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5月19日下午4點左右,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前發生嚴重車禍,一輛由78歲余姓老翁駕駛的小客車不明原因高速衝撞停等紅燈的雙載機車及過馬路的學生與家長,造成16人受傷,其中已有3人不幸死亡。
據了解,肇事的78歲余姓駕駛今年2月才完成高齡駕駛換照,駕照狀態正常且無違規紀錄,駕照有效期限至2028年2月19日。交通部對此事件表達痛心,並立即成立應變中心,針對事故原因進行調查。
台灣高齡駕駛人制度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75歲以上高齡駕駛人須依規定辦理換照,並通過體格檢查及認知功能測驗,或檢附醫院證明未患中度以上失智症,才能換發有效期限3年的駕照。此制度旨在確保高齡駕駛人身心狀況適合駕駛,保障公共交通安全。
若高齡駕駛人未依規定換照或未通過相關檢測,將被視為無照駕駛,依法可處以罰鍰,且若肇事,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將不予理賠。此外,若發現患有中度以上失智症,則不得換發駕照,應主動繳回駕照,避免危險發生。
延伸閱讀:三峽發生嚴重車禍!老翁駕車失控,衝撞北大國小學童,16名行人輕重傷

制度仍有漏洞
不過,現行高齡駕駛人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漏洞與執行困難。尤其,體檢與認知測驗多為制式化流程,時間短,難以全面評估駕駛人實際能力;此外,制度未強制要求道路駕駛測驗,換言之,通過筆試和視力測驗不代表能安全駕駛。
換照雖規定每年或每兩年換照一次,但缺乏即時監控,若健康狀況在換照後惡化,仍可能持續駕駛數月。並且,家屬與醫師在通報失能駕駛人上責任界線模糊,法律追責困難。更有爭議的是,法規未限制70歲以上首次申領駕照者,可能導致高齡新駕駛風險增加。

雖然此次肇事老翁已在今年2月才完成換照程序,但此次的事故仍代表高齡駕駛安全管理還是有風險存在,未來可能需加強認知功能評估與行車安全監控,並推動更多替代交通方案,降低高齡駕駛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