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文飛 Dana
我們會卡在朋友區的原因,只有兩個原因。
1. 我們的外在並沒有讓對方意識到是個「女人」。
無法讓對方意識到自己是女人的原因有很多種,也許我們的 表現很像漢子、朋友或是妹妹甚至是延伸至其他角色阿姨、媽媽、隔壁鄰居、上司等等。
2. 當我們面對這個人的時候,只敢做單一面向的事,不敢踰矩。
甚至可能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散發什麼樣的感覺給對方,才會讓自己的角色被卡住。不論這個原因是潛意識因為怕自己被拒絕,還是破壞原有的關係而「失去對方」意思都是一樣的。
我們會無法讓對方意識到自己是個「女人」的通常原因,在於我們對自己「女『性』」標籤的潛意識不認同,不認同的原因每個人可能不盡相同,對自己的魅力沒有自信也同樣是對自己的性徵沒有自信的一種呈現方式。
表現方式可能會表現在打扮上:有些人比較排斥女性化的打扮,有些人的表現方式則是無法不做女性化的打扮。這兩種表現方式都是對於自己女性標籤的潛意識的兩極化,第一種人覺得就算打扮女性化也不會有魅力所以抗拒,另外一種人則是不相信去除掉這些有女性標籤道具的自己會有任何的吸引力。又可能表現在我們無意識的行為舉止、反應跟說的話上。
舉例來說,當我們喜歡自己的身體、覺得自己的身體有吸引力的時候,我們就會無意識的習慣觸摸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自我親密」動作。
自我親密動作多的人會比較給人「性感」的感覺,這個動作原則也可以在比較性感的舞蹈動作裡常常看到。如果我們無意識地想要保護自己的時候,就會擺出比較男性化的姿勢,平時的動作習慣會保護自己的肢體內側,展現出外側,而這是比較男性化的舞蹈動作會出現的動作原則。如果我們的內心是比較柔軟、易信任他人的,就容易展示出自己肢體的內側,也比較容易有女人味的感覺。除了這些之外還有非常多各種肢體細節,都在每分每秒地傳遞出個人的潛意識訊息。
「對於女性性標籤的不認同」這個潛意識的狀態,自然會影響到我們面對喜歡的對象的表現。會造成面對面時不敢用有吸引力的方式表現自己,因為潛意識裡面就連自己都無法把自己當成一個值得喜歡戀愛對象(這邊要注意的是,就算我們在通訊軟體上敢撒嬌、用愛心圖案、可愛的貼圖、與對方調情等表現女性魅力的技巧,但如果面對面的時候做不出來,仍舊無法創造曖昧的氣氛。畢竟關係還是要回到現實裡)。
如果我們去做了表象像是把自己當成戀愛對象的行為,心裡卻不認同自己的女性魅力,就會表現出一種不協調的壓力。
認同自己的女性標籤的人,才能自然地做出可以將關係帶往戀愛關係走的動作,連續性的散發出「我是戀愛對象」訊息跟感覺。
不認同自己魅力的人在做超過友誼界限的事情時會很不自在,所以必須要「一鼓作氣」的完成。由於不認為自己是有吸引力的,所以這樣的人多會壓抑自己喜歡的情緒。做出這個「超出友誼界線」的行為,大多是因為無法再繼續壓抑下去了,或是「想要衝一發,結束這場曖昧或是單戀災難」的一種動機,而不是認為自己是有魅力而做的。
不熟悉跟女人相處的男生,由於比較沒有自信,看對象的方式比較不是根據女人味,而比較重視女性標籤(因為這樣自己的選擇才比較容易被認同)。越是熟悉跟女性相處的男人,越是重視一個女人的女人味是否勝過於單純的外在條件。
會做女性化打扮,內心卻不認同自己的女性標籤的人,很有可能被很會跟女孩子相處的男人當成玩伴,或是單純的曖昧對象,而不是認真交往的對象。原因是,這樣的女生必須透過擁有女性標籤的道具才能認同自己的吸引力,這種不安全感會讓有選擇權的男人感覺到「麻煩」,因此不願意更進一步發展。
通常我們會認為自己卡在朋友區,有兩種狀況:
1.你們彼此真的是感情不錯的朋友。
如果是這種狀況,會比較容易成功,因為至少對方跟你相處是開心愉快的,所以願意更近一步的接觸,缺少的可能只是你還沒讓他認知到你是個「女性」。
很少部分的男人願意把自己多餘的時間花在自己完全沒興趣的人身上,與其這麼做,他們會覺得不如打電動或是做其他事情更有意義,比起女人,男人比較不重視自己跟每一個身邊的人關係是否友好。也有可能他根本就喜歡你,但你從來沒有讓他覺得有機會。
如果你喜歡上他了卻遲遲沒有進展,表示你為了維護這段良好的關係,只敢展現出固定的、屬於面對好朋友的個性跟面向, 而不是以一個「戀愛對象」為前提的相處跟表現方式。
2.你們根本算不上是朋友,只能說是「彼此認識」的程度而已。
如果是這種,那其實不算是「卡在朋友區」,只是用「朋友」這樣的詞彙跟形式來說服自己你們彼此還有一定的連結跟關係, 對方可能根本沒有想要另外花時間跟你相處。可能只是基於禮貌,而你不管外在還是內在都沒吸引到他。
往下看更多《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的相關文章
【如何做好推拉法】
總結上一節所說的,推拉法其實是只要懂得尊重自己的快樂跟不要執著「一定要」跟對方有什麼方向的發展自然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但這樣講可能還是會讓你覺得很模糊,如果要把推拉法做一個比較技術性的拆解的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拉=正分(+)
推=負分(-)
推拉法的目標是要讓對方「以為」我有喜歡他,不能讓對方覺得我不喜歡他,也不能讓他太確定自己很喜歡他。所以推+拉的總分在一段時間區間內要趨近於零。
舉例來說,如果主動傳訊息給他,可能是 +1,但因為我本身的形象看起來像是平時不會太理人的類型,所以主動傳訊息如果有閒聊(先不考慮我面對的對象的個人特性的狀況下),對象可能會把我主動傳訊息給他的這個行為以 +2 的分數接收。如果你跟我不一樣,看起來是平易近人但有點害羞的女孩子,那麼主動傳訊息這件事可能是 +1。如果是很活潑,看起來跟每個人都聊得來的女孩,有可能只有 +0.5。
如果我三天已讀不回,這個可能就是一個 -2 的推。如果是平易近人的女孩做,可能會是 -3 的推,如果是每個人都聊得來的活潑女孩,就可能是 -4 的推喔。若把對方的個人狀況考慮進來,假設對方是一個不喜歡用通訊軟體聊天的人,很多天不回是他平時的常態,你的三天不回可能對他來說不是什麼負分。但如果他是一個平時很愛聊天的人,那三天不回可能對他來說就蠻嚴重的。一個推拉的等式要在一段「有感時間」內做結算,而在關係的不同階段跟不同狀況時會有不同。如果是很曖昧、每天都有聯繫的狀況,有感時間可能是一週。如果是剛認識,還沒有很頻繁聯絡的狀態,有感時間可能就是一個月。
當然這只是一個把概念跟感覺量化的一個方法,如果要用很機械式的方式去計算人際關係的熱度,還是很吃虧的。這只是一個讓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已,人際關係的東西還是要靠自己去用心感覺跟實際操作、驗證會更準確。
我們一般容易失敗的原因不在於我們不會使用技巧,而是把技巧神化,以為放一兩招大絕對方就會神奇地喜歡上我們。但魔鬼藏在細節裡,難道我們沒有用技巧的時間,就不算在相處的時間內了嗎?
比起有用技巧的時間,我們沒有用技巧的時間多太多了。如果無意識的時間都在低分帶,就算招再強,一樣沒有什麼效果。如果我們平常的時間都表現在低分帶,在執行技巧的時候也不大可能會執行得很到位,很高機率只會有東施效顰的效果而已。所以推拉法的技巧這部分,我不會鼓勵大家去學一些平常自己完全沒做過的事,而是把跟異性相處時,自己會做的事情去做推拉的分類,有意識的去操作自己本來就會做的事情就好。
內容由 時報出版《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