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市自7月22日起正式實施「一次性餐具計價收費」新政策,公部門管轄的約280處場所,包括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及市府所屬委外經營場館,販售餐飲時不得免費提供免洗餐具,包含餐盒、碗、筷子及湯匙,每項最低收費1元。
此次政策是根據《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推動的源頭減量措施,目的是透過「以價制量」來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期望每年可減少約2,700萬個一次性餐具,進而降低廢棄物產生及後端垃圾處理壓力。環保局也強調,這是由公部門率先示範,藉由法制化手段引導民眾養成自備環保餐具的習慣。
目前自2025年7月22日至年底為緩衝期,環保局以勸導及輔導為主,協助業者落實標示與收費工作。2026年1月1日起,若發現店家未依法收費,將開始依法開罰,最高可處1萬元罰鍰。
延伸閱讀:7月新制懶人包!免洗餐具要收費、1類人優先登機、颱風預報等18項生活變動

圖片來源:canva
政策實施初期,雖有部份民眾認為1元收費金額過低,可能無法有效抑制一次性餐具使用,但環保局仍以此作為起點,期望逐步推動全民減塑行動,減少環境負擔。該措施涵蓋約280處公部門場所,例如台北小巨蛋、兒童新樂園、貓空纜車、台北地下街等,使政策具體且廣泛地落實。
該收費規範之實行,衝擊外食族及民眾日常習慣,不少網友在社群平台上表達不便及反彈,討論如何攜帶環保餐具以減少額外負擔。環保局則呼籲民眾支持此次政策,共同為淨零減碳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