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嬿伊
我遇過不少上班族,在工作壓力大的期間,一切將工作擺第一的前提下,犧牲掉自己的睡眠與休閒紓壓的時間。若只是短期壓力,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還有可能調回原來健康的身心狀態;但若是長期處於一個壓力大的情境下,很多人會因為身心狀態的透支,讓身體慢慢地失去原本的平衡能力,最後變成了身心失調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自己即使想睡也無法睡好;放假了,也無法好好休息放鬆。就像一台壞掉的機器,即便按了停止鍵,還是無法控制地持續運作。
小婷是個業務繁忙的診所護理師,常常加班,容易晚睡。最近新人報到,她除了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帶新人外,還要面對其他同事離職後造成工作業務量變大的問題。小婷在上班的時候,因為事情忙不完,感到非常焦慮,常覺得胸悶,需要大口深呼吸,有時甚至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經過一兩週後,小婷情緒變得低落,睡眠品質變差,但她為了要撐過這一切,只能忍耐地告訴自己:「撐過去就沒事了!」
後來新人漸漸上軌道,人力比較不吃緊後,小婷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但她發現自己在放假的時候,還是無法好好地放鬆,甚至無法開心起來……
「醫師,我前陣子忙完之後,本來想說休假可以好好休息的,但我休假的時候還是會感到全身緊繃,明明就已經不忙了,怎麼還是這樣呢?」小婷感到納悶地說。
我向小婷瞭解了之前那段忙碌期間她的情況,她提到自己的生活作息被打亂,睡眠時間縮短,情緒緊繃,無法放鬆。
「嗯嗯,聽起來那段時間真的很辛苦,妳怎麼撐過去的啊?」我問。
「我好像就是一直做事,想辦法把事情做好,雖然感到身體很緊繃,心情很焦慮,但就是無法停下來。我擔心停下來,事情就累積愈多,愈做不完,完全不敢想像那個後果。」小婷說。
「感覺妳就像陀螺一直轉,無法好好休息。」我說。
「真的,我本來之前就蠻晚睡。那段時間,因為焦慮變得難入睡,睡眠時間變短,也常比預期醒來的時間早起。一整天下來,覺得自己肩頸僵硬,整個人都被上緊發條的感覺,並且也都吃不太下。」小婷說。
「聽起來妳是拖著疲累的身軀,持續在對抗龐大的工作壓力。」我說。
「當時我沒想這麼多,以為這是身體適應壓力所造成的短暫問題,但現在才感覺到,這對我的影響似乎比想像中還大。」小婷若有所思地說。
過度抗壓,以致身心失調
現代社會的瞬息萬變,讓我們常常感到計劃趕不上變化,不知不覺中容易把自己放在被「事務」追趕的狀態,覺得自己不能落後,要達成公司與自己的期許。因為這樣的使命感,容易讓自己覺得即便再多的壓力都要承受,覺得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只要自己肯吃苦、肯努力。
因為這些「過度抗壓」(覺得不管再多大的壓力,都認為自己可以承受)的心態,使我們的身心狀態在不知不覺中走到亞健康的灰色地帶。處於這個灰色地帶時,可能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像是失眠、情緒不穩、胸悶、疲倦、提不起勁等等。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在身心處於亞健康的狀態時,還是不願意停下來好好休息調養。可能還會想「我再撐一下就過去了!」、「沒做好,我就完了。」、「若我休息了,就會浪費時間影響原本的進度」。甚至覺得自己若是休息了,後果可能不堪設想,真的硬撐到最後時,有可能事情完成了,但被壓制住的身心問題,反而在身體感到可以好好放鬆的那一刻,像是洩洪般跑出來。
由於之前的專注力都放在必須完成的工作上,自然而然就忽略掉已經在走下坡的身心狀況,到後來比較放鬆時,才發現身體狀況早已直線下滑到讓自己感到不堪負荷。
過去,我曾遇過不少個案在休假第一天時,馬上就生大病的狀況。這時候,很多人會感到納悶,覺得放假了,不是應該會比較放鬆,身體可以好好休息嗎?
事實上,你的身心狀態在之前過度忙碌時,已經處於透支的狀態,但由於堅強的意志力與使命感支撐著,忙碌時的身體狀況反而還可以hold 住;但後來因為可以放鬆了,失去堅強意志力的支撐後,先前被破壞的身心問題也一一傾巢而出。這時候即便想好好調適放鬆,可能也為時已晚,只能先修復已損壞的身心狀態,再重新出發了。
如何避免身心失去緩衝力?
如何避免身心失去緩衝力呢?重點在於自我生活價值的重新分配。大部分的人由於工作繁忙,常常習慣以工作為主的生活型態,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幾乎只剩一點點自己的時間。若是職業婦女,可能狀況會更嚴重,生活裡除了工作就是家庭;除了家庭還是工作這樣的情況。在這些狀況下,很多人選擇放棄工作或家庭以外的休閒娛樂,像是運動、興趣、嗜好的培養等等。面對假日的休閒活動安排,多數人會說「太忙了,沒有時間」、「假日睡一睡就大半天,虛晃而過」、「很累,不想做其他事情」。
日復一日之下,當工作或家庭變成生活中你唯一願意投入的事情時,就會讓自己過度投入而不自知,錯把自我價值跟工作與家庭連結。覺得工作做好,對家庭付出,人生才有意義,因而有莫名的使命感讓自己願意承受過多的壓力;但過多的壓力,在沒有足夠的紓壓管道做緩衝的狀況下,會讓我們身心失調,甚至誤以為是自己抗壓性不好。
若能把工作以外的時間,用來培養一些屬於自己的休閒興趣,讓自己也能投入並從中學習,獲得成就感與達到放鬆的效果,這樣就能避免過度投入工作所造成的身心失衡問題。
建議身為家庭工作都要兼顧的職業婦女,可以跟先生協調彼此在家庭裡付出的時間,讓自己也能有時間與空間好好放鬆喘息一下,而不要讓自己長期處於蠟燭兩頭燒的困境。人生於世,我們無法總是滿足別人或社會的期待,但可以為自己多增添一些閒情逸致。懂得好好愛護自己,才有更強大的力量,作為自己的精神後盾。
「嗯嗯,似乎是這樣,過去我幾乎沒什麼紓壓的管道,也不知道除了工作以外,還有什麼讓我覺得想做的事情,頂多就是休假的時候跟朋友去旅遊或是逛逛街,生活變得蠻貧乏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的……」小婷心有戚戚焉地說。
生活在一個講求工作效能與競爭力的社會,不經意地,我們很容易落入過度投入工作而失去生活重心的陷阱。但若可以把生活好好地規劃安排、充實自己,其實也會有不錯的工作效能喔!
人生於世,無法總是滿足別人的期待。懂得好好愛護自己,也才有更強大的力量,作為自己的精神後盾。
往下看更多《心好累》相關文章
【無法拒絕別人,讓我壓力好大】
電影《沒問題先生》(Yes Man)裡有句經典名言:「Saying yes opensyourself to new people, opportunities, and experiences you never thought possible.」(說「好」吧!這將使你與原本不可能相遇的人們相見,與不可能的機會或不可思議的經驗接觸。)對別人說好、OK、沒問題,讓我們在生活中有更多的可能,並從中獲得積極的態度。然而,這若淪為空泛的精神口號,或是被誤會成什麼都好、什麼都答應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那可能會讓我們的心理失衡、過猶不及!我們在面對自我需求與他人請求時,似乎也會產生一場拉鋸戰,若只在乎自己,便擔心成為一種自私;但若只在乎對方,又會變得委屈、容易壓抑,其間的界線要如何拿捏,我們才能處在一個平衡的狀態呢?
不久前,小文剛通過論文口試,口試結束後,小文反而沒感到比較放鬆。幾個月前,小文的指導教授就開始請她協助一些事務,而這些事務跟小文本身的論文不相干,小文因為人情壓力,不得不答應指導教授的請求而去協助。事實上,小文除了要花時間準備論文,她還有兼差的工作,扣掉吃飯、睡眠等必須耗費的時間後,幾乎已經沒有自己的時間了,還要硬擠出時間來處理與協助指導教授分配的事務。因此小文犧牲掉運動與休閒的時間。一段時間後,小文的情緒變得容易煩躁、提不起勁、食慾下降、難入睡,睡眠品質變差……
「醫師,最近這陣子好難熬啊!我覺得自己快受不了了!」小文感到疲憊地說著。
我向小文瞭解她最近遇到的困擾。她提到三個月前,指導教授分派一些研究行政事務給小文,當時因為小文的論文需要指導教授的協助,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他。論文結束後,小文以為可以擺脫指導教授了,但教授還是持續分派事務給小文處理,小文認為不關自己的事情,卻又不敢拒絕教授,讓她壓力很大。
「等妳論文結束後,照理說已經不需要教授的幫忙了,為何妳不敢拒絕指導教授呢?」我問。
「我不想讓他對我的觀感不好,而且很多已經畢業的學長姐也都持續地在協助教授,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可以拒絕教授。」小文苦惱地說著。
「妳自己有多餘的時間處理教授交代的事務嗎?」我問。
「幾乎沒有了,我都用自己所剩不多的時間,所以後來我都沒時間運動跟紓壓,搞得自己很緊繃。」小文說。
「即便這樣,妳還是無法讓自己去拒絕教授交辦的事務嗎?」我問。
「嗯嗯,我好像真的無法開口拒絕……我一向比較難拒絕別人,遇到這些狀況又讓我變得更容易壓抑。答應別人要求後又開始自責,很不喜歡這種矛盾的情緒……」小文眉頭深鎖地說。
找出自己沒自信的原因
一般人對於別人的請求,通常會去評估自身的能力與狀態,若發現自己無法協助後,就會讓對方明白自己的狀況而拒絕。但若是一心一意想要達到別人的期待,而忽略掉自己的需求,心中就會產生許多的矛盾。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身心失衡的問題。常常無法拒絕別人的人,通常具有以下特質:
1.缺乏自信:這類人希望獲得別人認同與青睞,擔心若拒絕別人,別人會對自己的觀感差。
2.完美主義作祟:這類人覺得自己對外要做到面面俱到,這包括了答應別人的請求或是讓別人對自己印象好。
3.社會或同儕的情境壓力:這類人在心理上會認為,周遭的人都答應了,我能不答應嗎?
缺乏自信的原因有很多種,最主要有以下情況:
1.尚未適應新環境:在一個人對於自己與新環境的人事物還不熟的情況下,容易因為「不熟」而感到沒自信。
2.無法肯定自我價值:若一個人不能自我肯定,長期處於自我否定、貶低自我、覺得自己表現不好的狀態下,容易造成低自尊(Low Self-Esteem)。低自尊的人會過度討好他人或是無法拒絕別人。
3.受到過去負面經驗的影響:有些人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的心態。若自己過去沒做好的事情導致不良的後果,一再被這種陰影持續影響下,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較沒信心。
若發現自己是屬於缺乏自信而無法拒絕別人的那一型,建議先找出讓自己沒自信的原因,想辦法去改善那個讓你沒自信的問題,漸漸地培養自信後,才能坦然地去面對與理解自己實際的情況,而能適時地懂得拒絕別人。
在完美主義和社會期許的影響下
完美主義其實是用完美糖衣包裝的謊言。看似完美的表象下,讓人感到無比美好的願景,若你被完美主義收服,奮不顧身地投入完美主義的懷抱中,某些時候,太貼近完美主義時,會讓自己窒息。因為與現實狀態難以共存的完美主義,在你遇到現實的挫折時,宛若被冷不防地打了一巴掌,這一巴掌,還會讓完美主義的粉絲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汲汲營營地想要做到更好的完美境界。殊不知這早就不是自己沒做好的問題,而是超脫現實的想法需要改善調整。完美主義的粉絲們,多半把焦點放在自己的表現有無「完美」,卻忽略了除了自己外,還有很多因素需要一併考量。對於別人的請求,也因為完美主義的影響,而希望自己能達成別人的期待,因而變得難以拒絕。
另一方面,受到社會群體或是文化情勢的影響,也很容易讓人在某種情境下難以拒絕某些人的要求。這時候,我們還是要回到原點,評估自己實際的狀態。若評估後認為自己無法協助對方,就要嘗試跟對方溝通自己無法協助的難處與其他的擔心或疑慮,而不要讓自己被情勢壓迫。
像案例中的小文因為顧慮對方是指導教授,而且其他的學長姐也都答應了,所以難以拒絕。其實是小文把問題想得太嚴重,或許指導教授只是單純想問問學生能否協助,而小文剛好是其中一位,說不定也有無法協助的學長姐,只是小文不知情罷了。但小文似乎就是把矛頭指向自己,覺得自己若不答應教授,可能就有不好的後果。這樣想,當然就變得無法拒絕對方了。
不管在任何時刻,當自己接受到任何請求時,請把評估焦點放在:自己是否有意願幫忙,以及自己能否勝任對方的請求上。這樣就不會在被別人請求時,無法拒絕對方。兩週後,小文告知我她已經婉拒指導教授的要求,除了心情比較放鬆之外,也多出一些自己的時間可以利用,比較有時間去培養一些休閒興趣,而食慾與睡眠品質也都有所改善了。
「早知道,就早點拒絕指導教授,那時我可能想太多了。當我放下這個心理重擔後,感到神清氣爽許多!」小文說。
「嗯嗯,懂得適時拒絕別人的請求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讓自己身心安在的必備技巧喔!」我向小文微笑地說。
當你接收到任何請求時,請把評估焦點放在:自己是否有意願幫忙,以及自己能否勝任對方的請求上。
內容由 三采文化 《心好累:抗壓力太強反而會生病,精神科醫師教你不再被壓力擊垮的30個練習》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