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PC

熱指標|超過5成青少年壓力爆表,專家曝2大壓力來源!最可怕是無人可傾訴

20 Feb, 2025
圖片來源:canva
圖片來源:canva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現在青少年壓力越來越大。根據衛福部2024年的統計,過去五年間,12至17歲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佔比從12.5%上升至18.4%,自殺已成為青少年十大死因中的第二位。

兒福聯盟進一步調查現在青少年的煩惱,發現有超過過半數(54.3%)的國中生承受著對未來的壓力;壓力越大,越會讓他們逃進網路的虛擬世界,但兒盟也發現,沈迷於社群媒體的學生出現情緒困擾的比例,反而比「未沈迷社群的同學」多出2倍。而這些情緒壓力,孩子們竟沒有能可靠、穩重的家人可以訴說。

兒盟針對13~15歲的747位青少年做有效調查,發現有16.4%的學生每週超過一次感到情緒低落,最常見的情緒困擾包括易怒(13.6%)、緊張(12.6%)、過度憂慮(12.1%)、害怕(10.0%)、無法控制焦慮(9.8%)及難以放鬆(9.5%)等。而這些情緒也會導致他們難以入睡、頭痛。

延伸閱讀:青少年輕生率創新高!年齡層下降,國小生通報數5年暴增5倍

3
超過過半數(54.3%)的國中生壓力爆表。
圖片來源:canva

兩大壓力來源:升學、沈迷社群

進一步追查情緒問題的根源,有一半的國中生會擔心自己的未來(50.1%),近半數(46.2%)因決定未來升學或就業感到巨大壓力,更有近四成(39.1%)會給自己壓力以達到未來目標,而這些學生出現情緒問題的比例是其他人的2倍,出現多重身心症狀的情形更高達3.5倍。

除了課業負擔,過度依賴社群媒體的現象同樣令人擔憂。 台灣國高中生每週平均花費35小時在社群媒體上,相當於每天超過5小時,扣掉上學和睡眠的時間等於一有空就滑手機、上社群。然而,這些時間帶來的不是放鬆,而是壓力。

數據顯示,37.7%的青少年存在社群媒體沉迷問題,他們出現情緒困擾的比例是非沉迷者的近2倍(73.6% vs. 34.6%),出現多重身心症狀的可能性更高達3倍(35.6% vs. 11.3%)。長時間浸泡於虛擬世界,不僅讓青少年情緒低落,還可能引發與家人的矛盾,甚至造成家庭關係的惡化。

延伸閱讀:拒絕「iPad養育」的時代來臨!Z世代父母將重塑2025出生的Beta世代

6
越滑手機,心情越糟糕。
圖片來源:canva

孩子們可以依靠誰?

父母的陪伴與支持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然而調查顯示,僅64.3%的國中生認為自己能輕鬆與媽媽溝通心事,爸爸更僅有50.4%;也只有不到半數(46.6%)的國中生表示自己能與家人討論問題。

但家人若能支持孩子,對他們的幫助肯定是顯而易見的。家人支持較高的孩子,其有情緒困擾(34.7% vs. 61.7%)、多重身心症狀(13% vs. 27.2%)的比例均僅為支持較低者的一半左右。同樣地,同儕支持較高的青少年,其情緒困擾(40.2% vs. 57.4%)和多重身心症狀(16.2% vs. 24.7%)的比例也相對較低。

5
只有少數父母可以成為孩子們的靠山。
圖片來源:canva

多陪孩子運動,有助於身心健康

對此,兒盟也呼籲,希望學校、政府能提供更多支持資源。以學校為例,有諸多學生因為輔導是離教室太遠、擔心隱私性而拒絕使用輔導室,因此兒盟建議教育部除了加強宣導輔導室功能外,更應靈活調整會談時間以配合學生需求,甚至是增設線上一對一談話功能;而教育機關更應該把「心理健康評量」納入定期篩檢機制,有助於預防更嚴重的心理問題發生。

當然,家人還是孩子最重要心靈支援,不管是談心還是運動,都能有效紓解壓力,增進情感聯繫,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