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技產業正成為全球發展的核心趨勢,從小培養數學邏輯與資訊科技相關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方向。近期「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IEA)」的調查結果,充分體現了台灣學生在國際教育舞台上的卓越表現。
IEA成立於1958年,專注於跨國教育成就比較,涵蓋閱讀、數學、科學等多領域研究。在他們近期公布的「數學與科學能力」(TIMSS 2023)與「電腦與資訊素養研究」(ICILS 2023)兩大調查中,台灣小朋友表現出色,甚至領先全球。
根據TIMSS 1999至2023的趨勢分析,我國四年級與八年級學生的數學與科學成就表現持續優於國際平均水平。數學方面,兩個年級的學生均在全球排名第二;科學方面,四年級學生排名第三,八年級則排名第二,展現出穩定且卓越的國際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ICILS 2023是台灣首次參與的國際資訊素養測驗。參與測驗的八年級學生在「運算思維」項目中全球排名第一,顯示出優異的問題解決能力。此外,在「電腦與資訊素養」方面,台灣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韓國、捷克與丹麥,證明了國內資訊科技教育的成功。
延伸閱讀:考試不及格,老師畫插畫、寫鼓勵評語引爭議!家長:亂塗一通、先把學生教好
學習成績好,不代表孩子很快樂
然而,高分不一定等同於學習樂趣。調查顯示,不少台灣學生對數學和科學科目興趣不高,令人擔憂學習壓力是否影響了童年樂趣。網友擔心,我們是不是把知識硬塞進小朋友的腦袋,但他們根本不曉得學習這些知識的原因;或是學習強度太強,剝奪了孩子本來應該要開心玩耍的時間。
教育部國教署長彭富源則回應,根據這項調查,台灣教師未來會在課程中重視提問、做實驗、運用概念或證據解釋現象和辯論,希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未來教育部也會加強老師在這方面的研習,以增加他們的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