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國中會考A++高中卻年年被當?老師:數學不能只是刷題或背公式

12 Nov, 2024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國中成績優異,但一到高中就被數學打敗?為何國中會考可以考A++,到了高中卻成了「年年被當」的慘案?台南家齊女中黃光文老師透過對比國中與高中的教學方式,分析了許多學生無法適應的原因,他也在這篇文章中回應了許多家長常見的疑惑,並提供了具體且實用的學習建議。

延伸閱讀:每天補習半夜才能睡!高中生5點被媽叫醒繼續讀書「過年也沒休息」,崩潰:真的好累

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以下為原文:

《為什麼會考A++,高中年年被當⋯》
前陣子和朋友H聊天,
H:光文,你是高中數學老師,
問你一個問題,
我小孩國小國中數學都很好,
他以前很喜歡算數學,
為什麼到了高中,
就完全不一樣了?
他國中會考是A++,
怎麼會高中變成,
每個學期都被當掉⋯
其實這個問題,
我蠻常被問到的,
雖然我不教國中數學很久了,
但我印象中,
國中數學的知識點很少,
所以老師在教學上,
有充足的時間,
反覆讓學生練習精熟,
資質好的小孩,
甚至會覺得有點無聊,
因為重複率太高⋯
高中數學不一樣,
教授的知識點,
至少是國中的三倍以上,
國中是好幾節課教一個知識點,
高中是一節課教兩三個知識點,

網路上說的,
「筆掉了,彎個腰撿起來,
發現已經聽不懂了⋯」
雖然沒這麼誇張,
但是高中的課程多且不易懂,
基本節數被刪減,
沒有第八節,
學測數A據說上面長官,
還要求難度需要增加⋯
這些現實的因素加在一起,
你覺得高中數學老師,
會怎麼教學?
一節課兩三個知識點,
至於練習只能靠你,
回家自己補上⋯
如果前面沒有跟上,
後面上課可想而知⋯
這就是為什麼有很多學生,
國中數學「很好」,
高中數學年年被當重修⋯
因為他們還在用,
國中的方法讀高中數學,
國中老師不斷幫你重複,
你錯過了,
下一次還會再遇到,
而且知識點少,
考試前簡單地複習一下,
可能就可以成績還不錯⋯
很多學生還是保持著,
段考前才要來努力,
結果通常都是慘烈⋯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些「症頭」,
我會建議

1. 上課專心聽,尤其是概念。
很多孩子上課不專心聽講,
算自己的題目,
覺得老師教得太簡單,
一直迷信難題,
當老師在講觀念的時候,
覺得自己都懂,
只有老師在教比較難的題目,
才會頭抬起來聽,
但是你知道嗎?
難題是單一個案,
老師在講的概念,
才是可遷移的工具。

你拼命的鑽研難題,
你未必懂背後的邏輯,
結果你只是
感動了自己,
害苦了成績,
不懂得記得問清楚,
回家馬上複習不要累積,
這絕對是學習的不二法門,

簡單粗暴,
但絕對是好用。

2. 不要想用題海戰術
有些學生不斷地刷題,
期待用題目去了解概念,
這在國中或許有用,
但在高中這行不通,
高中的知識點多,
排列組合後,
變化性非常的高,

每年大考學測,
我們都會驚訝於這些教授的創意,
常常忍不住說出:
「漂亮,原來還可以這樣玩。」
當然這種題目,
不可能讓你刷題刷到,
當然他也不是憑空出世的,
通常來自於某些經典題的轉換,
所以記得問自己:
你在期待什麼?
它和哪個你做過的經典題類似?

記得學習最重要的是,
把它和舊經驗做連結,

很多學生覺得,
我數學學不好,
我學得不夠多,
其實重要的概念,
數學老師都會教,
你學得已經夠多了,
相信我,
不是你學得不夠,
而是你用的不好。

3. 不要相信你的大腦。
你知道全世界最愛你的人是誰嗎?
是你那一顆愛你的大腦,
他會竭盡所能讓你逃避痛苦,
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所以大腦常常會騙你,
什麼意思?
你其實還沒弄懂,
但大腦會告訴你,
這簡單,就是這樣而已,
你知道嗎?
數學考試的時候懂8成,
和完全不懂的人,
分數幾乎是一樣的,
那怎麼分辨你是不是真的懂?
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考試,
另外一個就是「去教別人」,
相信我所有的研究報告都告訴你,
教別人是最好的學數學方法,

因為在這個過程,
你那顆愛你的大腦,
是沒有辦法欺騙你。

最後的最後,
高中數學就像女神或天菜,
不要低估了追求的難度,
當他願意回應你的時候,
那回報感是非常迷人的,
永遠要保持「成長型思維」,
不斷提醒自己,
並不是你學不好數學,
只是你還沒學好數學。

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黃老師提到國中數學內容較少,因此有足夠時間重複練習,讓學生容易掌握並取得好成績;而高中的數學課程卻有著大量、複雜的知識點,每節課速度很快,學生不僅需要獨立自學,還要時刻跟上新內容。因此,國中的學習方法到了高中可能無法奏效。

黃光文老師的文章提醒了我們,在面對困難的數學課程時,要具備「成長型思維」,持續學習並改進方法。數學不只是題海戰術或背公式,而是要理解概念並與過往經驗連結,甚至可以透過「教別人」來檢驗自己的理解。黃老師的建議不僅適用於數學,也適用於所有學科的學習過程,讓我們看到學習的路上更廣闊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台南家齊女中黃光文老師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