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個人的性格、情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當一個人從小受到不良對待或傷害時,這些經歷往往會成為未來行為模式的一部分,甚至影響到下一代。這樣的創傷傳遞循環,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家庭和社會造成長期的影響。
傷痛的傳遞與反擊的本能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在臉書上發布一篇文章,當人們兒時經歷傷害或痛苦時,往往會出現反擊的心理,甚至用相同方式攻擊別人,這種自我保護機制是很普遍的反應。

圖片來源:小紅書@793592869
延伸閱讀:家長要注意!高中生好玩上傳「這照片」竟被罰20萬!
然而,有些人能夠認識到自己身上發生的傷害是不對的,並且願意為自己和下一代改變。心理師認為這些人已經了解四件重要的事情,包括:
「你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不對的。」
「你能覺察到這些事情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你能鼓起勇氣再去相信他人。」
「你在痛苦之餘,還願意用愛去回應新的生命。」
有些家長非常有感,表示:「真的!太有感了,強忍著一堆傷給孩子最好的童年,我們真的很棒棒」、「我就是這樣,做了很多內在功課,才有在教養時有覺察力,但也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但願意跟孩子說說對不起,去修復關係」、「謝謝!我剛好是那個了不起的大人」、「有時候那個『爸爸』,也是另一半,有的甚至是老師或是主管......,而『我』就變成另一半、學生或是下屬…」、「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是,平等的對待每個孩子,這種陋習到上一代就結束吧」,也有子女的網友回應:「慶幸圖裡的『我』是我爸」、「我也很慶幸那是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