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在年初刷到一則新聞,標題寫著「被遺忘的北投秘境」。行天宮文化會館的紅色大頭針,就這樣在Google Map上躺了許久,總想著哪天再去踩點。隨著疫情趨緩,讓人萌生去拜訪的念頭的,是那些刊在《ArchDaily》裡的照片,整修過後的文化會館2.0。
photographer : shin
行天宮文化會館是位於北投巷子內的秘境。/photographer : shin
絕對想像不到,那是一處鮮為人知的美好境地,鑲嵌在北投小巷之中。石材立面、玻璃圍欄與鋁皮屋頂,附著於強調水平層層出挑的量體,在此出落的適得其所啊,優雅又那麼輕盈,猶如漂浮在臺北城喧囂之上的靜謐。
鑲嵌在半山腰的基地,會館屋頂廣場坐擁全臺北最好的景緻,將城市喧囂踩在腳下。/photographer : shin
建築尊重當地特色,將唭哩岸石的擋土牆悉心保留。/photographer : shin
給人一種「它該不會是從綠色土坡長出來?」,抑或「它正在漂浮…」的錯覺。操刀文化會館設計的原典建築師事務所曾在訪問中提到,「舊建築本是行天宮的圖書館,宮廷式的圓形天井是一大特色,加上當地唭哩岸石做的擋土牆等,在改建時皆悉心保留了下來」。
推薦閱讀:【自拍之城23-臺北】走進北美館裡的異質世界:崎Heterogeneous
柱式的設計細節回應傳統廟宇,以現代建築語彙重新轉譯。/photographer : shin
行天宮文化會館與忠義廟比鄰,新舊建築於此相互融合,一點也不違和。/photographer : shin
後記:有人問,「妳又沒進去怎麼肯定妳喜歡這裡?」。當爬上樓梯,以為會看見另一個小京都、小淺草、小田園調布…結果反被最純的台灣傳統廟宇與現代建築揉出的美嚇一跳,更不用說建築師執行這裡的設計密度有多高了。嗯、必須再訪!
北投行天宮文化會館
訪問地址:臺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4段18巷50號,忠義廟旁。
開放時間:室外區域24小時開放,室內區域請參考會館官方訊息。
注意事項:會館位於半山腰,前往拜訪需有爬坡的心理準備,著合適衣物前往。拍攝時請尊重參拜訪客的權益,勿佔用走道空間,配合館方規定。建議自拍地點為會館屋頂廣場,以關渡平原及遠方的臺北市為背景,十分脫俗。推薦給正在計畫迎接新年曙光的你,一個絕佳的私房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