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對環保意識的提升,塑膠污染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台灣政府近年來逐步加強限制塑膠製品的措施,不僅不再免費提供購物袋,還通過打折等獎勵方式鼓勵民眾自備環保袋或購買可重複使用的布質袋。
台灣加強限塑政策,環保署拓展管控對象
環保署指出,塑膠袋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灣垃圾中的主成分之一,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尤其對海洋和河川生態的影響更為嚴重,因此,限制使用塑膠袋的措施是政府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的重要一步。環境部部長薛富盛表示,傳統市場、攤販和夜市等是塑膠袋使用量最大的場所,因此將納入限制使用對象,還預告明年將進一步擴大對塑膠袋的限制,將所有開立發票的場所列入管控範圍。
延伸閱讀:網公認:這一物超難撿!環保局公布最常見水溝掉落物「排行TOP3」
儘管台灣積極實施減塑政策並不斷加強限塑,但塑膠袋的使用量仍然高於預期,台灣的限塑政策自2002年開始實施,2018年擴大管制14類對象,並訂出2025年全面限用、2030年全面禁用的目標。然而,實施至今成效不彰,甚至近年來一次性塑膠用品的使用量呈現增加趨勢。

根據荒野保護協會川廢快篩計畫2020至2023年的統計,2020年的淡水河、2021年的台中烏溪、2022年的新竹頭前溪,這些溪流的垃圾量都逐年攀升,這些垃圾中排行前三的都是塑膠製品,如塑膠袋、飲料杯、吸管、塑膠瓶罐等。也表明台灣的塑膠垃圾量龐大且在處理上存在不足之處。

新北回收新規上路:這7大類單獨放、裝袋要可透視

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延伸閱讀:全台15間「裸裝商店」!從經典食品買到化妝品,要多少就買多少,新鮮又不浪費

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封面圖片來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