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野島剛
日本過的是新曆年,所以每到了歲末年初的過年期間,多家電視臺會停播一些固定節目,一齊播放所謂的「特別節目」。近年來,日本的電視臺因為廣告收益銳減或是觀眾流向網路等因素,在財務上陷入困境,所以花上大手筆的製作費到國外出外景的節目也大幅減少。然而,唯有年底的特別節目,電視臺會推出一些到國外拍攝的外景節目來提升收視率。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別明顯的是有很多節目紛紛到臺灣出外景,可見這幾年在日本掀起的臺灣風潮方興未艾,依舊吸引許多日本民眾注意,甚至聽說只要標題出現「臺灣」,收視率就會增加,反倒是以往熱門的韓國、香港和中國的外景節目幾乎都不見蹤影了。
其中東京電視臺的節目《未來世紀ZIPANGU》介紹了到臺灣展店的日本便當店。雖然這家便當店引進了日式的便當風格,銷售成績卻停滯不前,令人傷透腦筋。大部分的日本料理在臺灣都非常受歡迎,像是拉麵、炸豬排、天婦羅、日式燒肉、日式漢堡等,幾乎都是大排長龍,或是在臺灣邁向穩定成長的階段。但是,唯獨便當這一項,遲遲無法勝過臺灣當地的便當業者。
本來,日文裡的「弁当」一詞,語源是來自中國南宋時期的「便當」,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之後隨著時代變遷,逐漸轉變為方便用膳的意思。
臺灣的便當文化是在日治時代傳入的,今日大家熟悉的臺式便當是配合臺灣人的飲食習慣逐漸改良而成的。包括我自己也非常喜歡臺灣的「排骨便當」和「雞腿便當」,尤其每次搭乘臺灣高鐵時,都很期待買「臺鐵便當」(抱歉,不是高鐵便當)上車享用的時刻。
要說臺灣便當哪裡好吃的話,就是主菜分量大,配菜也不遜色,重點是溫熱食用。以日本人的觀點來看,很羨慕臺灣便當的「主菜豪華主義」。像日本具代表性的「幕之內便當」,大概有十樣不同的配菜,菜色多但分量少,並沒有特別以哪一樣作為主菜,每次吃完總覺得不過癮。雖然在日本也有像鰻魚便當這樣有主菜的便當,但往往只有放蒲燒鰻魚和醃漬物,卻沒有任何誘人的配菜。就這一點看來,臺灣便當除了雞腿、滷排骨、爌肉等主菜之外,還有青菜、滷蛋、醃漬品等豐盛的配菜相伴,不論味道或分量皆令人非常滿意。
仔細想想,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可以窺見不同國家或是民族的美學意識和氛圍。日本的便當很注重外觀,喜歡整齊排列,這方面反映了日本人一板一眼的國民性格。好不好吃當然很重要,但是同樣地在配色或是菜色數量等細節上也很重視。換言之,就是日本便當比較傾向形式主義。
另一方面,雖然臺灣的便當文化是源自日本,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分量要夠」或者「以好吃決勝負,外觀是其次」,傳達出臺灣人偏向實用主義的價值觀,與日本的形式主義形成對比。
要說臺灣便當的特色,像是自由發揮度高、大膽創新、追求美味等特點尤其打動日本人的心。最近,日本的百貨公司地下街等地方,只要一推出臺灣便當的限定販賣活動,就立即被搶購一空。來自日本的「摩斯漢堡」、「一蘭」、「一風堂」等知名的飲食連鎖店來臺展店,大受歡迎。如果臺灣賣珍珠奶茶的「50嵐」或「永和豆漿」等連鎖餐飲店到日本展店的話,應該也會相當成功,其中我最看好的就是「臺鐵便當」,有朝一日進軍日本的話,想必會在日本掀起便當革命吧。
往下看更多《原來,這才是日本》相關文章
【站著吃牛排的日本人】
日本有一種「站著吃」(日語為「立食」)的文化。
例如,在歐美,大家邊走邊吃熱狗。而日本幾乎每個電車站前都一定會有「立食」蕎麥麵店或「立食」烏龍麵店。全世界的國家大概只有日本這樣吧。
在日本,若列舉站著吃的食物種類,大概以蕎麥麵、烏龍麵、咖哩、拉麵等為主。
可是,之前在東京銀座出現了一家店,人氣爆棚,給「立食」文化帶來巨大衝擊。這是一家站著吃牛排的店。對日本人來說,牛排也是一種奢侈大餐的象徵。
一九七○年代,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全家每隔幾個月去一次牛排店。記得父親總是很驕傲地對大家說:「喜歡什麼就隨便點吧。」我想點最貴的菲力牛排,可是媽媽說「小孩子嘛,點個漢堡就行啦」。大家因為這事吵起來......雖然過後記不得什麼肉的味道了,但第二天到學校我還是得意地跟同學說「昨天去吃牛排了」。
日本在一九九○年代因牛肉進口自由化導致關稅大幅下降,牛排不再像過去那樣是多麼珍貴的奢侈品了。儘管如此,對日本人來說,牛排依然與「法式料理」、「壽司」並列,屬於比較奢侈的食物之一。
這家「立食」牛排店名字叫「突然!牛排」,二○一三年底在銀座開業。這家店人氣非常高,正打算向全國各地進軍,擴展勢力範圍。在電視上看到關於它的介紹後我去銀座店吃過幾次。可是店門口經常要排起幾十人的長隊,上班工作的空檔沒法去吃,所以午餐時我就放棄去那裡了。
有個週末我下定決心,做好不管排幾個小時隊我也要等的心理準備,專門挑下午三點這個客人最少的時段去。但還是有十五個人在排隊,最後等了三十分鐘才進入店內。
這裡只能容納二十個人左右。在店內側,肉切好後被送到烤肉處。桌子上有烤肉醬、鹽、薑、沙拉醬、自助取用的水。菜單非常簡單。肉只分沙朗牛排和菲力牛排兩種,分量是按克賣的。沙朗牛排是每克五日圓,菲力牛排是每克七日圓。
我點了三百克沙朗牛排,花一千五百日圓,跟我一起去的朋友點了兩百克菲力牛排,花了一千四百日圓。這和在普通餐廳裡吃套餐的價格差不多。
點菜後五分鐘就烤好的牛排是用炭火燒烤的,香味絕佳,肉質也很柔軟、帶甜味。這種口感和味道的牛排要是在餐廳裡大概得賣五千日圓。對於「想吃肉」 的人來說,從價格和味道的性價比來看恰到好處,所以很受歡迎。
最近在日本的飲食文化中,「站著吃」和「站著喝」的確成為一大流行趨勢。過去在體力勞動者居多的城鎮中存在著這種站著吃、站著喝的文化—大家一邊暢飲燒酒或日本酒,一邊品嘗烤雞肉串。但最近,西班牙料理、義大利料理等比較時尚高端的領域,有些店也開始向站著吃喝的形式轉變。在此背景下,牛排這種高級料理的大本營似乎也逐漸「墮落」。
在國外,坐著吃飯被認為是一種守禮儀的規矩,所以一般人也許覺得日本那種站著吃飯是「不懂禮貌」。還有種觀點認為站著吃對健康不好。也有些人從中醫的角度分析,認為站著吃飯會導致消化不良,儘管不清楚具體的科學依據。
可是,日本人自古以來就不像外國人那樣把站著吃和坐著吃區分得那麼明顯。椅子在日本真正得以普及是在明治維新以後,那之前的人或坐在地上吃,或站著吃。就連日本料理中很有名的壽司也不例外,最早在江戶時代的江戶城(東京),普通百姓站著吃壽司。那時像如今的麥當勞那樣開始出現速食店。
戰後的日本,站著吃的小店不斷增多,這跟上班型態也有很大關係。日本的經濟高度成長期,政府在東京、大阪等大都市的郊外到處建設規模巨大的公營集合住宅大樓。上班族為了從家中到公司上班,必須坐一兩個小時的電車。早上起大早去公司上班,晚上下班回到家已深夜—這樣的生活方式漸漸形成。當時在電車站內或站前,早上和夜裡等車的空檔,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和金錢就能馬上站著吃到蕎麥麵和烏龍麵。在此背景下,這種餐飲方式大受歡迎。
另外在戰後初期的日本,大米屬於奢侈品,而蕎麥粉和烏龍粉是從美國等地進口,可以穩定供應,所以站著吃的蕎麥烏龍麵店不斷增加。據說也是受此影響,諸如站著吃的牛肉蓋飯、站著吃的飯團等沒能擴大規模。
儘管如此,之所以出現「立食」牛排,我認為在諸多背景中,當今日本的不景氣、一些企業裁員所導致的經濟低迷是最主要的因素。據說中國出現了禁奢令讓餐飲業受到打擊,但在日本,餐飲業的通縮傾向已經持續了二十年。來到日本的各位外國朋友,大概也為日本食物的便宜程度感到吃驚。吉野家的牛肉飯兩百日圓、麥當勞的漢堡一百日圓、站著吃的蕎麥麵或烏龍麵兩百五十日圓、飯團一個一百日圓......有人感覺這些東西比在中國賣得還便宜。
另一方面,牛排、壽司本應守住其作為高級料理的「形式」與「價位」。但在壽司領域,迴轉壽司完全破壞了價格行情,迅速普及。如今牛排的大本營也開始面臨威脅。
可以說,日本出現「立食」牛排店,是日本的「立食」文化與餐飲業緊縮低迷現狀相結合的產物。
內容由 時報出版《原來,這才是日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