解我們的裝潢需求,起初談話還算頗為投機,直到我們開口說是某某人介紹來的,他才忽然沉默了約莫幾秒鐘後告訴我們,希望可以另請高明。為什麼?
原來這位裝潢師傅曾和那位長輩合作過,被硬性扣款又被要求在裝潢上加東加西,雖然不到賠錢的程度,但利潤被不合理的壓縮,又需承受不少負面情緒,實在不想再和我們這位長輩有所牽連。而這位長輩因為沒有自知之明,本來想賣弄一下人脈,卻反而讓我們看了場笑話。
半推半就來的通常不是好人脈
第一個故事的朋友,力邀他人來認識陳大哥,希望順水推舟也推銷自家產品,是高估了朋友的魅力。
第二個故事的長輩,認為自己有好大的面子,報上名號就能有特殊待遇,殊不知人家根本不想再跟他作生意,這是高估了自己的魅力。他們共同的盲點,都是高估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及人脈價值。
這類人提供的人脈,通常不但不值錢,還可能帶來些情緒困擾。
愈是徒增困擾的人脈,就愈容易像這樣半推半就而來,愈是習慣半推半就推薦人脈的人,提供的資源往往也愈不具價值,正因為平常不會有人想主動去探詢他們,而他們又有展現人脈的欲望,才養成他們積極引薦的習慣。
事實上,愈是好的人脈,愈容易在自然而然間形成。
好人脈的出現大多在彼此善意的真心相待間產生,當價值觀相近時,即使沒有刻意經營,也能水到渠成,如果價值觀相左,即使勉強撮合,也只是徒增彼此的困擾罷了。
食物愈是天然,營養價值就愈高,人脈亦然。
好人脈不能完全依賴他人的推薦,能力夠了,有足夠的個人價值時,
好的人脈自己自然會出現。人脈要的不是多,而是精。
往下看更多《情緒成本》相關文章
【在乎面子失去機會,在乎裡子充實自己】
我有一位在百貨公司當櫃姊的朋友,無論是工作還是私底下與朋友相約,身上一定背名牌包包,穿知名品牌的百貨公司衣服,但她的薪資並不高,所以在用餐上相當節省。
當時iPhone 手機剛問世不久,她就立刻「敗」了一支,每個月分期繳交高費率的手機合約,但她不但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對,還曾經很神氣的對我們說:「這是一個資訊的時代,我辦這個手機及網路,可以常常吸收新知、跟得上時代,我覺得你們每個人都應該去辦一支。」
說著說著,臉上滿是得意的神情,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非常有面子。
那是一個智慧型手機剛出來的年代,無論是網路速度、 A P P 的研發及完整度,都尚在萌芽的階段,功能還不是那麼好用,連LINE都沒有,手機充其量只能當一個簡易型的電腦上上網。而所謂的資訊,不過就是看看一些八卦新聞、購物,根本沒有什麼太多真正有用的資訊,薪資已經不太高的她,卻還每個月分期花了數千元在包裝這個形象。
很顯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對她而言,在於這支手機的炫耀效果,讓她覺得自己很有面子。
事實上,這位櫃姊其實工作表現與評價都不太好,工作經常開小差、低頭玩手機,對於客人的服務態度也常被投訴;雖然站過不少的品牌櫃位,卻沒有一個願意雇用她作為長期雇員,多為代班性質的臨時櫃。可見得,雖然她一直都在追求想要的面子,但自始自終,並沒有得到太多的裡子。
即使拿了最貴的手機,她非但沒有贏得他人的尊敬,也沒有贏得工作上的成就感,更不像她自以為的,比他人獲得更多有用的資訊。最終敗出去的這筆錢,並未為她帶來太多的具體效益。
靠物質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在看了這位櫃姊的行為後,我赫然發現,自己也有過類似的經驗。
我十八歲左右時,剛好遇上 B B Call 漸漸退流行、手機慢慢普及的時代,那時候的手機,沒有彩色只有黑白機,來電鈴聲只有和絃音,不能播放流行音樂;當然,上網、拍照功能那些是不可能有的。
也就是說,當時的黑白機,貴與便宜最大的差異不是功能的多元性,只有「造型」的不同。即使如此,對當時年輕的我們而言,能拿上一支造型帥氣、價格昂貴的手機,在同儕的面前不知多有面子。
於是我跟班上的好朋友利用暑假期間去打工,把賺到的錢拿來購買當時又貴又帥氣的手機,因為新的太貴,買的還是中古的,反正拿來作面子,沒人知道是不是新的。還記得那時我和朋友一起去吃一百多元的平價牛排,最喜歡把手機帥氣的放到桌面上,一來炫耀最新的手機,二來代表我們的身分。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這樣的行為有多幼稚,而我們自以為是的面子,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更像是個膚淺的屁孩。這樣的虛榮感往往是短暫的,不但未能真正為我們累積什麼情緒收入,可能還犧牲掉不少的時間及金錢。
當我們長大經濟獨立,開始擁有一些自我價值時,手機這種身外之物,反而不再有拿來代表身分的意義,只需考慮其便利性及功能性。一支手機只要沒有壞,軟硬體沒有被科技淘汰,我可以用到三至四年以上,就算被人笑機型老舊也不以為意,其實,這也是一種成長─不再需要靠物質來滿足自己的面子,重視的是,更實在的裡子。
心理脆弱的人爭面子,心理強悍的人要裡子
美國舞蹈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 )曾說:「全世界的人怎麼看你,真的不關你的事。」
有些人非常在乎自己的面子,甚至需要仰賴外在的物質來彰顯自己,這是還沒找到自我價值的表現,只能依靠外在才能找到存在感。
還有不少人為了眼前的面子及利益,反而影響到長期的前途。當一個人愈來愈重視面子時,就代表他愈來愈停止進步了。
有人為了愛面子,不願意與他人學習請教,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有人為了愛面子,不願意與他人應對互動,失去了良好的人緣。
有人為了愛面子,把錢花在奢侈的物質上,失去了用錢的效率。
其實與裡子相比,面子真的沒那麼重要。
過度在乎面子的人,不單單自己的荷包要配合著面子散財,往往也同時必須承受不少的情緒成本,去在乎他人的眼光,呵護自己的尊嚴,反之,所有高成就的人,反而最不願意去浪費這些情緒成本,他們只重視事情的本質,只願意花心思去顧好裡子。
只有心理脆弱的人才爭面子,心理強悍的人根本「不要臉」,
因為,他們只爭裡子。
內容由 時報出版《情緒成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