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pexels
在滑臉書或IG時會在外文文章底下看見「翻譯年糕」四個字,點入後文章就會翻譯成中文,近期有網友在Threads上詢問為什麼是翻譯「年糕」?引發大批網友解答及幽默回應,讓我們一起看看為什麼這樣取名吧!
為什麼叫「翻譯年糕」?
有網友在Threads上詢問為什麼是翻譯「年糕」?而也有人留言解答:「原名稱翻譯『蒟蒻』的日文『ほんやくコンニャク』發音是honyaku konyaku,翻譯和蒟蒻押韻才取了這個名字。」

翻譯蒟蒻和日文有關(示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圖片來源:pexels
延伸閱讀:你知道這叫什麼嗎?盤點10個常見卻想不起本名的物品:紅色圈圈綁帶、甜甜配飯的「那個」
曾經有網友在Dcard版上討論過相關話題,文章表示大約2015年就有人發現Facebook已經自動啟用翻譯功能,而臉書翻譯小組的解釋是:「在卡通《哆啦A夢》中曾出現一樣叫『翻譯蒟蒻』的道具,吃下去就能和不同物種或不同語言的人溝通,而『年糕』是與台灣文化更符合的類似食物,故將即時翻譯功能取名為翻譯年糕,希望藉此能更貼近台灣用戶的生活和文化。」

圖片來源:截自Dcard
許多留言也幽默回覆:「為什麼是無言薯條 」、「為什麼是傻眼貓咪」、「建議改名: 翻譯豬血糕」、「我比較希望是翻譯馬鈴薯」、「難道要翻譯碗糕?」
原來翻譯年糕跟《哆啦A夢》有關!小編比較想要改名叫做「翻譯臭豆腐」或「翻譯蘿蔔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