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台灣青少年自傷率持續攀升,且自殺行為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這一現象令人深感憂心。根據教育部統計,2023年學生輕生、自傷的校安通報人次達到15,196人,較2019年的4,477人次增加了逾萬人次。其中,國小學童的通報數字尤為驚人,從2019年的353人次激增至2023年的1,583人次,成長近五倍。
延伸閱讀:教育拉警報!老師籲家長別讓孩子沉迷抖音:簡體字氾濫、注意力衰退

圖片來源:pexels
更令人擔憂的是,幼兒園竟也出現自殺、自傷通報案例,顯示自傷行為的年齡層正在逐漸下降。這使得自殺成為僅次於交通意外的學生死亡主因,成為校園輔導急需克服的重大課題。
青少年自傷行為3大可能原因
導致青少年自殺行為的增加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家庭結構變遷:現代家庭結構的改變,可能導致青少年缺乏足夠的家庭支持,增加心理壓力。
2.網路使用普及:網路的廣泛使用,雖帶來便利,但也可能導致青少年接觸不良資訊,或在網路上遭受霸凌,進而影響心理健康。
3.心理健康教育不足:學校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缺乏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的能力。

圖片來源:pexels
青少年自傷行為5大預防方法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在學校課程中融入心理健康議題,教導學生認識、辨識並因應情緒,提升其心理韌性。
2.建立支持性人際關係
教師與家長應以傾聽、陪伴、不批判的態度,與青少年建立信任關係,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
3.強化校園輔導資源
學校應提供充足的輔導資源,並建立完善的機制,讓教師、輔導老師、專業輔導人員與校外資源能夠有效合作,共同協助有需要的學生。
4.促進家庭參與
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並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繫,共同營造支持性的環境,減少青少年面臨的壓力。
5.媒體責任與報導素養
媒體在報導自殺事件時,應避免過度渲染,並提供相關的求助資訊,減少可能的模仿效應。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支持。透過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協力合作,我們才能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面對挑戰時,能夠勇敢前行,擁抱未來。
●輕生不能解決問題!造咖關心您
生命誠可貴,輕生不能解決問題
退一步想,可為生命找到出路!
珍愛生命,請撥打1925自殺防治安心專線
輕生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
張老師專線: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