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將軍郭
讀者留言問我,感覺宿舍裡的人都不喜歡她,該怎麼辦?我問:每個人都不喜歡你嗎?她說也不是,有兩個人不喜歡她。
從小到大,不喜歡我們的人十個手指都數不過來吧?仔細數數,其實不喜歡我們的大有人在!以前我也憂慮過這個問題,唉,他們為什麼不喜歡我呢?怎麼才能讓他們喜歡我啊?
大多數人都為此苦惱過,因為我們常常有現實達不到的不合理的目標,那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自己。
你以為你是誰?人民幣嗎?就算你是人民幣,還有更多人喜歡美元呢!
但作為凡人,還是會因此而不開心,即便理性上接受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多元複雜,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可還是偶爾閃現失落和煩惱。如果你沒學會跟不喜歡自己的人和解,這種失落和煩惱就會一直存在。下面來說說怎麼面對不喜歡你的人吧。
>>> 別盯著對方,低頭看看自己
苦苦追問對方為什麼不喜歡你,對方或許不會跟你講出最真實的想法。但這是一個審視自己的好機會,回顧你們的交往過程,想想你都做了什麼,有哪些部分可能存在問題。
山本耀司說,「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我深以為然,以人為鏡,的確可以更全面地窺視自己。
不排除一些很容易引起別人反感的表現,比如失信、欺騙、過度依賴、以自我為中心,這些的確構成了別人不喜歡你的因素。如果你發現可能是因為這樣的問題,這很好,這是一次修正和調整自我的機會,至少以此為鑒,我們以後會躲避掉很多不被喜歡的可能。
還有一些模棱兩可的特質,比如直爽、愛「吐槽」、敏感,這些反應放在一些情境下是可以被理解的,說不定還會變成令人喜歡的優點,但如果用錯了場合,確實很容易讓對方不快。所以,除了自身的原因,不妨再審視一下你是不是在某些場合表錯了情。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即便是多數人認為的美好的特質,也未必就一定讓對方喜歡。我特別喜歡吃海膽,認為那簡直是人間美味。一次跟朋友吃飯的時候,我點了海膽想跟他分享,本以為他也會忍不住讚嘆海膽入口即化的口感,沒想到他非常不喜歡海膽的味道和觸感。
可是,海膽有什麼錯呢?它是無辜的啊!它怎麼可能會被不喜歡呢?可就是有人不喜歡呢!所以,我不怪海膽,你也別苛責自己。審視自己,如果沒有明顯的問題,做你自己就好。
>>> 你要明白,他不喜歡你,有時候只是他的原因
「喜歡」這件事其實是很模糊的,有時候說不清具體的原因,但「不喜歡」這件事,一定能找到一些原因。我閨密的男朋友不喜歡她化妝,朋友的媽媽不喜歡他打遊戲……諸如此類的細節都可以成為一個人不喜歡你的理由。但這些理由背後一定跟他自己有關,因為我們很難做到排除過往的經歷去簡單純粹地面對一個人、一件事。
當這個人對你表現出不喜歡的時候,他或許是把他過去的情感體驗投射到你身上了。比如閨密的男朋友其實是因為上一段感情中女友出軌,而他的前女友很愛打扮;朋友的媽媽以前經常抱怨他爸玩物喪志,擔心兒子也這樣。所以,看似針對你的個人情感,其實摻雜了對方過往積累的情緒。
還有人會用自己的「三觀」去衡量他人,不符合標準的人就不喜歡,這跟你是怎樣的人並沒有絕對關係,他只是不喜歡他看不慣的人而已,換作是別人,未必就能討得他的歡心。
這一點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才能覺悟,當你清楚地看到這一點,請別洩氣,給他一些時間釐清自己的情感。
>>> 適度的不喜歡,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我們都以為所有人都喜歡我們才是最幸福最舒服的事,其實不然。假設真的存在所有人都喜歡這種可能,我想我會躲得更遠。所有人都喜歡你,說明你是一個多麼面目模糊又放低自己的人啊,你可能會為了討得別人的歡心做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的事,你可能為了維持這種喜歡而繼續犧牲自己留存住他人的期望。
什麼樣的人更有可能被所有人喜歡呢?要麼是絕對完美的人,要麼是能夠滿足所有人需求的人。前者是癡人說夢,後者只會讓你忘記存在的真實意義,只為了贏得他人的喜歡而活。
所以,那些不喜歡保護了我們真實的個性、相對自由的個人意志,讓我們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拿去跟彼此喜歡的人相處吧。
>>> 過度關注不喜歡自己的人,是對喜歡自己的人不公平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原本我也不認為自己是個八面玲瓏能讓接觸過我的人都喜歡的角色。我的個性很強,說話直接,對不喜歡做的事不會僅僅為了別人而勉強自己,當然缺點也不少。所以,認清自己之後,我從不把有多少人喜歡我當成要求和標準。
寫文章之後,這一點就更加突顯,雖然大多遇到的是支持和肯定的聲音,但也遭遇過直接表達不喜歡的聲音。因為大家都隱藏在網路背後,所以有些語言蠻尖銳蠻刺耳,最嚴重的時候遭遇過人身攻擊,連帶對我家人的侮辱和謾駡。
我反省過,一些確實做得不夠妥帖的地方我會改,但在我有限的認知範圍內,並不認為自己傷害或者攻擊過他人,也沒犯過上升到大是大非的錯誤,可還是有人不喜歡我。
有時候跟朋友聊起這個話題,他們說:你可以反駁啊,寫文章或是直接回覆他就可以了啊。是的,非常簡單,只要動動手指我就能回應,甚至可以討個說法。但大多數時候,審視了對方說的話和自己之後,除了表達歉意以外,我保持了沉默。
如果我把時間、精力、情緒花費在跟不喜歡我的人繼續解釋和爭論上,勢必減少了我跟其他人的互動時間,向我提問或者喜歡我的人更需要我的關注。
有那時間,我跟其他讀者深入探討問題不好嗎?我陪我媽看會兒電視不好嗎?我去想想我的終身大事不好嗎?
每天與不喜歡你的人糾纏,這種不被喜歡的低落更難擺脫。所以不要戀戰,把你的人生花費在值得的地方。
>>> 坦蕩蕩地相處
最後還是想說說行為層面上的互動,因為有時候我們的確無法在現實中杜絕跟不喜歡自己的人相處。我不建議你直接告訴對方:我知道你不喜歡我。因為即便他真的不喜歡你,大多情況下,他也會因為內心的防禦或避免尷尬而不承認。並且,這樣直接地提問,會讓對方覺得你準備還擊或者認為你也不喜歡他。
所以,換種方式提問或表達吧。你可以問問對方,問他希望你怎麼做,或者他覺得你哪裡可以有一些改變。這樣的方式相對溫和,給彼此臺階下,而不是直接讓兩個人陷入情感上的對抗。
但溝通和提問並不代表對方說什麼你都要做出改變,從對方的答案中找到合理的、客觀的、可以調整和改善的部分,在不影響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做些讓步和妥協沒什麼不好,但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也不要以取悅的心態急於改變他對你的看法。退一步講,他已經不喜歡你了,更惡劣的不過是不喜歡的程度加深而已,你畏手畏腳做什麼呢?坦蕩蕩地做你自己就可以,做到你能改變且不委屈自己的那部分,剩下的交給緣分吧。
畢竟我們跟不喜歡自己的人一樣,也會不喜歡他人,不是嗎?所以,盡人事,其他的不要勉強,勉強別人也是難為自己。你能接受自己不喜歡別人,且能給自己找到不喜歡的理由,那麼對他來說,情況是一樣的。
其實,能從不喜歡的人身上看到的不僅是自我,還能看到對方身上折射出的人性。更深遠點講,這些人讓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掌聲和讚美並不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也有人給我們喝過倒彩甚至扔過雞蛋,不正是因為這些不如意的,才讓我們對每一點如意表示肯定和喜歡並更加珍視嗎?
早年我喜歡范曉萱,不是那個唱〈我愛洗澡〉和〈稍息立正站好》的小「蘿莉」,我喜歡的是不願維持自己不喜歡的形象之後酷而灑脫地唱自己想唱的、表現自己想表現的那個范曉萱。你看,我也沒有喜歡全部的她,但這並不影響我尊重她曾經有過的經歷。
范曉萱說,自從她轉型,很多人不再支持她,但她說「我喜歡被一小部分人喜歡的感覺」。
多年之後,即便她已經淡出公眾視線,我還清晰地記著這句話,能被一小部分人哪怕是一個人深刻地喜歡著,已經很幸福了。
除了珍惜,我想不到更高貴的詞語來對待我們得到的喜愛。除了和解,沒有更合適的方法來面對我們所得到的「不喜歡」了。
往下看更多《我們終將告別那些揮之不去的痛苦》相關內容
【真正智慧的人都敢表達憤怒】
之前跟合作夥伴鬧彆扭,很多小夥伴替我鳴不平,這麼讓人生氣的事怎麼可以就此罷休?我的確沒有就此罷休,當天把工作任務完成,第二天與合作夥伴溝通把事情弄清楚,消除了彼此心中的怒氣,以後可以繼續合作。
很多人想知道這件事我是怎麼與合作夥伴溝通的。我們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跟家人生氣,跟戀人吵架,跟朋友一言不合就冷戰。生活中真的有太多事情容易激起我們的憤怒,一旦這種情緒沖上頭頂, 第一反應就是發脾氣。
我絕對不會告訴你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無用的心靈雞湯,畢竟有時候退到世界邊緣也沒用,你的憤怒還在,你們的關係可能隨時崩盤,息事寧人只是一時的,委曲求全持續不了一輩子。我絕對理解這種憤怒,也絕對支持你去表達,但你一定要明白為什麼你會憤怒,你又該如何表達憤怒。
我在生活中遇到過包子性格的「老好人」,好像遇到什麼尷尬的場面對他們來說都不算是事,被人指著鼻子罵都能賠笑臉。但你要是願意聽他敞開心扉打開話匣子,你聽到的絕對是各種苦楚和不易。因為不會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他們就變成了一片苦海,覆沒他們全部的棱角和底線。
憤怒就是打破底線和原則,當我們感到憤怒的時候,說明我們被觸碰到了內心的一條警戒線,跨越過去將會侵犯自我,所以,憤怒正是一個信號,提醒著我們需要保護。
一個師弟在國外讀研,被同門抄襲了畢業論文還提前交稿,他差點因此無法畢業。我說這個人太過分了,真是讓人生氣。他反問我:憤怒有什麼用呢?它變不成畢業論文啊!的確,憤怒無法轉化成一個你想要的結果,但放棄憤怒意味著你放棄了底線,放棄了保護自己的權利。下一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依然會妥協,假裝瀟灑,說沒事。
長此以往,你會模糊了自己的原則,變成一個可以任意被人挑戰和侵犯的人。所以,憤怒雖然聽上去跟豁達和包容相悖,但它的積極意義在於它保護我們遠離那些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人和事,讓別人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逆來順受不斷調整自己底線的人,你可以看起來很淡然很豁達,不需要憤怒,那就無須多言。最怕的是大多數人應對憤怒情緒的方式,悄無聲息地壓抑在心裡。
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要有涵養、有城府、不喜形於色、平和處事,這些刻板的要求鎖住了我們表達的欲望,尤其是對於那些負面的情緒,我們會習慣性地壓抑。堆積久了的憤怒就像房間裡的垃圾,會散發酸腐惡臭,污染你的內心。別以為它們可以自己清理乾淨,憤怒會以別的形式或者通過別的管道散發出去。
在公司跟上司生了悶氣,回家便跟家人發脾氣;跟伴侶鬧矛盾,會遷怒於孩子;更有甚者,我們常在社會新聞裡看到,有些人莫名其妙舉起兇器刺向陌生人。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情緒爆發,背後一定積壓了很久對他人和生活的不滿和憤怒。所以,一個智慧的、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敢於表達憤怒、消化憤怒的人。
其實,憤怒雖然很容易被感知,看上去像一種很核心的情緒,其實它不過是一種外顯的表象而已,憤怒之下,還埋伏著更為本質的感受。由戀人出軌引起的憤怒是因為我們被傷害,內心覺得自己可憐;被上司指責引起的憤怒會讓我們感到自己很沒用。這些憤怒之下都是挫敗和無力,是跟真實自我相關的更緊密的自我認知。因為價值和尊嚴被毀壞,我們需要把這些指向內在的感受牽引至向外,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奪回被剝奪的部分。可以說,憤怒是我們保護自己、重新建立自信和自尊的一種方式。
所以,表達憤怒對自身而言是一種合理的需求,我們在表達過程中疏通負面情緒,也可以避免加深內心的自責和羞恥。雖然這是我們很容易理解的方式,但表達憤怒的障礙還有一部分來源於擔心它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以及破壞人際關係。
別以為忍氣吞聲就一定會換來別人對你的好印象或者和諧順暢的人際關係,一方面你的憤怒沒有消解,一定會以其他方式作用於生活中。有可能因為積壓的憤怒,你不願積極跟對方溝通、相處,關係自然會疏遠或者引起更深層的矛盾。另一方面,多次的壓抑會讓對方誤解你的底線,不斷侵蝕你的利益,把你當作一個軟弱無能的人。
正確合理地表達憤怒,其實更有利於關係的加深,讓雙方建立起以真誠和尊重為基礎的真實有效的人際關係。
>>> 一定要注意表達時的語氣
溝通的時候,我們不是僅聽對方說了什麼,也會從語氣中判斷對方的態度。原本是對方犯錯惹怒了你,但很有可能因為你的表達過激反而讓自己處於弱勢。話要好好說,才會有人聽。別因為自己站在更有利於輿論的位置就抬高語調、大聲斥責,這樣不夠體面,往往還會進一步激怒對方,把溝通引向爭吵。
>>> 先說一句能拉近彼此距離的話
鬧矛盾不意味著全面否定你們的關係,朋友還是朋友,戀人也不能一言不合就分手。在表達之前先用一句貼心話拉近距離,會更容易讓對方放下防禦,也能促使對方換位思考。
分享一下上次我跟合作夥伴的開場白:「兩年來,我們一直都是互相支持的合作夥伴,你也是我非常重視的朋友。」
其實,這句話跟我表達的內容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因為這句話,他明白我依然把我們曾經愉快合作的經歷以及我們深厚的感情放在前面,我沒有忽略他的付出,而我接下來要說的話都是為了我們能更好地合作。
這句話的變體包括先肯定對方的優點,比如,「你一直很關心我」 「你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說這話的同時不僅關照到對方的感受,也在無形中平復了自己的情緒。
>>> 講感受而不評價
我見識過很多爭論,最開始還能心平氣和地溝通,可一旦有一方先甩出對另一方的負面評價,接下來無一例外會陷入爭吵。你一定要明白,你憤怒的是這個人在這件事上的做法和態度,而不是他整個人都讓你厭惡。如果你在表達憤怒的時候也否定了對方,這會讓你們忽略問題本身而陷入無休止的人身攻擊。
「你就是個不考慮別人感受的人」 「你太無恥了」 「你有病吧」,類似的負面評價都不要說,真正傷感情的不是憤怒,而是你徹底的否定和攻擊。
你可以試著講你的感受,因為對方做的事讓你感到傷心、難過、委屈等,情緒會傳遞,會讓對方有可能感同身受,相比直接告訴對方「你錯了」,講感受才是讓對方真正認識到自己錯了的有效途徑。
>>> 不追溯過去
我的一位閨密因為男朋友爽約還理直氣壯看電影而生氣,她描述了他們爭執的全過程,最後講到他們第一次約會的時候男朋友遲到,甚至扯到了男朋友打遊戲不上進……且不說她男朋友到底犯了多少罪,單就閨密的溝通方式而言,絕對是一個只會將問題擴大化的巨大「bug」(缺陷)。討論問題要聚焦眼下,引起你不快和憤怒的事情是什麼就討論什麼,不要把過去遺留的問題也拉進來攪局,那些問題過去沒解決,怎麼可能在大家都不愉快的當口統統解決呢?
提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最可能的結局是,你們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問題,還把過去所有的憤怒重新體驗了一遍。
>>> 提需求和建議
表達感受不是重點,讓對方道歉也不是終點。表達憤怒也能產生防患於未然的作用,所以最後一定要提出你的需求,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你希望對方怎麼做才不會引發矛盾。
拿閨密的事情舉例,她可以告訴對方,希望他下次遵守約定,如果實在有不得不爽約的理由,至少先道歉,並且答應以後再陪她去看這部電影作為補償。這既給了對方臺階下,也指明了方向。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和不願被觸碰的東西,我們雖然渴望別人不踐踏這個柔弱的領地,但確實沒辦法要求所有人完全了解自己,沒辦法毫無摩擦就建立起堅實的關係。所以,憤怒是一種試探,也是了解彼此的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情緒交換,迴避它就是對真實人生的逃避,意味著你無法真正跟你的情緒做朋友。
真正智慧的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憤怒來源於哪裡,懂得合理地表達憤怒,也敢於去表達,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情緒,也能坦蕩地面對他人。
內容由 皇冠文化《我們終將告別那些揮之不去的痛苦》提供