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吵鬧,身為父母的你是不是會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或平板來安撫他?這種「科技奶嘴」現象越來越普遍,隨著短影音的興起,孩子們如果過度依賴這些短暫且快速的內容,將會影響專注力及學習發展。
滑抖音害了孩子?
一名老師在Threads上發文,呼籲家長們不要讓孩子再接觸抖音。作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這位老師指出,許多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在尚未掌握基本的識字能力,卻已經在使用簡體字進行書寫。
並且最令人擔憂的是,抖音沒有年齡限制,孩子們尚未具備足夠的思辨能力,眼見的內容便會成為模仿對象,而家長無法完全掌握他們接觸的資訊。
這名教師強調,長時間觀看短視頻內容會使孩子的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會讓他們對閱讀文字的理解力逐漸減弱,尤其目前的教育課綱強調閱讀素養,這樣的趨勢更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發展。
延伸閱讀:禁令將實施?大量美國「TikTok難民」湧向小紅書,登應用商店下載榜首
3C育兒成常態
根據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發布的「2024年台灣網路報告」,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與世代交替,孩子接觸3C產品的機會大幅增加,甚至出現「3C育兒」和「科技奶嘴」的現象。
調查針對12歲以下兒童的家庭進行分析,結果顯示,近八成家長(79.04%)會讓孩子使用3C設備,其中以孩子從2歲開始接觸的比例最高。此外,每10位家長中,就有8位(84.79%)為了安撫孩子而讓他們使用3C產品。
變成「抖音腦」會怎樣?
TikTok的操作介面十分流暢,孩子只要手指一滑,就能跳過不感興趣的內容。如果第一眼沒有吸引他們,立刻就會切換到下一段短影片。同時,TikTok的演算法會不斷推送迎合孩子喜好的內容,讓他們習慣於快速切換,逐漸縮短思考的深度和專注的時間。
神經心理學家Sanam Hafeez解釋,「當你滑手機看到好笑的內容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你感到快樂;如果沒興趣,你很快就會滑到下一段有趣的影片。久而久之,大腦習慣這種快速的刺激,就容易成癮」。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西密西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沉迷於TikTok、Instagram或YouTube的短影音,會讓年輕人習慣於短暫的刺激,進而削弱他們長時間專注的能力。
例如,原本需要兩個小時觀看的電影,他們可能只願意選擇濃縮成30分鐘的版本,甚至進一步影響到像閱讀、寫作或上課這類需要持續專注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