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三峽一個平凡的午後變了調。悲劇發生在校門口、人來人往的放學時段,讓人更難以接受。當真相還在迷霧中,社會各界關注的,不只是肇事責任,更是那背後的「為什麼」。78歲的駕駛為何會開上不熟悉的路、為何連續衝撞、又為何直到車頭撞上分隔島才停下?
延伸閱讀:三峽車禍/肇事老翁奪3命!事故路段遭點名「2大問題」釀成更多傷亡?
疑點1:路線大兜圈,不是回家的路?

根據警方初步調查與監視器畫面顯示,78歲的余文正駕駛在事故當天,從苗栗出發原本要返回位於新北三峽的住處,但他的行車軌跡卻像是繞了個大圈,不僅下錯交流道,還進入了與他日常返家路線毫不相干的國慶路與國成街一帶
檢警調查指出,余翁的太太證實他「開錯路」,但也讓人不禁懷疑,這段繞行是否單純迷路?還是背後另有隱情?畢竟高齡駕駛若有認知混亂或短暫失憶,也可能因此偏離原本路線
疑點2:連環衝撞為何不停?駕駛意圖成焦點?

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學成路與國慶路交叉口。當時,余翁駕駛的車子疑似在左轉時沒掌握好角度,前輪擦撞分隔島後竟倒退,狠狠撞上後方休旅車。接著,車輛未停,反而像是「驚嚇式逃逸」,一路衝進巷弄,擦撞兩名學童後直奔北大國小前方。
根據多段監視器與行車記錄器畫面重建,當時他的車不僅未減速,反而高速衝入人群,造成多達15人受傷,其中3人不幸喪生,多數為學童與陪同接送的家長。這種衝撞的力道與決斷性,也讓不少網友質疑:這真的是意外嗎?
疑點3:機械失靈還是身體狀況?車內行車電腦拆解中

事故發生後,余翁本人也因重傷昏迷,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搶救。根據醫院說明,他全身多處骨折,胸腹內臟重創,儘管已緊急開刀,生命依舊垂危。
而肇事車輛的行車記錄器疑似損壞,導致事故經過無法立即釐清。不過檢警也沒閒著,會同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運安會)人員,拆解車上的行車電腦(ECU),準備比對油門、煞車與車速的數據變化,來判斷當下是否為機械故障、健康突發或操作失誤。
目前已排除酒駕與毒品反應,但高齡駕駛是否有潛在疾病,例如:中風前兆或瞬間意識混亂,也成為調查重點。
真相未明,社會在等一個交代
車禍奪走了三條寶貴生命,留下的是破碎的家庭與揪心的疑問。是高齡駕駛的不自覺錯判?是機械問題?還是其他難以言說的動機?目前案情仍在調查中,警方呼籲目擊者或有相關影像的民眾提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